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造反十年不成,那些位大人啊顾虑太多,不是他们不想造反,而是需要我这个“粗人”啊”
大人的话让李光泽先是一愣,旋即想通这一点的却又是一笑。
“可不是嘛,他们需要大人在必要的时候捅开窗户纸,也就只有大人能”
“能不顾脸面,撕破脸吧”
冷冷一笑,唐浩然朝着南方看了一眼,似乎是想看看那些“大人”们的神情似的。
“其实,他们也就只是一群大人罢了”
顶多是有那么一丁点野心的大人,历史上李鸿章想过当总督,张之洞想过当皇帝,就是刘坤一,亦曾动过铁帽子王的心思,可这些个大人最后无一不是当了“我大清”的忠臣,到最后,也就是那个被满清冷了心的袁世凯,借着起义把天下给夺了。
这满清能享几百年天下,到也奇了怪了,居然没出现一个枭雄,若是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如曹操等枭雄一般,又岂还有自己的戏
冷笑之余,收拾起心情的唐浩然又把念头从对历史和现实的追思中拉回了现实,对李光泽说道。
“崇山,先不说那些大人怎么办。眼下还有一件事,就是那些旗人的事情,你怎么看”
商德全可以把皮球踢到统监府,而唐浩然却没有再踢的余地,可几十万旗民却又是摆在面前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如何处置那些没上战场的旗民,至少眼下这个问题还回避不过去。
“大人,若是按道理,他们拿着旗饷,自然也就是旗兵,这既然是兵,那自然要关进俘虏营里头”
面对大人的询问,李光泽在首先表明了立场之后,又看着大人说道。
“可问题在于,几十万,涉及到的壮丁多达十万人之多,且不说把这些人都关进战俘营,可能会面对的种种问题,单就是这么做了,到时候京城那边恐怕”
确实,自己还等着京城那边下个旨意,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名正言顺”的掌握东三省,可要是把十几万旗丁关进战俘营,恐怕京城那边还真不好交待,到时候只会平添些许麻烦,虽说对此压根就看不上眼,但现在少一事总比多一事的好。
“可,这么多人留在东北,总归那以崇山看来,应该如何处置此事”
唐浩然的话声一扬,瞧着李光泽反问道。
“大人,听说京城那边准备练八旗新军”
一声反问后,李光泽瞧着大人笑说道。
“既然朝廷有这方面的心思,咱们当大臣的,就不能不帮忙,以我之见嘛,可以把他们送还回京城嘛,毕竟到时候总归还是要再抓一次的,与其现在让他们不服,不如到时候抓他们个心服口服,再就是”
话声稍稍一顿,李光泽脸上展出一丝笑容。
“这关内的大人们,多少也需要那么些掣肘不是”
这有被狗咬、猫挠,可有几个人被鱼咬过手被鱼咬了几个口子,血流如柱泪奔,求安慰弱弱的求一下定阅和,无论您看的是不是正版
第202章所谓忠臣求月票
家贫出孝子,国难显忠臣风疾知劲草,火烈炼真金。
这话说的有理,可何为忠臣这史书上关于忠臣奸臣的定义倒是明白,民心也是明白,那岳武穆是忠臣,那秦桧是奸臣,就是那帮我大清定了中原的范文程等人,搁在八旗子弟的眼里头,那也是大大的嗯,奸臣。
可无论如何,这奸臣也好,忠臣也罢,总都是因时而变的,就像那袁崇焕在前朝的时候,是奸臣,可在大清国修的明史中便摇身一变成了个忠臣,所以,这忠臣也好,奸臣也罢,总是没个定性,今天的奸臣,没准就是明天的忠臣,反之亦然。
且不说何为忠臣,反正现如今这大清国是没有忠臣了,至少对于那些在旗的人来说,这天下除了在旗的奴才们,就再也没有忠臣了。
至于那些个汉臣一个个无不是“奸臣贼子”,无不是“居心叵测”。
道道惊雷于空中打过的时候,茶馆里的些许茶客在心里嘀咕着,这雷怎么不把那李二给辟死这老天爷怎么这般的不长眼。对于这些生下便有落地银的茶客来说,过去他们咒着唐浩然,但现在那位北洋大臣却是他们眼中的“白脸曹”,是他们眼中的头号奸臣。
原因到也无法,全是因为朝廷发下的旨意什么要与“天下臣工共谋国事”,要办什么“议政会”,反正,就是“八督议政”便是了,朝廷之所以要办这“议政会”,可不都是他李二逼的,甚至若是没有他李二,没准也就没了他唐浩然,毕竟,这两年,姓唐的可全靠着姓李的撑腰。
“哎,这朝廷是怎么的了,怎么就能让他们那些个汉臣这般骑在咱旗人的头上”
茶馆里的一声叹,顿时得到一片响应,那周围的人无不是深以为然的赞同着,虽说这些旗人平素什么都不干,可是一听到要办什么议政会,要与什么地方总督大臣共议国政,那一个个顿时急了起来,就像这天下被汉人给夺走了似的。
“可不就是这个理儿,这汉臣说好听了是个臣,可实际上却是咱们这些奴才的奴才,搁过去,在旗的爷们抽当朝的汉臣军机一个嘴巴子,官司打到皇上那,也就是让皇上斥上几句”
追忆着曾经的辉煌,这些喝着茶、溜着鸟的爷们,无不是沉浸于旧时的荣光之中,似乎那会的大清国,才是他们的大清国。
“哎,你瞧这天下啊,一天不如一天了,就连这些个汉人也和咱们旗人平起平座了”
“你美的,现在是那些汉人骑到咱旗人的脖子上拉屎了”
“嘿,那还不是长毛那会积下的祸害,若不是那些个汉人掌了兵权,搁圣祖皇帝那会,他们敢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