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很多将帅艳羡,南侍军是为侍卫水军专设,至少现阶段会被侍卫水军所垄断,马步军最多捞个使副,跟着侍卫水军打打下手。
此时的杭州一片生平,长岛侍卫水军大寨驻扎的两个战队南下,杭州的钱塘军港,侍卫水军吏士忙忙碌碌,正做最后准备。
谷凉为首的玉泉山南下队伍,也开始做好准备,书院中践行的,告别的络绎不绝,每天都要大醉一场,搞的好不热闹,痛并快乐着。
史浩来到杭州没有多久,但就是这么短的时间,目睹玉泉山书院,看到杭州工商业井喷式发展,他的心态巨大变化。
就这样,他以局外人的身份观察,不由地对王秀的新政大为感慨,面对李长昇感慨地道:“王相公的新政,的确利国惠民。”
费苏玩味地看着史浩,他对这位有相当的好感。
史浩来书院应聘,并没有拿出王秀的书信,就在聘用交谈中,他非常惊讶史浩的学问,顺利通过院务会议。过了六七天才收到钟离睿的书信,询问史浩怎样,他才明白是王秀举荐的,不由地心中佩服。
今天,他和史浩陪伴费苏,在书院的园林中散步,讨论些学问,却听到史浩赞叹,不免有些目光游离,应该是矛盾。
费苏给史浩个赞赏地目光,自豪地道:“山长大才,在下奉旨执掌两浙路海事局,却还无法透彻山长施政精髓,不过我觉得利国惠民,不能说尽山长事的谋划。”
他上任也有四年了,虽说朝廷流官三年一任,但他就在不久前加海事司判官,也算是进入海事司高层。知海事司一直由沈默兼差,就算成为权尚书也没有放弃,但卸任只是时间问题,这就是大好事啊
作为王门十五杰之一,异军突起的他,显然是向知海事司事方向培养,被某些趋炎附势之徒奉承,甚至拿他和当年王秀相提并论。他是一笑了之,跟山长相比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人可以贪婪,却不能没有自知之明,尽管心中也很得意,却不认为现阶段能与王秀相提并论。
不过,来自王秀、沈默的关注,注定他前程一片大好,权海事司是一定的,也为他铺平通向都事堂的金光大道。
刘仁凤瞥了眼费苏,并没有说别的,只是一笑了之。
史浩见费苏说他不能说尽王秀谋划,被勾起了兴趣,问道:“老弟,这又怎样说”
“利国惠民分上下,直翁兄所见所闻,不过是小道而已。”费苏温和地笑着,道:“山长的谋划,并非一时一地的繁华,那些都是过眼烟云,要的是功在千秋,利传万世。”
史浩无法完全理解,平心而论,他思想并不保守,却仍是倾向于农桑耕读,但这并不妨碍他对内外朝分离,二元制君主立宪的赞叹,也只有王秀能有此神笔,多少惊艳绝绝地宰相,都不敢想帝制发动挑战,一直温文尔雅,讲究妥协平衡的王秀,却突然接打击张启元强势下手。
最让人惊叹的是,士人们要么公然支持,要么沉寂默许,可见王秀对人心的把握,简直到了妖孽程度。
“别的事都不用再说,但说南海就是其中一环。哦,前几年,八哥知登州任上直驱博望军,力战三佛齐诸酋数月,二哥率战队南下,一举荡平宵小,今天上官太尉挂帅出征,为国朝谋利,待南海平靖,大宋又能多了许多海外军州,到时候国土日扩,南海为内湖,何其壮哉”
费苏想到王秀书中论大秦,说到西方大秦最强声势,国土幅员辽阔,竟然以大海为内湖,流露出南海为军州的构想。而今,大宋侍卫水军远征,正是这愿望的第一步,怎能不热血沸腾
眼看着同门出征,即将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他恨不得自己操刀上阵,为天朝上国开疆扩土。
859第859章王门子弟矛盾端倪
史浩对掠夺他国并不感兴趣,甚至认为不是王者所为。当然,他并非反对开疆拓土,汉唐疆域哪个不是打来的你裸地掠夺也就是了,非得要冠上天朝大义的高帽,实在是掩耳盗铃,简直可笑到了极点。
不过,他还是承认王门人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值得他作为榜样,当下道:“国朝万里疆土,物产富足,只须循圣人德政即可,何必挥师万里,烟瘴之地与人争利。要知道历来征战迁徙,无不是十去七八,无定河边骨,闺里梦中人。”
费苏淡然一笑,并不去辩解,对他而言这话酸的掉牙,根本就不屑去争辩。
刘仁凤也是眉头微蹙,他是对王秀某些施政方针不满,也敢和王秀辩论,但并不代表他不承认王秀的某些理念。
相反,他在某些方面发展王秀理念,逐渐形成自己独特见解,也非常拥护二元君主制,因为他也看到长治久安的希望,更何况杭州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有钱才能办事,这是恒古不变的道理。
自然而然,他对南海的征战有自己的理解,并不完全反对征战,而是对某些内幕持反对态度。
“万里征伐,有何义举”史浩有此一问,他是正统的儒家士人,观点是以德服人,并不是一味征伐异族。
费苏心下很不屑,但看刘仁凤脸色玩味,作为小弟的他不能不出面解试,还是耐心地道:“山长的观点很新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战争不过是政治的延续,一些都是为了经济利益服务。说白了很简单,历朝历代战争,不过是生存发展的需要,没有钱你拿什么安抚万民取南海之利供养华夏万民,这是朝廷不能更改的国策。”
史浩眉头微蹙,还不好反驳,人家说的几乎无懈可击,万事有根源,没钱的确办不了事,也没办法治学宣扬文教。
朝廷又给定为国策,形成两府共同的主张,那是士林的主流论调,真是反对显得太孤立了。
“就你这点学问,也在直翁面前卖弄,简直是班门弄斧。”刘仁凤见史浩不说话,不由地白了眼费苏,他不能让史浩太难堪,毕竟是他玉泉山书院的人,也是他非常珍视的士人。
“三哥这话说的,小弟只是说了实在话。”费苏笑嘻嘻地不在乎,其实他也并不太服气刘仁凤,一个实在话,隐含地反驳班门弄斧,暗喻自己比不你差。
刘仁凤眉头微蹙,眉宇间闪过一丝不悦。他不喜欢费苏的高傲,以至于有点厌恶,这厮似乎与生俱来的矜持,仿佛天老大他老二,除了王秀就没有值得恭敬的人。
甚至有些事情上,观点和手段要比王秀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