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8(1 / 2)

台吉派来谈判的多铎贝勒和包成先、罗锦绣两名汉奸,下令对包围圈中的鞑子各部展开全面进攻。

傍晚时分,明军众多的火炮仍在轰鸣,数以万计的明军将士踏着遍地尸体,一步步缩小包围圈。

企图自尽的黄台吉等七名贼酋纷纷被亲卫四名架走,在数千死忠前赴后继的保护下掉头向西疯狂逃跑,付出死伤大半的代价险险杀出重围,仓惶渡过辽河逃向茫茫草原,在大明骑兵不依不饶的追击之下,多尔衮、岳托、阿齐格等贼酋先后毙命,最后活下来逃出生天的鞑子和蒙古兵将不到千人。

经此一战,黄台吉带回来的八万大军死伤近半,绝望之下纷纷扔掉武器跪地投降,被当成冲锋炮灰的五万蒙古骑兵更是死伤惨重,十不存二。

八月二十一,上午,随着朱道临一声令下,幸存的两万余后金鞑子和蒙古残余不是被集体射杀,就是被积愤多年的辽东民众砍下头颅,后金政权自此灰飞烟灭,辽东全境再次回到大明皇朝统治之下。

八月二十五,崇祯皇帝的嘉奖诏书送达沈阳,任命东江新军主将吴季诚为辽东都司,赐龙虎将军;任命东江新军副将张义轸接任东江镇总兵官,率部驻扎朝鲜义州城;任命东江新军副将李玉鸣为金州卫指挥使,其余数十将校均获晋升,分别担任已壮大到八万将士的辽东驻军各级主官。

八月三十,朱道临遵从皇帝诏命,率领郭中骏部三个新编师和姜玉龙部两个海军陆战师由陆路开赴山海关,行至锦州城下忽然发动,迅速击溃并擒获出城戒备的关宁军五千官兵。

姜玉龙率领的一万海军陆战将士高喊“奉旨讨逆、缴械不杀”、“只拿主将、余者不问”的口号冲入城中,郭中骏率领三万将士迅速对锦州城展开包围。

在震天响起的枪声威慑下,城中守军一片混乱,大势已去的祖大寿等十余将校在得到姜玉龙“缴械不杀、押送京城交皇上问罪”的承诺后弃械投降,刚押出城外就被不认账的朱道临尽数处死,然后诛灭三族。

至此,即将被朱道临举荐为山海关总兵官的姜玉龙率部进驻锦州,对名义上高达八万官兵、实际上只有两万可战之兵的关宁军进行整编甄别。

随后一个月,姜玉龙等率部逐一清点祖大寿等数十名将校的财产,以皇帝的名义贴出布告,将高达百万亩的土地平均分给被祖大寿家族奴役多年的平民百姓。

留守宁远城的吴襄父子接到密报,魂飞魄散,抢在朱道临大军到来之前,卷起所能携带的金银细软,携带数十亲眷和八百家丁弃城南逃,哪里知道老将历易良率领的海军陆战第四师已乘船抵达山海关以北二十里列阵等候。

两天之后,走投无路的吴襄父子被迫投降,父子辆效法负荆请罪的典故,赤坦上身背负荆棘向朱道临低头叩拜。

崇祯七年,九月初五。

朱道临和已被皇帝任命为登莱总兵官的心腹大将郭中骏率部进驻山海关,对精选出来的两万五千名关宁军进行最后整编,将缴获的关宁军武器盔甲尽数拿出重新装备,交给他保举为南阳总兵官的吴襄继续率领,三日后开赴中原围剿叛乱。

九月二十一,靖国公朱道临率领麾下数十名功勋卓著的将领和两万功勋精锐,抵达京城,在百万军民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进入德胜门,穿过熙熙攘攘欢声如潮的街道,在朝中百余文武恭恭敬敬的陪同下,来到午门之外向崇祯皇帝叩首报捷。

s:谢谢山青盈大大的打赏,谢谢書友20100322、醉酒也逍遥大大的月票未完待续。

第五一二章大齐帝国全书完及后记

后金政权的覆灭和辽东全境的收复,彻底解除了数十年来高悬于大明皇朝脑袋上的屠刀,每年耗费大明百姓数百万两白银、几乎压断帝国脊梁的沉重包袱随之消失。

涅槃再生的大明皇朝如同一列千疮百孔的列车,缓缓驶上涅槃再生的复兴轨道。

在京城百万军民持续不断的狂热喜庆中,意气风发的崇祯皇帝第一时间把建立丰功伟绩的朱道临召入皇宫,朝中文武各大势力纷纷抱团日夜商议,再一次厚颜无耻地掀起争权夺利瓜分辽东的热潮。

崇祯七年,十月初一,年轻的皇帝在大朝会上连发三道诏令:

第一道诏令:调动京城禁军五万将士、全体蓟门守军及驻扎北直隶拱卫京城的十万兵马开赴西北平叛;

第二道诏令:任命大明海防总督衙门参将郭中骏为荆襄总兵官,赐封龙虎将军,责成其50天之内率领本部三个师25,000人马经长江水路开赴荆襄地区平叛;

第三道诏令:加封辽东都司吴季诚为辽东巡抚,责令其组建巡抚衙门任命各级官员,扩军十万,允许辽东全境试行瀛洲新政,允许大明各地富商士绅前往辽东购买土地和牧场,鼓励关内百姓迁居辽东,所有开垦荒地为开垦者所有,五年之内税赋全免。

三道诏令引发朝野一片震动,朱道临出席完划时代的大朝会,立即带上妻儿,率领麾下将士开赴青岛,崇祯皇帝罕有地携文武百官送至朝阳门外,久久拉着朱道临的手谆谆叮嘱,殷殷期盼。挥泪而别。

次日上午,又一道引发强烈反响的赐封诏书颁行天下,晋升靖国公不到一个月的朱道临升级为瀛王,孤悬海外的瀛洲岛成为朱道临世袭罔替的封地。

大明朝野在震惊之后,逐渐从这份轰动九州的赐封诏书中看出更为深刻的意义,朱道临本是齐王之后的传言由此证实。但是没有几个人能从中看到即将到来的大变革。

崇祯七年十,一月初四。

叛军首领李自成、张献忠等十余部共二十余万人接连攻克洛阳、郑州等二十几个州县后,裹挟五十余万民众,冲破十五万官兵的包围,掉头南下,兵锋直指凤阳及淮北各地。

十一月,初十。

由新任荆襄总兵官郭中骏率领的三万五千精锐完成了境内的平叛清剿,将俘虏的三万暴民和被裹挟的五万民众,尽数送上百余艘运输船。随即兵分四路,开始由西向东的大扫荡。

十二月上旬,十五万叛军和三十万暴民风尘滚滚开到凤阳城西三十里,立刻遭到隆平候张拱薇父子三人率领的五万官兵猛烈打击,重新结集的十二万官兵在洪承畴、卢象升等将领的指挥下,由北向南,徐徐压迫,彻底封死了数十万叛军的退路。

十二月。十五。

率先向西突围的八大王张献忠在庐州遭遇平生仅有的最大失败,麾下的八万百战精锐和二十万暴民尚未列阵。就被瀛王朱道临亲自指挥的郭中骏部、唐正林部和史青阳部七万将士迎头一棒,仅半天时间就在密集的炮火打击下死伤大半,跪地投降者密密麻麻,数不胜数,魂飞魄散的张献忠仅率八百亲卫逃出生天,退守庐州城的罗汝才及两万叛军在重重包围之下弃械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