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稍加思索,答道:“合作可以。你们双方倾尽全力,可用兵力超过一百万人,对付信州府区区三十万人应该是卓卓有余。”
”不过,拿下文奎之后,我要信州府全部地盘,江山县可以奉还给张士诚将军。“
吕十三一听得喜出望外,欣喜地叫道:“如果合作成功,真是我等三生有幸。”
在吕十三看来双赢的合作协议,对于张士诚来说,却是无比蛋痛。因为陈友谅直接把衡水县给忽略了。这显然是很不平等的协议。陈友谅乘着攻打文奎的机遇,进一步扩大了版图,而张士诚连自己的土地都没有要回来。
得知张士诚的郁闷,吕十三进一步开导道:“文奎是一只小刺猥,他把身子缩紧了,却是无比的刺人。要拿下信州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此前,元朝政府军可是事多次围剿,结果全都大败而归。到现在为止,五六年过去了,元朝政府对于文奎是视而不见,任由发展。而这个狡猾的文奎生怕变成出头的椽子,从来不主动扩张地盘,而是把信州府治理得井井有条,经济繁荣,人口争多,军队训练常年抓,一刻也不放松。估计陈友谅一旦和文奎结下仇,对于我方是有利的。哪怕他拿不下信州,只要他们之间开战了,对于我们来说,就多了一份安全。”
张士诚像发一只珍稀动物一样欣赏着吕十三,什么时候这家伙变聪明了难道是被文奎的人教训得脑袋开窍
张士诚和陈友谅之间罕见的合作,消息传到文奎这里,无疑是在平静的水面扔下一枚深水炸弹,冲起了千层巨浪。
每逢这种时候,文奎都会想起宝林寺的慧缘法师。这个具有大智慧的法师,手不沾血,满脑子都是算计。
慧缘法师手指一掐,道:“敌方白虎当头,天蓬星值班,来势汹汹。双方都很旺相,表明此战非开不可。不过,我方将士士气高昂,而且来自东面的势力目前处于平静状态。这表明朱元璋不拉偏架,会采取坐山观虎斗的策略。文将军只需警戒东面,分兵出击南北两面,定然可以破解来犯之敌。”
文奎又问:“此战输赢如何”
慧缘答:“平局。战事打到一半,或许会双方歇息,停战议和。能战则能止战。再说对方嘴上搞合作,实则心不齐。他们做不到步调一致,自然就会给我方带来可乘之机。”
。。。。。。
深夜,文奎又一次来到军火库。要打大仗了。他又得当几天苦逼的搬运工。
军火库里的枪枝弹药,似乎永远也搬不完。今天搬空了一个角,明天又满了。就这样,周而复始,文奎准备了两大仓库的弹药,按照编制序列,每个部队都配发了崭新而数量充足的弹药。
除了高昂的战斗意志,还必须配足武器装备。再加上指挥官们一流的指挥战术,才会力克强敌。
这天,阳光特别热辣。文奎召集大队长以上的军官召开了战前动员大会。
一座上千人的大会堂坐满了人,都是文奎的中坚力量。
会上,文奎对当前形势作了分析。命令血鹰负责北部作战,李敢负责南部作战。东部由苏北率领两万人防守。
作战命令下达后,各个参战部队连夜出发,马不停蹄,到达指定位置。
张士诚和陈友谅几乎同时收到报告,文奎南北两个区域各部署十五万人,日夜备战。
“小刺猥”终于露出了它的本来面目。张士诚和陈友谅两大巨头,在给文奎带来危险的同时,自己也感受到了危险。因为文奎已经调拔重兵防守。而且他的十五万军队,战斗力甚至超过了他们二十万人。和如此强劲的对手作战,当然是并不明智的决策。
第三一八章初战失利
文奎指定血鹰为北部战区的指挥官,手里指挥着十五万人的军队,每个大队一千人,共计一百五十个大队。原本并不大的江山县和衡水县,一下子压过来十五万军队,看得满山红旗招展,号角轰鸣。
平时,部队都是分开驻扎的,连血鹰这样的高层人物都体会不到千军万马的阔壮。如今力量突然变强,连他自己都有一种豪迈感。换句话说,就算吕十三的人不来攻打,血鹰都有一种想主动出击的冲动。
军事上的较量就是这样,能战方能止战。一旦力量强大了,野心就会膨胀,就有了一种想打人的冲动。此刻,文奎站在高山之巅,看见一望无际的军队,排山倒海一般,便有了一种横扫天下的冲动。
吕十三得到报告,不由暗暗叫苦。文奎的指挥官血鹰正是张士诚的宿敌。这些年来,血鹰一直躲在平江府做生意,替文奎积累实力。现在彼此成了真刀真枪大干的对手。
在血鹰部队开进江山县的当天,吕十三第一时间向张士信汇报。张士信对于文奎和他的手下都很了解,说实话,他并不希望和文奎这样的对手作战。吕十三的馊主意,把陈友谅绑上了战车,也把张士信绑上了战车。这下子,他只有叫苦不迭的份。
张士信不解地问道:“我们的人刚到,文奎就已作好打的准备,这是否有点太神奇了”
吕十三叹道:“这是一个可怕的对手。我估计他在各方都安插了自己的人。情报反应异常迅速。”
尽管对手强大,弓已拉开,哪里还有回头箭张士诚兴师动众,调兵遣将,还请来了陈友谅这样的帮手。如果就此罢手,又如何收场
张士信命令将士在半夜零点向防守最簿弱的枫林镇发起进,企图从这里直接打到江山县城。
月黑风高。天冷星寒。
零点时分。部将余波作为先锋,率领五千人马悄然摸进了枫林镇。从这里到江山县城还有一百来里路。如果顺利,第二天中午应该能够抵达江山县。
余波骑着高头大马,进入枫林镇五里地,没有遇到伏兵。一座座村庄似乎都沉睡了,村民都在睡梦之中。他们加快前进,不惊动村民。黑压压的士兵,如一头头露出獠牙的猛兽,他们手里的刀剑在夜色里闪着寒光。
突然间,一颗红色的信号弹划破夜空就像是一颗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落向余波所在的方向。
呜呜呜
海螺声响起。这是文奎穿越过来做的特殊“军号”。根据声音的长短决定进攻还是撤退。平时,各个部队训练时就养成了吹号的习惯。进攻、撤退、休息等,分别有三长、三短、两长一短的节奏代替。现在吹的三声海螺声都很悠长,表明部队迅速进入作战状态。
号声响起,意味着文奎的部队已经发现了敌人。守将张志带着他的三千人马从各个方向杀将过来。
和别的对手不同,文奎的士兵基本上配备了两枚手雷或者手榴弹。他们碰上对手,首先就是一顿炸弹招乎呼。三千人,六千枚手雷落在余波的军士当中,炸弹如雨点一般落在人群里,炸得他们人仰马翻,哀鸿遍地。炸弹爆炸引发的火光,让张志能清晰地看见,敌人被炸得肢离破碎。少数人被炸得飞向半空又落在地上。形象惨不忍睹。
炸弹在敌人人群里犁过一遍之后,敌人已经死伤过半。这时,冲锋的号声又一次响起,张志亲自挥舞着大刀杀入敌阵。一场惊心动魄的肉搏战由此拉开序幕。
刀剑锵铿有力的碰撞声,喊杀声,哭叫声,混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