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权倾大宋 > 分节阅读 623

分节阅读 623(2 / 2)

“也难为他了,整整七八年的时间,刀山火海,地狱尽头,听说去的时候上千人,回来却只有百余人了,真是不容易啊”

“听说,薄学士见到仙山,想必遇到了仙人。”

“对啊听说他到了山经所述的汤谷,那可是大日升起的地方。”

“鬼扯,海外仙人可遇不可求,如今王相公不就是仙人临凡,你这消息不正。”

“胡扯,我大姨妈家的小舅子的结拜兄弟的连襟,那可是尚省的都事,他昨个回家说的。”

“是不是仙人,不是马上要开佛道大会,王相公肯定会去坐镇,仙家法术任你看个遍。”

“这些仙真鬼神的敬而远之,咱是升斗小民,却听说薄学士带回了海外的种子,听说能够高产,解决饭锅子,让人人都能吃饱饭。”

“切,现在哪有饿着的人,没看到连粟米都是喂马养猪,还要那些粮食干嘛”

“说了你也不懂,我那大姨妈。。。。他就尝了口玉米饭,真是天上的美味。”

“说的就跟你听到一样,是不是真的”

“骗你是小娘养的。”

“我看,那些粮食都是为西北准备的,这些年那些军州,年年靠我们来养活,有了这些粮食就好多了。”

“不错,要不是王相公的善政,太府还有钱年年去贴补,恐怕要给我等增加赋税了。”

“我看,这些地方要不要一样,都是鸡肋。”

“话可不能这样说,那些军州都是我汉家的,岂能让别人占据”

“你就愿意加税赋”

话说,朝廷重臣被薄章图文并茂,连带着实物展示,看到波澜壮阔的海外。

不能不说,薄章这些年辛苦有所值,从所谓的黑人到碧眼金发人,还有大陆上的殷人,都让众人大开眼界。

尤其是解决了一段史家公案,搞清楚殷人后嗣去了哪里,王秀借题发挥,既然天赐之地,嗯,他把那片大陆称之为天赐之地。既然,这片富饶的土地是殷人所发现,殷人又是黄帝子孙,那就说明这片土地是中国所有,好办了,下面的事情就是开辟航道,让愿意冒险的子民,去开拓这片大陆。

至少,也要让流落海外的子民,有了一条回家的道路。

虽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先秦时代的周开创的,殷人并没有乡土观念,却不防王秀拿着偷梁换柱,为海外开拓做铺垫,哪怕有人察觉也不能辩驳,你敢说殷人非中国,那还不被别人给喷死。

有薄章那会殷人文化的括本,对照史官的记录,众人也无话可说,最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新物种,那些玉米还有所谓的地瓜干,烤制食用味道极美,自然首先支持播种。

1229第1229章人心无止境

对于有组织移民的事,没有人发表意见,连赵鼎也没有,倒是秦桧说生民愿意去是无不可,也可以做刑徒终身流放之所,这就让人勉强接受。

朝廷政策是让很多人富足,却依然不可能面面俱到,依旧有穷苦人家,而且沿河和陕西仍不富裕,甚至发生水旱灾祸还有不少流民。却不能不说,王秀尽了全力,那么大的天下,那么短的时间,他真的不是神仙,根本无法全部顾过来。

朝廷投入不少钱财治水,却不可能每条江河都圆满,哪怕放在几百年后也不可能,就不要说现代了,只能说政府效率提高很多,救灾的举措也多了,钱粮准备足了,能够救济更多的灾民,更快地恢复家园,减少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时下,南海的海外军州,也是作为刑徒流放地,不少人被送到南州,就是此次征讨交趾,也有不少流人随军效力,大家也是见怪不怪了。

王秀并没有失望,不支持不反对就好,只要有人在就会有冒险,大片没有开发的土地,那么多富饶的矿产,还能吸引不到人他一点也不担心。

人心是没有止境的,有了富饶的土地,金山银山所在,除非是傻瓜才会反对。哦,是有很多人反对,也有很多人不以为然,却只是耍耍嘴皮子,嫌弃财富少的只是少数人。

当然,那些发现之地,他并不准备给予命名,而是准备拿到辩论大会上用,让天下士民给予命名。

山海万里由汉家文字注释地名,大千语言汉家官话为主流,这才是他的目地。

薄章算是出名了,无论是历经艰辛的壮举,还是对家国的贡献,哪怕是最保守的人,也不能否认他的功勋。天下,在此之前只是模糊的概念,又或许大家认为山海经是奇物志,没人知道天下有多大,没人去考证天方地圆,却被他给证实了,用自己的脚步一点点地去丈量。

翰林学士院侍读学士的跑不了了,还有秘阁编纂也被任命了,再加上大中建炎的赐进士出身,可以是功成名就,直接被钟山院聘请为客座讲学,还是最高等的那种,拿着等同宰相俸禄的束脩。

市井还在发酵,传的是神乎其神,王秀也暗中操纵,江宁日报专版连载西游东来记,逐步介绍海外的情况,重点自然是南州还有那片天赐之地,那是一片充满财富和机遇的土地,最终引发了人们的兴趣。

对于某些人来说,绝对是眼前一亮,那么多无人开发的土地,还有大量的矿山,岂能不让人动心就算是万里海疆,薄章不也过来了,殷人不也成功了难道以大福船横渡,还能过不去显然是有很大可能的。

某些人开始打算,证实这些事情的真实性,他们就开始筹划起航,去那些无主之地逍遥自在。

四夷人羡慕中国的繁华,却哪知生民不易,某些中国人却打着主张,想要成就一番功业,南州是不错的选择,再不济去天赐之地也行。看刊印的地图,那片天赐之地广大,几倍于大宋行朝,要能站稳脚跟,称王称帝也未尝不可

当然,这种心思只能埋藏心里,除非不想活了,说出这种大不敬的话。

就在民间讨论异常热烈时,在京的大帅们开始陆续离开,标志着大宋行朝的军事机器,开始缓缓地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