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码头值得36万两官银。若是让户部和工部来修造,没有50万两银子肯定拿不下来,但他根本就不愿意付出这笔巨款,反复考虑之后,派人通知冯元飚等十余名同僚前来商议对策,最后把压低价格的重任推到了应天府尹王道直头上。
谁知道平时谦冲平和的王道直当场便撂了挑子,他郑重地告诉与会者:“凭良心讲,金川河码头确实值得36万两官银,每日来往货船均在百艘以上,上月天工商贸代为征缴的各种赋税已达18,300余两银子,若是再算上金川河北岸新增人口的盐铁税、人头税等等,上元县衙每月足足增加了5,000两银子的赋税。”
“此时若是强行压价赎买,必定横生纠葛,天工商贸很有可能以此为借口拒绝出售,届时,朱道临只需上呈一份申诉奏折,就能把此事拖入相互指责、久拖不决的泥潭,搞不好数年之内都没个结果,我看还不如满足其要求,快刀斩乱麻,抓紧时间把金川码头赎买回来,只要好生维持,不出两年定能收回这笔赎买款项。”
众官僚细细品味深感有理,哪怕大多数人都眼红朱道临获得这笔巨款,但这个时候谁也不敢横加阻挠平添波折,毕竟金川码头确实值得这个价,大家的最终目的也不过是把金川码头拿到手里。
其次,户部早已扣下50万两税银用于赎买金川码头,若是扯皮数月无法决断,这笔款项极有可能会被穷得发疯的崇祯皇帝强行收走,到时候对谁都没有好处。
王道直的明确表态,令郑三俊和冯元飚毫无办法,两人推测很可能是朱道临回来了,最起码是朱道临的明确指示已经下达,否则天工商贸和虎山庄园那些滑如泥鳅的主管,绝对不会答应得如此爽快利落。
想到朱道临油盐不进、软硬不吃的强横态度,郑三俊和冯元飚都摇头不已,为了达到更大的目的,获得更大的利益,两人略作商议,只能硬着头皮做出决断:“责成应天府尹王道直负责交涉,三日之内完成所有赎买事宜”
s:明天下午就结束学习回家了,到时候小火会管理书评,请大家继续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支持哦未完待续。
第四二五章报复手段
散会之后,郑三俊不放心地询问冯元飚:“宝山卫土地纠纷一事动静太大,要不是各级衙门极力隐瞒,死伤上百人的大事恐怕早就传到京城,现在想来,乡绅们确实做得过分了些,愚兄很担心朱道临会对松江和太仓两地富绅展开凶残的报复啊”
冯元飚哈哈一笑:“乡间刁民斗殴乃是司空见惯之事,千百年来历朝历代谁能禁止有道是法不责众,此类事端最后往往是不了了之,何况诉讼判决掌握我们手里,谁知道数百人的冲突中谁打死了谁”
“他朱道临虽是从二品的奉国将军,宝山卫指挥使,但此事早已超出他的权力范围,何况当地乡绅手上握着官府发放的地契,收回自家田地名正言顺,无论是按照大明律还是大明军法处置,都不在他朱道临的管辖之内,哪怕把官司打到朝廷,打到皇帝面前,他也没有任何道理可言,顶多是让当地乡绅赔偿些汤药费罢了。”
“他朱道临再有能耐,也不敢与松江府、太仓州两地府衙和成千上万民众做对,要是他敢轻举妄动暗中报复,我立刻弹劾他不思抗敌、擅离职守之大罪,届时只要上下呼应,朝野同时发难,他这个奉国将军恐怕就当不成了。”
郑三俊频频点头:“这样就好,不过还是通知一下王老爷子等人一声,切不可麻痹大意,朱道临这个野道士凡是不按常规,实在令人头疼啊”
冯元飚又是一笑:“放心吧。宝山卫有我们的人,只要朱道临一露面,不出半天就会传遍松江和太仓。王老爷子等世家前辈自有应对之策,哈哈”
次日上午九点,王道直亲率五十余名官吏衙役,押送装载36万两官银的八辆大马车,径直抵达金川码头北面的天工商贸股份公司院内。
双方十余人花费一个多时辰点清银两,大总管赵训庭拿出一式三份、盖有朱道临印鉴并签署大名的转让契约,弄得堂堂府尹王道直郁闷不已。二话不说签名盖印,也不说何时前来接收码头,吩咐手下官员收起其中两份契约便扬长而去。
赵训庭默默叹了口气。吩咐担任护卫的留守亲卫队将银子装进大木箱,抬上六辆军用制式的大马车送到朱道临的虎山正院后书房,直接堆在书房里侧靠近墙角的空地上。
朱道临示意赵训庭坐下,为这位劳苦功高的心腹泡杯茶。
赵训庭向一大早分头前来的徐弘基和吴景贤拱手致礼。接过朱道临递来的热茶。低声汇报:
“应天府尹王大人很不高兴,签完转让契约便扬长而去,也没说什么时候派人办理接收手续。”
朱道临毫不在意:“有言道,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他王道直从上任开始就处在官场夹缝之中。好处没他没捞着,坏事少不了他。虽说跻身东林一党,却又不是东林魁首,高不成,低不就,还总是被推出来当箭靶子,他能高兴起来才是怪事。”
徐弘基父子和叶良辰、吴景贤、傅应龙、李宽济等人哄堂大笑,赵训庭也忍不住笑出声来,朱道临这几句话听起来颇为阴损,却道尽了王道直如今的艰难处境。
吴景贤笑完,指指墙角的一摞大箱子:“道临,半年来你不断积攒黄金白银,是否真打算铸造银币”
朱道临示意大家都坐下,满不在乎地应付这个敏感问题:“还没想清楚,先收着吧,万一到时候大家愿意铸造银币,不会措手不及,听说博孚总号的三大银库都快被金银塞满了,如果大家愿意的话,我愿意用紫铜兑换金银。”
徐弘基立即笑眯眯地答应下来:“行啊我们铸造的崇祯通宝已成为大明天下响当当的硬通货,铸造多少都不够各地分号用金银兑走,存在总号银库里的紫铜已被两个铸币作坊领用一空,存入银库的大多是经过我们再次熔炼的高成色金条和银锭,只要你把紫铜运来,想兑多少金银都没问题。”
“重新熔炼的金条有多少”朱道临顺势问道。
徐弘基想了想:“上月底的报表是142万两,估计这半月至少增加30万两,你就按照170万两计算吧。银锭更多,全是九成五成色的银锭,分10两一锭和50两一锭两种规格,数量约600万两,目前的兑换比例是1两黄金兑11两白银,1两银子兑87两九成三的紫铜,市面收购的杂铜兑105110两。”
朱道临心算片刻:“总号库存的银子暂时留着,九成五的金条我想多要一点儿,能给我多少”
徐弘基本来想说你要完都行,看到吴景贤含笑望向自己,立刻想起吴景贤也是股东之一,连忙征求吴景贤的意见。
吴景贤早已知道自己的便宜侄子对黄金有着超乎常人的执着,自然不会设置障碍,但还是谨慎地建议徐弘基,留下些黄金压库,不要全都兑换完。
谁知徐弘基点头之后,直接对朱道临说出个令吴景贤暗自摇头的数字:“那就兑换120万两吧,该多少紫铜你自己算,最好能在三个月内办好此事,否则我和你叔叔的铸币作坊非停工不可。”
朱道临当即答应下来,转向赵训庭吩咐到:“赵大哥,此事由你全权负责,分三个月兑换,半个月内约有500吨左右的紫铜运抵宝山港,届时我吩咐海军押送回来交给你,争取每个月运回一批,兑换的黄金暂时不用运回来,记账就行,等汤山周围的陆军总部建好之后,我们再把黄金送过去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