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6(2 / 2)

“你们该不是在这里讨论什么金砂和棉布罢那个,我可是个外行。”

矮胖子不相信似的挺起眉毛大笑,可是他的说话机会却被旁边的另一位给抢了去了。

“不是金砂,不是棉布,却也不是你趁机敲来的洋船。先坐了再说罢。”

金砂是朝鲜最大宗的出口商品,初时李明欣还准备插手其中,可最终还是放弃了,原因到也简单产量有限,利润自然也极为有限,相比于金砂还有其它利润更大的买卖,相比于贸易商,李明欣更看重实业这是统监府支持的产业,就航运业来说,通过劳工输入、大米输出便足以令航运公司获得暴利,自然也就没必要冒险参与到如金砂这种受管制的生意中去,甚至在他看来,眼前这些贸易商如果不趁早转形的话,恐怕也是时日无多特区的棉纱、棉布已经开始大量输出,而且还有40万锭的纱厂在建,就连山东周庄等地的织户现在也开始改用朝鲜的洋纱,这英吉利的棉布或者国内产的土纺布于朝鲜还能维持多久

“哎我说黄掌柜你的嘴里总没有好话我那船也是买卖,那里是什么趁机敲来的,可都是真金白银换来的这生意可都是这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是”

李明欣装出抗议的样子,便挤进了这个桌上,嘴上这么说,可脸上却带着笑,趁人之危,或许在仁川,没有谁比他更能领会这四个的含意,日俄战后,数十艘日本商船涌入朝鲜,但那些日本船主却苦心无货可运,为维持生计或是将船出售,或是将船挂入北洋或者东亚,至于日资会社自然不能挂靠俄国人可等着捕获日本船那。

对于这些日本船,北洋航运自然是一番打压,然后再借机收购,相比于西洋帆船,北洋航运更看重汽船,但对于本小业小的李明欣来说,他却没什么挑头,不过因为从事的是劳工和大米以及煤炭之类的大宗货运输,那些西洋帆船倒也适用,于是也跟着喝了几口汤,但他压榨的更为厉害,这是因为那些只装有小功率蒸气机的帆船正趋于淘汰,各公司自然不会购进这种旧船,自然也就有了压榨的空间。

“得,还是您李老板的理,李老板,你的商船生意,可挤兑了不少山东的船商,不过生意嘛,就是这样,咱们在商言商不是,李老板您现在正是锐意进取的时候,怎么样,现在这统制一出,您怎么看到时候不会把你的船给统没了吧”

黄奎升的话让桌上顿时静默了一刹那,这经济统制如何个统制法他们不知道,但所有人都知道,这统制之后,生意怕就是不好干了。最简单的,往后去他们不能再想进口棉布就进口棉布了那是受统制物资,即便是特许商亦需要配额。

这会他把这话一下搁到了台上,却使得桌上的气氛突的一变,顿时众人都不肯抢先说话。

“行啊”

李明欣倒是没有激动,只是笑着说道。

“若是北洋公司真的把我的船给收了,那还真解了我的急,这不,东亚那边现在有2条汽船、16条帆船,算算再怎么着也值着几十万,我这阵子瞧着特区那些工厂日进斗金的,可是眼馋紧,我寻思过,这想发财啊,最简单的法子就是办厂子,可正愁着没钱那,若是真有人买我的船,我可还真卖”

在这些人面前,李明欣倒是没有掩饰自己办厂的想法,实际上他说的是实话,他还真准备办厂,只不过相比于旁人,他想办的却是船厂,一来可以避免商船再入仁川船坞维护时交出大笔的维护费,二来也可以尝试自行造船。

“你李老板家大业大,自然不在乎,可我们这小本买卖的却在乎得不得了,这往后朝鲜的大米可都由统监府给统制了,咱们就是想买米那得从府中去买,李老板,我瞧着,这事,可跟你也有关系”

可不是有关系嘛

代招劳工时李明欣付的安家费,用得可都是朝鲜米,没有了廉价的朝鲜米,这生意自然也就做到头了,他这么一说,果然让李明欣的脸色一沉,好一会才说道。

“这事,还得再看看,若真推行统制,咱们不过就是做买卖的小商人,又有啥办法”

就在李明欣的声音落下时,却听着那边响起一个声音来。

“没办法”

那一声冷哼却是从前厅传来的,隔着人李明欣并没有看清是谁在说这句话,可话中浓浓的直隶腔提醒着他,这人应该是直隶商帮的。

“他唐大人是统监不假,在这朝鲜他唐大人就是说一不二的太上皇,可别忘了,他唐大人也是朝廷委派的官员,终归还是咱们大清国的官,我还就不相信了,朝廷就能这般任他胡来诸位,以我之见,其实,这件事想解决倒也容易,咱们只要”

第119章日人之心第一更,求月票

仁川前日租界,现在应该被称之为华界新区,日俄战争后,为避免战火侵袭朝鲜半岛,统监府外务部宣布收回仁川、釜山以及元山等地日租界,将其并入当地华租界,因多年来日商以釜山为大本营的关系,相比于釜山日租界,仁川日租界无疑显得有些冷清。过去日租界内却只有十几家会社,这些会社于租界内修建的一座座仓库,却让日租界显得更加的冷清。

不过现在这日租界却显出了几分繁华来,原因倒不是得益于靠近仁川,而是因为在战争爆发后,越来越多对未来感觉无望的日本人飘洋过海来到朝鲜半岛,尽管这里日租界不复存在,但相比于洋商云集的上海、天津等地,至少在这里他们能够获一丝家的感觉作为日租界这里的氛围更似日本。

除去日租界不复存在之外,似乎这里远好过其它地区这些受过一定教育或者精通商业贸易的日本可以很轻易的于北洋公司找到一份体面工作,当然除去需要熟悉英、法、俄、德等外语之外,还需要懂得汉语。

正因为这一要求,才使得在前日租界主街的东亚路两侧,除去日资银行、商社之外,又多出了几家汉语培训班,学习汉语已经成为日本人赖以生存的方式,当越来越多的日本涌入租界的同时,在仁川的日资银行、商社仍然苦苦挣扎着,勉强维持着经营。

东亚路12号的三井物产,过去于仁川如同上海、香港一样,作为高岛煤的代理商,三井物产依然在这里从事煤炭销售,每月近千吨煤炭销量,而现在,随着战争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