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所以才会邀请他与家中吃早餐,当然他来的时间也正是时候。
“修铁路,校长,以学生看来,完全可以修铁路”
修铁路
眉头微微一皱,唐浩然的心里却犯起难来,按照东北的铁路规划,并没有修建进蒙铁的计划,而现在徐树珊却想要修建铁路铁路蒙古确实需要一条铁路,但是现在修,会不会早了点
“校长,学生所指的铁路,并不是准轨铁路,而是窄轨轻便铁路,这一路上的地形还算平坦,虽有河流,但草原上河流极浅,沿途更无崇山相挡,其筑路成本自然不高,以学生看来,有一千五百万,便足以修至库伦城”
铁路,在回程的时候,徐铁珊甚至亲自绘制起路线地图来,在他看来只有把铁路修进蒙古,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
“没有铁路,诸如羊毛之类的蒙古特产运不出来,同样,东北的工业消费品也运不进去,除非,我们永远只满足取代晋商的地位,如果府中想要把蒙古变成牧场,就必须修通铁路”
只有铁路才能解决运输问题,也只有铁路,才能让府中真正控制蒙古。
“修建进蒙铁路,确实有这个必要,但是”
深知修建进蒙铁路必要的话唐浩然并没有表示反对,而是在赞同之后,又把话声稍稍一顿,又接着说道。
“但是府中现在并没有这方面的经费,毕竟现在铁路建设费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恐怕”
欲出言回绝徐铁珊这个建议的唐浩然,在思索片刻后,还是选择用资金问题加以回绝。虽说有必要,但并不紧要,毕竟现在蒙古的市场还不成熟,冒然修了铁路,反倒有可能引起关内的反弹,这无疑是唐浩然所不愿意看到的。
“校长,如果不需要府中出一分钱,而且也不会影响到铁路公司正常融资呢”
对于筑路,徐铁珊早就是胸有成竹,现在唯一需要的就是校长同意,也就是总督府的同意,只有总督府同意了,他才能把筑路的银子弄出来。
“哦,你是想自行融资自建铁路”
看着一副胸有成竹模样徐铁珊,唐浩然倒是一阵诧异,在东北谁人不知,这东北铁路一直都是由铁路公司垄断,现在徐铁珊却是想在铁路上面分上一杯羹。
“学生所思所想皆是为了国家,”
站起身徐铁珊深鞠躬道。
“如果没有铁路,蒙古永远不可能成为校长之牧场,蒙古于汉人离心,势必日益严重,还请校长恩准”
面对徐铁珊的鞠躬请求,唐浩然的眉头戚着,反复思索着其中利弊,好一会才开口说道。
“只恐怕,这事传出去,不定会在关内引起什么样的风波啊”
第114章外流求月票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非但对于庄户人家如此,同样对于许多事务官员同样也是如此,尤其是年青的,刚刚从政法学校毕业,通过考试成为事务官员的青年学子们的人事变动之时。六月份考试结束后,这些年青的新晋而以充满的朝气的事务官员会前往各级民政厅任职,在随后的四个月的试用期中,这些经过几个月实习的青年官员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足以担当起事务官员的责任。
尽管在1893年的东北,经过一年的努力,已经基本构建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机构,但时值草创,依然是数不尽的事务,粥多僧少之下,几乎每一个青年学子都能在短短几个月中成熟起来。
到了秋天,随着一份总督府民政部人事科发出的委任状,这些自政法学校毕业的青年学子便摇身一变,成为东北当局的事务官员,开始了为民服务的生涯,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通过试用期,尽管在粥多僧少大前提下,当局需要大量的事务官员,但总会淘汰一部分人,实际上,淘汰总是不可避免的。
没有铁饭碗,同样也没有金饭碗。在公司职场如此,在政府机构同样也是如此。秋天决定着农民一年的生计,同样也决定着一些青年官员的命运。
有时候命运总是如此,在秋天的时候,当一些青年官员欣喜若狂的接受委任状,手按法文宣誓“维护当局之法律,尽忠职守,忠诚尽责地为的民众效力。”时,同样还有一些官员会因为种种原因是接到一份解雇通知书,而对于有些官员来说,他们甚至可能会失去丰厚的退休公积金因违纪而被当局没收。
薄薄的一纸通知书,被送到唐小虎的面前时,他简单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会这样我怎么会被解雇
我是同文学院一期学员,我是全科第七名,在朝鲜时候,便以出任民政长官但现在,摆在面前的这张薄薄的通知书,却以告诉他一个事实,他被解雇了。
“根据当初的合同,你的退休公积金也将被没收,你需要在十五天内搬出公寓”
冷冷的,没有一丝情感的言语,从别人口中道出,进入唐小虎的耳中,这如何能让曾怀揣着有一天要做民政部次官的他接受,他双眼通红的看着手中的解雇通知书,在通知书上能够看到民政部部长的署名。
退休公积金被没收,这意味着他失去了退休的保障,许多府中的官员之所以畏纪如虎,正是因为相比内地的官员,他们多了这么一份终身的保障,生怕稍有不甚被解职,失去了这份保障。
十五天搬出公务员公寓,这意味着在东北他失去了落脚之处,他可以不搬,但如果逾期的话,自然会有法院出面,快速审理之后,会有警察去“帮助”他搬家。
“你有十五天的时间向申诉委员会提出申诉”
这是遭到解雇的公务员唯一的申诉渠道,申诉委员会直属总督府,独立于各省之外,他们做事可以说极为公正,遭到不公的公务员,会向申诉委员会提出申诉,一但查实的话,直接责任人会立即追究责任,其处置并非仅仅只是解雇那么简单,还会移交检察官,由检察官以“滥用职权罪”起诉,也正因如此,在东北没有几个官员敢于“公报私仇”任意解雇下级事务官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纵容下属的不当行为。
“我会申诉,我一定会申斥,姓徐的,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大声的吼骂,似乎是在表明着态度,唐小虎知道自己是不会放弃的,他一定会申诉,直到得到公平的对待,至少得到他心目的公平。
西元1894年,大清国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