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6(2 / 2)

朝鲜与英国并没有所谓的邦交关系,英国一直承认中国为朝鲜之宗主国,英国在朝鲜仅派总领事驻扎汉城,并直接受驻华公使管辖。由于列强对朝鲜窥视已久,不满中国对朝鲜的宗主地位,而过去袁世凯外交之专横,导致日、俄、美等国与袁世凯关系进一步恶化。只有英国与袁世凯关系密切。时英国总领事贝德禄、禧在明等与袁世凯都关系甚好,而唐浩然统监朝鲜后,断然收回朝鲜外交权的举动,虽说得到北洋的支持,以军力优势迫使日本作出让步,但实际上,却得到英国的谅解,英国总领事馆首先从汉城迁入仁川英租界,从而标志着英国的支持,当然这如英国支持中国的宗主权一般,亦是出于英国自身的利益考虑籍此确保英国在朝鲜的利益,英国不会接受日、俄、美等国控制朝鲜。

正得益于英国将朝鲜视为清国一部分,从而确保自身利益的做法,其对唐浩然所推行的加强控制朝鲜的政策助力也甚大。而去年升任驻仁川总领事的朱尔典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与唐浩然相识,而朱尔典本人亦对于朝鲜主持“新政”的唐浩然充满期待,认为其是李鸿章之后,东亚最伟大的人物,亦是未来最有可能左右东亚局面的人物,如此一来,在两人的互相结交下自然彼此成为其密友。

这会朱尔典一听其居然起兵“清君侧”又如何能不心惊,他怎么也无法相信,唐浩然居然敢用几万军队去挑战拥兵百万的清国,以至于那话声甚至因为过于紧张而略微轻颤。

“现在,我的部队已经夺下了旅顺以及大连湾,在我们说话的时候,十万精锐已经越过鸭绿江,向辽东腹地发起进攻”

这话说的是半真半假,所谓的“十万精锐”不过只是号称,至于越过鸭绿江也是事实,但真正的事实是,第一师并没有从陆地进攻,而是利用海路发起进攻,在北洋水师调回重新掌握渤海湾之前,充分利用海路的便捷,以争取在清军反应过来之前,控制辽东,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当然更重要的是用快刀斩乱麻之势,结束关外的战斗,从而直逼京城,以结束这场战争。

“什么这怎么可能”

惊讶的睁大眼睛,朱尔典盯着唐浩然,似乎是想从他的脸上找到一丝说谎的痕迹,对于旅顺他并不陌生,在许多海军军官的眼中,那里几乎等于远东的“直布罗陀”,现在那里居然被他夺下了,他是怎么夺下那座要塞。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嗯”

看了一下怀表,唐浩然笑看着朱尔典,他很喜欢从其脸上看到这种震惊的神情。

“两三个小时后,我的朋友,你就会接到北京发来的电报,电报中会提及这一切,而我,我的朋友”

话声稍稍一顿,唐浩然盯着朱尔典,用略为低沉的语气的说道。

“现在,对于你,以及英国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是帮助北京吗”

在这一声反问之后,唐浩然径直走到窗边,朝着工业区的方向看了一眼,然后又看着朱尔典说道。

“我的朋友,什么才是最符合英国远东利益的现在日本已经无力阻挡俄国的脚步,在远东,清国似乎是唯一的选择,但是我的朋友,不要忘记我只用几万人,就撕碎了这一切,那么俄国人呢”

弱弱的求一下定阅和,无论您看的是不是正版

第174章激荡求月票

“听说了吗朝鲜统监府的唐子然起兵造反了”

大清早的,四九城内外便有一个消息悄悄的传来了,若是说这阵子原本大家伙关心的还是浙江那边的事儿,还有那个什么鸟浙江大汉都督府通电全国兴汉驱满,这不是拿着在旗的爷们开涮吗不成,咱得多听听那鸟都督怎么说。

而现在这京城中的人们却顿时为北边的事儿给惊呆了驻朝新军兵不血刃袭夺旅顺,兵锋直指奉天,如何不让人心慌若是说浙江的事儿,在他们眼中,那不过就是官兵一到,乱逆自然不战而战的话,朝鲜那边的精锐,可就等同于当年吴三桂手里的官府精锐了,若是姓唐也是兴汉驱满,那咱爷们的好日子可就到头了。

这四九城自也是如此,不管是那平素提着鸟笼子打千喝茶无所事事的,还是那忧国忧民的主,这会都似疯了般的到处传播着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

“这下可让那个姓闫的包衣奴给坑苦了”

这四九城里聚着百多万旗人,虽说他们中的许多人打从生下来就没去过关外,至于什么白山黑水的祖宗之地,也就是听老辈人那么说罢了,可眼瞧“祖宗之地”要被汉人占了,又如何能不心慌。

心惊之余,不知多少人把事儿都归罪到那他姓闫的包衣奴身上了,似乎若是没有他姓闫的在那里挑着事儿,就不会逼的姓唐的起兵造反,其十万大军自然不会打到奉天。

总之缩头乌龟也好,得过且过也罢,对于四九城里那些个担鸟笼子的爷来说,打仗,那可不是什么好事儿,万一到时候朝廷再借口减了旗饷,那是一家老少的活计,不成,能不打就不打的好,至于姓闫的忠心,那在这些人眼里头,压根就是个笑话。

“可不是这个理儿,照我说,那姓闫的定是通了浙江的匪,你说人家姓唐的在朝鲜呆的好好的,非去挑人家的刺,逼着人家去砍几百个人的脑袋,这不是逼人家造反嘛”

“可不是,今个砍的是旁人的脑袋,明个没准就有人要他姓唐的脑袋,那小子又不傻,捧着脑袋让人来砍,这下可好,当年圣祖爷那是吴三桂自个有反心,可他姓唐的哎,你们说,皇上能有圣祖爷的本事嘛”

“就是,圣祖爷是圣祖爷,皇上是皇上,昨个儿圣祖爷能用的招,又岂皇上今个儿能用的”

显然,这此平日里习惯了喝茶遛鸟吹牛的旗中爷们儿,提起典故来那是一套一套的,可就是没有一个人能说到正题上,对于他们来说,这会所在乎的恐怕就是自己那几两的旗饷,千万千的别给减了。至于什么国家大事与我何干

“嘿,小子,那姓唐的若是忠臣又岂会造反”

一提着鸟笼子主不过刚嚷了句,那边顿时招起不乐意来,

“造反,我听说,那姓唐的可不是造反,人家是要清君侧清君侧知道不,若不是姓闫的那龟孙惹出祸害来,又岂会要清君侧,我瞧着嘿,没准咱们把他姓闫的脑袋砍了,他姓唐的就罢兵了也不一定”

清君侧

这个消息在这四九城里流传着,谁也不知道消息是从那里来的,可恰到好处的在一夜之间,便传遍了整个四九城。

养心殿内,一班王公大臣,无论年老年少,无论官职高低,都是愣站在那里,你看我,我看你,并不说一句话。在太后身前坐的光绪带着些倦容,还算清秀的脸泛着苍白,眼圈周围发乌,三个钟头前,当朝鲜统监府发出的通电传到宫中的时候,他整个人都被惊呆了。

唐浩然怎么会造反

他怎么敢称清君侧

他难道不应该乖乖的束手就擒吗

可还未等他见着师傅,那边太后也得着的消息,如雷霆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