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02(2 / 2)

当然,尽管内心有百般的疑惑,但李经述并没有去提出来,作为新朝的一等公,实际上也是中华朝目前仅有六位国公之一,虽说他贵为庐阳公,但是他却比谁都清楚,像他这样的“权臣”,最为新朝所忌惮,所谓的“六位国公”实际上就是过去的六位总督,如果张之洞同意归附的话,那么这一等国公必将增至七位,至于闽浙那边,恐怕全不在陛下考虑之列,而这所谓的“一等国公”的背后是什么呢是安抚,同样也是防范。

尽管心知唐浩然的气量远非许多史书中的明君所能相比,可熟读史书的李经述却非常清楚,皇权面前是没有任何温情可言的,所以他只能将自己的疑问埋于心底,依如过去一般小心谨慎的应该着一切。

恰在这时,一旁的李光泽却在一旁提问道。

“那么,未来的皇城在什么地方皇宫在何处毕竟这里是国都”

尽管现在的李光泽贵为内务大臣,可却并没有封袭勋号,但他非常清楚一切只是时间问题,中华朝不同于任何其它朝代,只有待到对俄战争结束之后,才会论功行赏。

“当然,”

点点头,孙玉纯朝着陛下看了一眼,在其点头示意后,方才继续说道,

“未来的皇城,自然仍位于原址,皇宫的位置既是以明故宫旧址为基,而御道两侧的五军都督府旧址以及五部旧址,将作为新的政府官厅所在,不过在新皇城的建设上,仍然还需要听取各位大臣的意见,比如,这内城的西安门旧城墙是否拆除”

在孙玉纯言道着对皇城的一些疑问时,唐浩然的视线却不时的投向车外,此时车厢外的田野已经不见了北方的小麦,而是遍地水田,此时列车早已经过了蚌埠,进入了淮河以南,这是他来到这个时代十几年来,第一次来到这一地区,即便是当年离开武昌的时候,也不过只是沿江航至上海,

未来,南京将会作为帝国的首都,而这一地区呢都将成为近畿所在,在未来的几十年间,苏、皖、浙三省将会形成一个“帝都都市圈”一系列的大都市将会出现在这片土地上,这里的人口将会再次集中,甚至全国半数以上的人口都将会集中于此,到那时,这里又会变成什么模样

对于未来,此时唐浩然并没有太多清晰的意识,甚至于规划,因为他比谁都清楚,未来实际上早已经改变了,而在他一手缔造的这个帝国之中,现在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小心翼翼的执掌着这个帝国的舵轮,使其不至偏航,至于其它,他恐怕已经无能为力了。

“希望一切都顺利吧”

默默的,唐浩然又在心底暗自祈祷着,为了自己的帝国,当然也是为了这个国家,未来这个国家将会经历什么样的风浪,这并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但是他却非常清楚一点,这个国家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同样清楚的知道,现在需要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就像当下,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并不是北方的战事,因为逃往芬兰的米哈伊尔二世沙皇已经通过驻英大使向英国传递了希望和谈的信号,现在对于俄罗斯而言,恢复内部的秩序,镇压革命已经成为压倒外部战争的首要事务,那么对于中国呢

内务在一定程度上,同样也超过了外部的战争,可以说,现在两大帝国都已经被内务所牵绊,现在的问题是,谁能够最先抽开身、腾出手来

第324章金陵事为新书求支持

新书艰难无语的新书铁血宏图已经同步更新,您的每一个推荐、每一个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极为珍贵的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嘿嘿再次重申,新书不会影响老书老书会正常更新。s:这推荐是为新书求的大家可不要投错了

南京,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省府,同样也是“六朝古都”。不过从永乐迁都起,尽管南京还享着“京”名,但皇气的北移,在随后的五百多年间,却是再也不沾皇气,虽说在满清统治时乾隆曾多次抵达时名为“江宁”的南京,但那所沾的却不过只是“胡气”罢了。

作为皇都,对于这座城市而言无疑只存在于历史之中,只停留于史书的文字之中,皇都的记忆只是给这座城市留下了许许多的逸事趣闻。而此时,就在南京的人们还没有从“人尽髡头,衣皆袍褂,剧演古事,略存汉官威仪”的满清殖民旧制尽废中适应那久已不见的汉官威仪,一个消息却在报纸上刊载出来未来的中华朝国都将设于南京,也正是从那时起,满清易名的“江宁”,也不再被人提及。

对于南京的父老而言,他们更愿意将自己的城市称之为“南京”,甚至仅只是因为这个消息,许多南京人连走起路来都飘然了,大有天子脚下臣民的气势来,当然更多的时候,他们会出言询问着旁人。

“这皇上什么时候来南京啊”

当然,他们更为关心的是这南京可是没有皇宫啊。皇上来了住在什么地方

可不是嘛那已经被搬空了的满城里头的当年的大明皇宫也就只剩下一些宫墙,至于这城里头,除了两江总督府还像那么回事,其它那还有什么地方适合住皇上。

就在百姓人质朴的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