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4(2 / 2)

“主公,孙子兵法有云,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吾等何故要取下策而为之。文奎剿灭了朱冲,皆因朱冲屡屡侵犯,还多次派人刺杀文奎。此乃小人之做法。卑职虽然人微言轻,但乃愿意前往信州府,说服文奎归还徽州,释放俘虏。”

朱升的话,惹怒了众多武将。徐达也跳了出来,据理力争:“张士诚拥有富庶之苏杭,陈友谅也占据鱼米之乡,手下水军尤其强盛。我等还不是经常与他们大战。这些年来,大大小小的战事数以百计,我军很少吃亏,为何对区区一个文奎,就害怕与之结仇。再说,只要拿下信州府,等于在张士诚和陈友谅的腹背插进一把尖刀,随时向他们发起攻势,让他们坐卧不安。从此意义上说,信州府对于我军,颇具战略意义,只要消灭了文奎部,消灭张士诚和陈友谅也不困难。”

文臣武将各执一理,让朱元璋没有了主张。

朱元璋问:“李善长、刘基,你们怎么看”

相比朱升,李善长和刘基更深得朱元璋喜爱。让朱元璋感到意外的是,这两个大谋士的态度都是不妨一战

这两个大谋士之所以能得出和常遇春和徐达一样的结论,就是因为他们对于文奎了解得并不多。文奎打张士诚也好,打陈友谅也罢,都显得很温柔,点到为止,并不没有表现得十分的强悍,要不然,这两个劲敌应该活不到这么好。

听了李善长和刘基的点子,朱升的声音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再说朱元璋也是个有野心的人,如果像李善长、刘基所言,拿下信州府,就等于在张士诚和陈友谅的腹背插上一把尖刀,只要他高兴,就会这让两个冤家对头哭。

权衡利弊,朱元璋决定一战

文奎不是有火炮吗俺老朱也是有的

第三天,由常遇春为兵马大元帅,率领精兵五万人,还外加一个火器营,浩浩荡荡地杀向徽州府。

五万精兵,单是骑兵就一万人,火器营的炮火是那种十分笨重的土炮,靠引线点燃黑硝引发爆炸的。这种炮稍不留神就炸膛,引发自身的伤亡。但是稍微小一点的三眼铳,倒是实力非凡。在和元军、陈友谅部的决战中,朱元璋都因为火器营而尝到了甜头。

骑兵速度快,战斗力强悍。火器营还没有到位,常遇春就凭着自己的骁勇命令骑兵队发起了冲锋。

可悲的是,李敢派去信州运弹药的人早就回来了。文奎知道触及了朱元璋这个牛人的利益,徽州城免不了一场大战。他辛苦了好几个昼夜,从那个秘密军火库搬出了十挺捷克式轻机枪,五百发迫击炮弹还有大量的轻重机弹、步枪的子弹,手雷手榴弹等也有几十箱。

而李敢仅派了二十个来运,显然不够。文奎从自己的侍卫里抽出一百人,火速运弹药去徽州城。对于朱元璋这个刺头,文奎太清楚了。如果不把他打痛,自己肯定就会灭亡

等常遇春的前锋部队赶到徽州城外,李敢的十门迫击炮已经严阵以待。由于徽州距离信州太远,李敢命令炮兵要珍惜每一颗炮弹,必须确保每一颗炮弹发挥出最大威力。

常遇春随他的前锋部队到达徽州郊外,顷刻之间把徽州城围得像铁桶似的。当他的那些骑兵嗷嗷直叫地发起冲锋时,城墙上并没有出现士兵。三公里,两公里随着战马嘶鸣,突然从城墙上空腾飞过来几颗怪鸟似的东西。

那些如怪鸟般呼啸的东西,正是迫击炮弹

炮弹落在骑兵群当中,发出了地动山摇的爆炸声。

战马嘶鸣,人仰马翻。大地震颤。

战神常遇春距离炮弹炸响的地方还有很远。那些炮弹从徽州城墙飞出来,如一只只恐怖的大鸟,落到人群里,轰凡胎肉体变成了无数碎片。常遇春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武器

常遇春打仗,是朱元璋的军队里出了名的勇敢。从来就不知道“死”字是怎么写的。死在他手里的敌人也没办法用数据来统计。

可是这一次,他隐隐觉得,自己或许真的错了

第四0一章火器营

李敢的迫击炮对阵常遇春的骑兵,结果可想而知。远处的骑兵被炮弹轰炸而死,侥幸冲到城墙底下的骑兵,又被手雷、手榴弹和轻重机枪给消灭。

这时常遇春似乎意识到自己犯了个致命的错误,没有听朱升的话

万般无奈之下,常遇春只好命令停止进攻。不要城没攻破,自己的人却死光了。

等了两天,火器营终于到了。还有数万步兵也到了。但此时的常遇春却没有了以往的豪气。

因为从城墙上飞出来的炮弹,虽然稀稀落落,但爆炸力惊人,准确性也很高,几乎没有落空的炮弹。

火器营有两千人。这些人用的火器是三眼铳。常遇春的火器射程很短,只有一两百米的射程。军士们必须冲到城根底来开炮,才能有一点威慑力。李敢看得真切,指挥炮兵专门找火器营下手。十几颗炮弹呈一定弧度掉在火器营,顿时又是一阵地动山摇

常遇春带来的五万人,打了两天两夜,还没有沾到徽州城的墙边,就已经折损了两三千人。这些人都是骑兵和火器营的兵。要是和其他人作战,这两个军种都是攻城的利器。如今,他们只要进攻,就会被城里飞出来的炮弹炸死伤。

更可悲的是,但凡被炮弹炸伤的军士,断手断脚算是轻的,多数人挺不过一天,就会因失血过多而死。

然而,在常遇春的的字典里从来没有“退却”二字。他坚信一个理念,就算城里有炮弹,数量也是有限的。一旦把他们的炮弹消耗完,也就是破城之时。

常遇春想了一个绝妙的计谋。骑兵不是成群结队地出击。每次攻城只派几十人,还分得很开很散。这样一来,炮弹轰来,损失也不至于太大。李敢看出了常遇春的阴谋,嘴角抿起一阵微笑,大声喝道:“狙击手准备”

十几个配备了狙击步枪的狙击手,分散在城墙的四个方向。他们伏在射击眼,用死亡十字架锁到骑兵,一枪一个,把常遇春给打傻了眼。

常遇春躲在一个土垛之下,一愁莫展。城里的指挥官,显然是个消耗战的老手。总是能把武器弹药用在刀刃上。从来不会浪费。

能让火器营失效,对于常遇春而言也是头一次。

第三天深夜。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漆黑如锅底的夜空,让人伸手不见五指。

李敢站在城墙之上观察了一阵,立即传立下去,注意警戒,防止敌人偷袭。白天打仗捡不到便宜,很难保证常遇春不搞夜袭。

凌晨时分,常遇春率领所有军士全线出击

他相信,这种时候正是人体最困的时候,只要他的人冲到城墙附近,他就有着取得战斗的全面胜利。毕竟自己有五万人,而守城只有三万人。人数上的优势加上偷袭,再不济也要搏个惨胜。

哪怕是勉强胜利,把徽州城夺回来,对于朱元璋而言,那也是功劳不小。

这一次,常遇春是冒着生命危险的。毕竟这两天已经折损了不少将士,而且他自己也亲眼目睹了对方炮火之恐怖。半夜出击,就是想着克敌制胜。

谁知漆黑的夜空,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