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7(2 / 2)

如果没有“迎恩门事变”的废王,也许在这座半岛上还有中日两国政府间的角逐,甚至还有美国,想到这片小小的土地上复杂的内外形势,尽管不甚了解,他亦能感觉到肩负的责任重大,听着那听不懂的日语歌声,郑廷襄的神情变得凝重,就连同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日本人”

日本政府从十三年起开始派遣海军军舰在朝鲜的东、西海岸如入无人之境般地进行测量与调查,以选择适合开口通商之港,而当时不过仅只是一个渔村的仁川也由此进入日本人视野,其认定仁川具备适合开港的良好条件,甚至还完成了仁川港码头设计图。五年后,仁川终于如日本所愿开港,至于清政府势力在济物浦的出现,则比日本方面整整晚了1年。

而捷足先登的日本则立即于仁川港最为冲要之处,也正因如此,虽说华界亦有数座浮码头,但其却只能泊靠小吨位船泊,大船进入仁川港往往选择进入日商所建码头。

第一次来到日租界的郑廷襄,在进入日租界,便发现日租界与华租界的不同,不是因为路边的建筑,同样也不是因为先前碰到的日本,而是因为

“在这个中日势力同时存在地方,在华租界中国商人按照传统的经济办法,开饭馆,开代理行等,维持所谓的帝国的最后雄风。而反观日本商人却按照当代经济的理论,开银行、建立航运公司等,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未来。”

身边响起的话声让郑廷襄不由一愣是唐荣俊,他是汇丰银行的少的几名华裔高级雇员,两人当年留学美国时,关系倒也不错。

“树奇,你怎么”

“瞧不着,就出来看看”

唐荣俊的神情显得有些凝重,他手指的日租界,神色越发的凝重起来。

“在没来仁川之前,我就知道了这个地方,虽说中国人在这里享有特权,可在我看来,中国租界是没有前途的,至于按照中国人的这种办法,是绝没有前途的,甚至命运从租界设立的那天起,就已经决定了”

神情严肃的唐荣俊从郑廷襄的手中接过一根香烟,继续解释道。

“因为开饭馆只是维持生计,维持个体的存在;开代理行只是输出来自外国的商品,开钱庄只是进行银钱兑换,而相比之下,日本人于仁川开设银行却是现代经济的要素,同样也是一个强大社会的必须,也就是通过资本的力量去促进租界以及日商的发展。同样中日两国都需要水路到达朝鲜,建立强大的航运公司也是关键之一,从两国商人于仁川进行的商务活动而言,中国已经在经济上输给了日本。”

走在仁川的日租界上,因唐荣俊的话而思绪万千的郑廷襄不禁点头赞同着。

“是啊,在来的路上,那些国商谈论的是如何把欧美洋货卖到朝鲜,然后带着朝鲜的砂金回国,而反观日本人,一方面销售工业消费品,一方面又从朝鲜收购大米、牛皮等土产货物,以用于满足本国生产需求,这甚至影响到两国商船的运营,招商局的船只,大都是回程空载,因为无货可运,而日本的商船却是满载归国,如此一来运费自然更低,亦能令其航运业得到充分的发展,你看这港中泊停的西式帆船和蒸气船有几艘不是日本船再反观咱们即便是加上北洋航运的三艘帆船,亦不过只有数艘罢了”

背靠着码头护栏,背后是一艘艘蒸汽船,面对的便是日本东亚轮船会社大楼,思绪万千的郑廷襄与唐荣俊两人你一方我一语的谈话着,似乎是为在这片土地的感觉到可惜。

“不过现在一切都在改变”

唐荣俊从衣袋里掏出装在银盒中的香烟,抽出一支烟将其装入了烟嘴,不慌不忙地叼在嘴里。划着一根火柴,之后,把烟点燃。他使足了劲,深深地吸了一大口。过了好半天,才把那口烟冲着东亚轮船会社吐了出来。

“北洋航运、银行,工厂,相比于日本人,咱们的唐大人走的更远”

唐荣俊之所以会来到仁川却是因为好友于信中的一句话“君来朝鲜于府中创办朝鲜之中央银行”,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便让他丢下了汇丰银行的工作来到了朝鲜,朝鲜的中央银行,这只不过是个开始,也许在未来,还有中国的中央银行

而他在这里创办的将是中国第一家银行

在两人吸烟的时候,却没有注意到,身边不知何时,却已经站了位穿着西装的日本人。

“你好,先生们”

生硬的汉语让郑廷襄一愣,唐荣俊扭头的同时嘴中吐出的烟,却直接喷在那个日本人身上,青烟在缭绕在身旁站着的日本人身前周围久久不散,

当然,唐荣俊并不是故意的。但中条还是觉得郑廷襄好象有意向自己炫耀着烟的香味,在楼上看到这个身材极高穿着西装留着短发的青年,与这个穿着清衣的中国青年时,他便知道其一定是那位朝鲜统监大人唐浩然邀请来的幕僚数十名留美幼童。

“你是”

瞧着面前这个诠释了“小东洋”这个名称,身高也许勉强刚过一米五的“大和男儿”,郑廷襄有些诧异的问道。

“两位先生,我是三井物产济物浦分社社长中条幸一,以后还请多多关照”

九十度的鞠躬,同时郑廷襄看到了一张名片,这些日本人把外国人的那一套可谓是学全了。

“哦,三井物产”

三井,听到这个名称,郑廷襄倒是不知三井的名声,反倒是唐荣俊在接过名片,却认真的打量着眼前的这个中条,在上海时,他就同三井物产打过交道,三井物产是靠着煤炭打开了上海的市场,想来在朝鲜也是如此吧。

“你好,中条先生,不好意思,我没有名片。”

随手将名片放进衣袋,郑廷襄笑着说道。

“你我皆客居朝鲜,如果有需关照之处,自是当然”

郑廷襄的客气着,换来的却是中条的热情。

“哈哈,没想到在这见到两位先生,如果两位不嫌弃的话”

中条看着面前的两人,热情的邀请道。

“我们可以去饭店里吃点霄夜,二位先生以为如何”

中条之所以会对眼前的这两人感兴趣,却是因为他们的身份留美幼童,这是中国仅有的有西洋留学经验的一群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