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8(1 / 2)

但这一切对于像赵老四这样的百姓而言,却又是实实在在的实惠。

“一把镰刀只要七毛银洋,足足便宜了一半都不止哪”

在心里头核计着那些农具的价格,不算还不当紧,这一算之下,赵老四发现这位大人说的东西,价格无不是便宜了三四成出去,单就是置办那些种地的家什,就能省出十几两银子去,甚至就连那马价,也不过只要二十块钱,足足便宜了十块钱。

“大,大人,若是官府真这样的,若是当真白纸黑字的写出来,俺俺种这地,种这地”

赵老四的话声一落,周围便响起一阵付和声,官府的地种着确实划算,从古至今没有百姓愿意同官府打交道,可对于赵老四等人来说,似乎没有比这更好的选择了,毕竟眼下这地已经不再放垦了,承租官地便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种这地,可不是说种便种的啊”

满面笑容的李存新看着似有些不解的众人说道。

“这地不是租给你们一个人的,而是租给你们一家子,如果到了明年你们还没把婆粮小孩接过来住在这,到时候,这地可还是要收回去的,到时候,可别怪连种子钱都不赔给你们你自己都不想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好日子,那政府可就要把给你的机会给收回来不是”

大人的话只换来一阵笑声,纷纷说道了起来。

“那能哪,瞧大人您说的,若是官府当真这样,俺这就回家把婆良、孩子都接回来”

“可不是,当初闯这个关东,不就是为了让一家人吃上饭嘛”

“大家尽管放心,既然官府敢白纸黑纸的和大家签这个租约,就绝不会违背这个租约,大家只管把家人接过来便是了如惹有什么需要帮忙之处,自可往民政厅向厅内求助,厅内官员绝不会推辞半分”

而在众人的笑声中,李存新颇是感慨冲众人抱拳施礼道。

“大家伙要知道,咱们东北的民政厅可跟关内衙门可不一样,这民政厅就是为老百姓办事,谋福的地方,各位乡亲若是定居于我辽中,自是我辽中民政厅上下之衣食父母,民政厅上下,自然要为各位效劳,绝不敢有一丝懈怠之心”

此时夕阳落在赵老四等佃农的脸上,那黝黑的脸膛却挂满了笑容,那本麻目的神情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虽说只有一更,可却是六千字的大章,呵呵,也不算跳票吧弱弱的求一下定阅和,无论您看的是不是正版

第10章大连求月票

大连,西历1892年7月的大连,有如一座工地一般处处都是一片繁忙景象。

此时的大连已经不再是先前地图上的大连湾边的“荒地”,早在两个月前,几乎是统监府宣布“清君侧、除奸佞”的同时,北洋建设公司的城市规划总工程师艾利奥特即开始于仁川绘制远方的城市大连的样貌,而根据统监府的指示,他要把大连打造成一座风景园林式的城市,对于师从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的艾利奥特来说,这自然是轻车熟路。

几乎是在大连湾清军守军或投或降,大连湾完全为驻朝新军控制后,艾利奥特和数十名建设公司的建筑师、工程师,便来到了不过只是一片海边荒地的大连,开始对其是行实地勘测,以结合当地地势地貌进行区域划分,从而确定对未来的“东北出海重地”的市政规划,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这座城市未来将是东北总督行辕所在。

尽管名义上东北总督不转驻一地,但总还需要行辕驻地,而之所以规划大连这座城市,除其将作为总督行辕所在之外,其还将作为东北第一城,作为未来东北的出海口,规划中的大连港不仅仅是东北最为现代化的港口,同样其还将是北洋船舶工业公司的总部所在,尽管仁川的北洋船厂已经开始制造商船,甚至开始尝试建造军舰,在镇海湾更是规划了“镇海湾海军造船厂”,但未来真正的造船中心却在大连。

作为“东北第一城”的大连,将是整个东北的龙头,以大连为起点的沈大铁路、沈长铁路等铁路将会成为东北的大动脉,促进带动着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而大连则是这条铁路工业的带龙头。

此时有如一座大型工地般的大连,那一条条夯土路规划出了城市雏形,而在宽达百米的“中华路”两侧,则云集着一座座西洋式的官厅建筑,这些西洋式的建筑都是由来自西洋的建筑师设计的,这或许不能不称之为中国的悲哀作为一个大国,竟然没有一名精通现代建筑工程知识的工程师,以至于在规划大连这座城市时,无论是否甘愿,都只能接受西洋工程师设计的一栋栋西洋式建筑。

虽说不过只有两个来月,但采用钢筋混凝土工艺的建筑已经显现雏形,尤其是在直径为300米的“中华广场”这座规划中的大连政治中央周围,总督府、军令部、司法部、东北图书馆以及官厅街的一座座官厅,无不是已经显露出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蒸汽打桩机的轰鸣声不时的传入简陋的木屋中,于这几排木屋居住的大都是建筑工程师,虽说正值上午,可在这一排木屋中仍有一些工程师正在休息,其中大多数都是仁川同文学院土木工程系建筑工程科的学生,他们是中国第一批建筑师,在过去的半年中,一直是半工半学的参与仁川的工程营造,而现在他们却将的教室搬到了大连,拼到这片工地之中。

因为赶工期的原因一些重点官厅建筑需要连夜加班,而夜班则大都是由这些年青的工程师负责,孙玉纯也是众多的青年工程师中的一员,不过他并没有抓紧时间休息,而是拿着铅笔在草纸画起了草图,这是昨天在监督总督府的施工时,其突发奇想产生的一个念头。

“太西洋了”

主体高为四层的总督府是一栋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用花岗岩制成,尽管在绘制的效果图上的看起来颇为壮观,可于孙玉纯的眼中,这栋建筑太过“西洋”。

“这可是东北总督府,不是西洋人的总督府”

孙玉纯轻声报怨着的同时,又用铅笔对西洋式的总督府房顶进行了候改,首先修改的是其角楼的顶层平台,在那突起一层的平台上,加上一个中式的屋顶,随后便像是一发不可收拾一般又对楼顶加以修改,加了中式的屋檐。

“似乎有些太唐突了”

瞧着楼宇中央主厅上高出两层西洋式园顶,已经变得有些不伦不类起来,紧皱着眉头,孙玉纯先尝式着将园顶改为屋檐,可那屋檐却显得很不壮观。

就在孙玉纯不断的尝试着对主塔楼上园顶进行修改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佐利次郎走了进来,作为一个日本人,佐利同样也是一名建筑工程师,不过其毕业于东京建筑专科学校,尽管其在日本时曾主持设计过十数栋建筑,但在北洋建筑中,却只能作为一名三级建筑工程师仅比孙玉纯这样未毕业的学生高出一级。

对此虽说颇为不满,但佐利却依然尽心尽力的努力工作着,以证明自己的能力,虽说在大连的建筑设计诸如官厅之类的地标建筑与其无缘,但他还是接到了几个“小工程”,像东亚百货公司、北洋消费合作社之类的工程,虽说无法同官厅相比,但却也算是一些街道的地标。

进入房间的佐利在看到地上散乱的铅笔画时,顿时便被那些东亚式样的房顶级吸引了,尽管一眼便能看出东亚式的屋檐不过只是临时拼凑的,但是已经在建筑行业工程十余年的他,立即意识到这一式样中贮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