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80(2 / 2)

秋山真之反问一声。

“暂且不考虑东京湾的水深对特别攻击的影响,我们要考虑到的是,如果我们在战争初期实施特别攻击,重创太平洋舰队之后,俄国人是否还会派出增援舰队,如不能派出增援舰队,那么我军势必不能通过海战重创其谋胜之心,那么陆战就极有可能旷日持久的进行下去,这无疑是我军所不能负担的,不要忘记一点,是通过海战的胜负为外交斡旋创造机会,这才是必须进行海上决战,争取一战瓦解其舰队主力的关键所在”

战争是为外交服务的,对于海军而言,他们之所以作出一个相对“困难”选择,实际上也是服从于外交的需要,毕竟东北军并不具备打到彼得堡,迫使俄国沙皇停战的能力,在没有这种能力的情况下,在争取有利的局面之下,挟海战胜利之威,寻求停战无疑将是最为有利的选择。

特别攻击只是一个选择,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在过去的试验中,受制于水下观测技术等诸多原因,水下渗透特别攻击的成功率非常一般,尤其是对繁忙港口的攻击,甚至在演习中曾造成一艘潜艇被撞沉的事故。

而且,对于海军总参谋部来说,那些袖珍潜艇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用途,好钢使在刀刃上现在还没到“暴露实力”的时候。

“那么敌人一旦发觉我方企图,主力驶出东京湾怎么办”

这倒是个很关键的问题。在坐的人不约而同地把视线集中到参谋长的身上。

所有人都知道那个计划的风险是何等之大,但是实施那个计划之后,作为后方的东北、朝鲜将会完全处于真空之中。尽管东北海军的主力的燃料已经完全重油化,相比于煤炭更容易补充,但远航的舰队仍然不可能返回镇海湾。

而一但俄军发现这一点后,其舰队主力驶出东京湾,试图与增援舰队汇合,进而又与舰队遭遇,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届时实力如此悬殊我方能有胜利把握吗

大家把视线集中到韩彻的身上,这是理所当然的。毕竟战术一直都是由总参谋部制定的。

“那就只好在海上决一雌雄了。不过考虑到我方部署在浦贺水道的潜艇部队,因此不必担心在俄国人太平洋舰队会毫无损失的与增援舰队汇合,相反地,这是求之不得的。因为我们会在沿途设立潜伏点,对其舰队实施攻击”

利用潜艇牵制伏击太平洋舰队,这是在苦思冥想之后,总参谋部作出的选择,或许海军的潜艇受制于其吨位并不能进行远洋航行,但是近海航行还是可以做到的,他们相信凭必然能够重创其海军。

“当然,考虑到诸多因素。所以,虽然其出港对我方有一定益处,但最好的选择还是令其呆于港内等待汇合才是最好的选择,因而其极端重要的是,不使敌人察觉我方企图。”

“噢,就是说无论如何,咱们都只能用水雷对付的他们了呀”

“是的。浦贺水道的出海口为65公里,除了部署密集水雷外,完全没有任何任何办法,而考虑到俄国人设立的要塞,我们的计划是利用潜艇布设水雷。”

“嗯,但是”

依然如连珠炮似地追问道:

“当局势紧迫,处于一触即发的时刻;俄国舰队还会呆在珍珠港内不动吗,另外,我们一共只有22艘可以实施布雷任务的潜艇,而水域面积又是这么大,想依靠潜艇在短期内布署足够的水雷几乎是不可能的。”

的话声停了一下,接着,有些激动地继续说:

“而且,一但俄国人发现我军的行动,势必将会实施反布雷攻击,届时作战行将受挫。这样,不但会连累南线作战,显然会导致以后整个战局的破产。”

望了一下沉默不语的李唯忠说道:

“本职认为这个作战方案本身就包含着过多的冒险因素,因此,我认为,如果可以的话,实施有限度的特别攻击应该是比较稳妥的办法。”

作为舰队长官的李唯忠并没没有回答。他微闭双眼,两臂交叉,好一会他才神情严肃地开口说:

“诸位对下一步作战的见解,我都听到了。我的意见是,无论如何一定要按照业已制定的计划去打”

李唯忠的语气激昂,使全场鸦雀无声。他环视了一下,然后说:

“诸位,请你们了解,只要我还担任舰队长官一职,这一仗非要这么打不可。”

非打不可

在会议结束之后,韩彻默默的走着,置身海军部前的广场上,穿着一身海军呢大衣的他,似乎与其它的路人没有任何区别,但是他的眉头却依然紧锁着,作为计划的制定者,他清楚的知道,在那一方案之中,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一个可以在战争爆发之初即能加以排除的风险,却又因诸多条件限制必须加以保留的风险,可以说这完全是自相矛盾的结果,对于这种自相矛盾的“选择”韩彻自然极为了解。

一方面,他当然希望能够在战争的第一时间,像陆军部队一样的出以重拳,利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武器和手段重创或瓦解俄国的太平洋舰队,从而夺取东北亚海面的制海权,进而掩护陆军部队解放日本,不,应该是东瀛四岛,未来那里将会是中国的东瀛四省。作为老师的学生,韩彻自然深知老师的想法,更何况,现在日本皇家已经绝脉。

可是,他不能

准确的来说,为了一个更多“远大”的目标,海军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谋求这一“稳妥”的打法。

战争总是为政治服务的

对于老师而言,其考虑的并不是海军如何使用最小代价获得战争胜利的战术问题,而是需要考虑到未来中俄之间的战略问题。

相比于俄国,东北的力量实在是太过薄弱,看似强大的东北实际上并不是俄国的对手,至少东北不可能长期保持战争状态,一但战争潜力耗尽,等待东北的结果无疑将是灾难性的,而对于俄国而言,其庞大的战争潜力,却又是老师以及参谋部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如果在战争爆发初期,俄国既失去东瀛四岛以及滨海地区,那么毫无疑问的一点是,战争将会从海战转身陆战,上百万东北军将不得不在西伯利亚铁路沿线,同俄国军撕杀,俄国人所拥有的数千公里的防御纵深,对于东北军而言无疑于一场恶梦,届时,对于俄国人而言,其最有力的武力不再是动员多少部队,而是他们只需要抵抗、撤退,将战略纵深作为武器,既可在两年后,成功瓦解我们的攻势”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这是不得不去面对的事实庞大的西伯利亚将会成为中俄两国间的战场,正如同战场每靠近东北一公里却有利于东北一般,一但俄国失去繁华的滨海、东瀛四岛,对他们而言,战争就变得非常简单,只需要如当年对付拿破仑一般以空间换取时间既能够拖垮东北军。

那怕是上百万东北军一路打到欧洲,翻过乌拉尔山,随着后勤路线的延伸,战争就会变得对俄国人越来越有利,而反观东北军呢则会陷入现在俄国人面对的困局数千公里的漫长的后勤保障,将会最大程度的削弱东北军的力量,届时俄国人却能够动员其全部力量抵挡东北军的攻势。

到那时,等待东北是胜利还是失败

战争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战术问题,更需要从战略上去考虑战略的得失,为此甚至需要放弃眼前的一些目标比如东瀛,甚至还有会对东北亚海域造成威胁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因为只有太平洋舰队在,只要东瀛四岛仍在俄国人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