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权倾大宋 > 分节阅读 221

分节阅读 221(2 / 2)

“非常时,用非常策,妾认为决不能让王直阁回朝,官家用于不用,可自度之,妾不想惹人非议。”朱琏眸子深处是不屑,她真的很看不起自己名义的丈夫。

赵恒有点糊涂,正在琢磨朱琏意思,张泉进来细声道“官家,耿相公和张大人来了。”

“知道了,让他等会。”赵桓并没有在意,对他而言安抚朱琏才是大事,在张泉躬身退下,才笑眯眯地道“任用节帅应该慎重,现在也没有空缺职位,娘子的话我记下了。”

朱琏白了眼赵桓,淡淡地道“河东、河北还没有宣抚判官,再说判官并没有限制。”

赵桓稍加沉吟,犹豫地道“宣抚司乃总方面征战,判官也是方面大员,岂能随意设置,恐大臣议论。”

“议论来议论来,议论去,虏人都打到家门口了,这群只知道读书的腐儒,能干什么正事。”朱琏不听大臣们议论还好,一听火气顿时来,道“妾本不愿问外朝事,但这群大措闹腾的太不像话,只知道争权夺利,说别人的不是,自己却一点经邦治国才能也没有。”

此话,明显影射耿南仲,也算是给赵桓稍留体面,没有指名点姓。

赵桓嘴角一抽,脸色很不好看,他对耿南忠有感情。

朱琏并不想闹的太僵,话音一转道“王直阁是京西转运使副,资历也算是能担任帅臣,给他京西经络安抚大权,让他拱卫畿西也是良策。”她要尽可能为王秀争取利益,才能让自己的爱人快速升迁。

赵桓又岂能听不出道道,他心底暗自嘀咕,朱琏对王秀的看重,已经到了为对方要官的程度。不过,他也没有往别处去想,毕竟朱琏身处内宫与王秀并无交集,或许真是王词惹的祸,再说人家王秀真的有本事,一个又一个的硬仗,你不服气还真不好说。

但是,他没有老爹的气魄,从未真正信任过王秀,哪怕其真有本事,也不想真正任用。

朱琏见赵桓沉思,也不多说甚么,直直的望着赵桓。

“不过,已经设四道都总管司总领征战。也好,用秀一回。”赵桓见朱琏不悦,还没说完改口,道“西道都总管司不便安置,不如那让王秀权京西北路安抚制置使,归西道都总管司节制,娘子看如何”赵桓做了折,也算照顾朱琏的颜面,给了王秀一任率臣。

“京西北路安抚制置”朱琏很失望,到了这个时候,赵桓还抱有成见,真是朽木不可雕,她失望地道“迁朝请郎,显谟阁侍制,兼差畿西制置使,事不宜迟,官家要快点,让他火速集结兵马。”

赵桓一怔,愕然道“太急了,还要两府议论,慎重处置为好,以免被人诟病。”

“慎重处置”朱琏冷冷一笑,不屑地道“议来议去,虏人到了家门口,时局不容我待,官家应乾纲独断。”赵桓沉吟半响,才缓缓地说道“娘子说的是,我先出去看看。”朱琏轻轻一叹,再也不说什么。

tcentergt

第三七九章张启元明白了

第三七九章张启元明白了

赵桓来到正殿,见耿南忠、张启元早等待,温声笑道“让二位卿家久等了。”

“陛下,不知宣召臣有何事”耿南仲率先道,他可是帝师,随意点并无大碍。

张启元瞥了眼耿南仲,他是日渐重用,可以说人生最鼎盛的时刻,整个人的精神头都好,但今天的神色却不太利索,甚至有几份萎靡,思前顾后、犹豫不决的。

“朕想再让九大王去虏人军前,二位卿家看是不是妥当”赵桓很信任张启元,在某些大事大多采用其建议,几乎把他当成执政用,尽管这厮还是起居舍人,翰林院侍读学士。

耿南仲眼皮子一跳,果断地闭嘴,这等鸟事还是让张启元,他要是附和康王出使,那还不得罪宗室了。还有,亲王出使必然要宰相跟随,他可是宰相啊可我不想被派遣到虏人军前担心受怕,一不小心命没了。

张启元见耿南仲不言不语,心里暗骂老狐狸,但他还是打好了腹稿,得罪藩王得罪,反正有赵官家撑腰,他怕个球啊再说,他还有自己的小九九,正是他犹豫不决的,现在他已然打定主意,当即朗声道“陛下,臣赞同大王出使,但臣还有事奏。”

赵桓眉头一挑,问道“卿家还有何事”

张启元咬了咬牙,双目划过一道决然,朗声道“臣毛遂自荐,愿跟随大王出使虏人军。”

不仅赵桓吃惊,连耿南仲也瞪大眼睛,这厮脑子被驴踢了没人愿意去干的事,偏偏自己求着去,难道有算计不太可能,这小子到底有什么打算他真拿不准主意。

“卿家要陪大王同去”赵桓惊讶地道。

张启元双目炯炯,一副风萧萧易水寒地模样,凛然道“陛下,虏人此次南下非同寻常,臣去要看看,这群猪样倒底想干什么,陛下也好早作应对策略。”

赵桓一阵激动,这才是模范大臣的表率,他没有看错的人物,不由地叹道“卿家忠贞,朕是知道的,但此事还要商议,断不可草率。”

“陛下,时不我待,虏人推进太快,恐怕不能再等了。”张启元一副急切地样子,仿佛立马出城北。

耿南仲撇撇嘴,他压根不信张启元的话,鸟个忠心,还不知在算计啥事。但是,他否定张启元有算计他的目地,却拿捏不准其真正打算,最终认为也是博取名声,虏人一般也不会杀害使臣,羞辱是少不了的,也放下心倾向张启元找虐,既然自作孽,那成全他得了。

赵桓把目光转向耿南仲,犹豫地道“耿卿家怎样看”

耿南仲故作惊讶,为难地道“既然有此忠心,我也不能再说别的,只愿能坚持国礼仪。”

这话说的太裸了,简直明目张胆落井下石,张启元却没有任何的不满,淡淡地道“相公说的是,在下谨记。”

“好了,此事暂不用说,虏人步步紧逼,两河形势危急,朕想启用王秀担负京西重任,以他为京西率臣,设置制置使,二位卿家看如何”赵桓想起了朱琏的建议,向听听耿南仲和张启元的意见。

耿南仲一怔,高声道“陛下设置四道总管司,不宜再多设京畿制置使。”

张启元知道耿南仲会反对,他又何尝愿意王秀再次建功,但局势危机,大局观他还是有的,不然也不会走到这一步。两次增援太原战败,宋军精锐几乎损失殆尽,太原的失守,使金军两路大军齐头并进,可不是为了自己私利,玩弄权术的时候,搞不好连自己一起完蛋。

何况,他已经打算好了退路,王秀能承担部分压力,对他而言是绝对有利的,最好能把这厮拉回开封。因为,随着金军猛烈的攻势,他在考虑出路时,忽然明白了,真的王秀的当了,以实实把他当了枪头子,要跑出开封,人家提前一步溜人了,自己还傻不拉几的高兴,殊不知别人还在偷笑。现在有机会把这厮拉回来更好,实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