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2(2 / 2)

次日凌晨五点。

通州城里城外万籁俱寂,唯独城外河湾处的军用码头火光熊熊,香气四溢。

驻守码头和军仓的官兵,看到江南水师官兵列队集合然后分成50人一队默默进食,心里对这批军纪严明、训练有素的江南水师弟兄颇为钦佩,这么冷的天气能五更造饭的军队如今已不多见,何况还是南方来的水师。

半小时后,饱餐完毕的水师官兵开始忙碌起来,有的收拾锅碗瓢盆,拆卸营帐。有的抬起码头上宽厚沉重的跳板,架在两艘大船的船舷上。

更多的水师官兵则在声声号令中,拿出武器装备披挂起来,此举吓得在码头和军仓值守的哨兵肝胆俱裂,立刻冲到各自长官的住处,急急忙忙把水师官兵的异动报给暖被窝里的长官。

两位千户官、四位副千户和两位镇抚浑身一个激灵。骨碌碌爬起来,穿戴完毕赶到码头,发现500余名腰悬宝刀、肩扛装遂发火枪的江南水师官兵已经顶着刺骨寒风,开出码头关卡,朱道临和几位百户官仍站在码头边上的篝火旁低声交谈。

八名镇守军官连忙跑到朱道临面前,没等他们开口询问,朱道临率先行礼致歉:

“对不起,打扰诸位了我麾下弟兄前往城西骡马市牵马去了,一个时辰内肯定回来。把马牵上船,我们立刻就走。”

几名镇守军官立即松了口气,唯独其中的中年镇抚官紧张地问道:“朱将军,历来都是骡马行的人或者马贩子把马牵来送到船边的,似乎不需要派出这么多官兵全身披挂,去骡马市牵马吧”

朱道临如实回答:“既然老哥问起,我也不能瞒着通州骡马市有那么几个狗仗人势的蠢货要打我朱道临的脸,明知道我急着买马回去装备江南新军。却要从中作梗并口出狂言,不但把马匹价格从每匹45两银子涨到60两银子。还威胁骡马市的同行,不许任何人卖马给我朱道临,扬言说哪怕告到兵部告到朝廷,也要让我朱道临低下脑袋放空回去,没办法我只好自己去牵马了。”

众军官惊愕不已,聪敏点儿的立刻联想到昨天听到的传言。知道朱道临所说的某些人,就是背后势力巨大的“万兴昌”商行,当下便抱着看热闹的态度,嘿嘿一笑不再询问。

中年镇抚官却吓得脸色都白了,当即严厉质问朱道临:“朱将军这么做。难道不怕引发朝野上下一片声讨吗就算朱将军不计毁誉,难道朱将军不知道通州就在天子眼皮底下吗”

朱道临沉下脸来:“请问你贵姓”

“在下马晋辅,通州水路仓场四品镇抚官”马晋辅不卑不亢地与朱道临对视。

朱道临点了点头:“马兄与万兴昌是何关系”

“你朱将军,就算我马某人与万兴昌没有半点儿关系,对你这种违法乱纪的行为也不会坐视。”马晋辅慷慨而答。

朱道临冷冷地问道:“不会坐视你除了跟老子玩嘴皮子还能干什么难道你想阻止我”

马晋辅震惊不已,看到边上其他军官下意识退开,他立即侧过身,怒视朱道临:“既然这样,那就从我马某人尸体上踏过去吧”

朱道临鄙夷地看着他:“马兄还是回去接着睡吧,睡醒了再到兵部或者朝廷去告我,如果你坚持留在这挡我的道,我会毫不犹豫命令麾下弟兄把你扔到河里去,如果你敢调兵阻止我,企图把事情闹大,我就毫不犹豫砍下你的脑袋”

“别以为我像你一样只是嘴上说说,我朱道临说到做到,不信你试试。”

朱道临话音未落,他身后两位身穿总旗军服的师弟已经手按刀柄围拢上来,其余几位舰长、大副,全都手按长刀怒目上前,只要马晋辅再敢说一句话,绝对被他们扔到冰冷的河里去。

众军官吓得连忙上前做和事佬,七手八脚把又惊又怒的马晋辅拖走,宽阔的码头上再也没有半点儿杂音。

天色微亮,阵阵马蹄声由远而近不断传来,身手矫健的郭中骏策马进入码头,来到朱道临面前大声禀报:

“报告将军,任务完成,双方没有死伤,通州守军很知趣,远远看到我们就避开了,万兴昌的人开始还大喊大叫,可看到我们这么多弟兄端着上了刺刀的几百支燧发枪围上来,全都吓得逃进前面的商铺进不敢出来。”

“弟兄们严守军纪,没有牵连无辜,只对万兴昌进行包围,然后分头进入马圈,总共挑出640匹好马,其中有15匹明显高大许多的战马,文涛兄说是来自辽东北部的上等战马,有丁零马血统,是非常难得的小马驹,不比皇上赐给你的两匹千里马差多少,估计市面上要卖5000两银子以上,这些马就在后面,很快就到。”

朱道临非常高兴:“干得好不死伤一个人,足以证明你们的能力,一句话:计划周密,指挥有方”

郭中骏咧嘴一笑:“文涛兄比小弟能干,而且眼睛狠毒,只要是好马,没有一匹逃得过他的眼睛,连马圈里堆放的两百余套马具也被他掳了回来,可惜我们的船不够,否则连那几百匹骡马也拉回来。”

朱道临哈哈一笑:“差不多就行了,如果万兴昌再不接受教训,等我们北上之后,凡是遇到万兴昌就开抢,抢到他家主子到我面前磕头认错为止,哈哈”

s:关于人员编制大家可能看得有些晕,小火已经把相关设定发到了的作品相关区,大家有空的话可以看看

继续求订阅、推荐票、打赏和月票么么哒未完待续。

第三一四章面子问题

江南水师洗劫“万兴昌”骡马行的消息转眼传遍整个通州。

无数军民惊愕之后,不由得为江南水师的举动大声喝彩,素来依仗官场势力欺行霸市的“万兴昌”,瞬间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笑柄,数十年来建立的赫赫威名,一落千丈。

朱道临率领的江南水师早已满载骏马,扬帆南去,极度震惊的通州县衙、通州守备府和仓场衙门,为了撇清自己的责任,不约而同派出信使奔赴京城告状。

通州距离京城42里,说近不近,说远不远,快马跑完通常需要两个小时,可信使从朝阳门或者东便门进城之后不能纵马奔驰,能在一个小时内把信送到主管官员手里便算是快的。

等到刑部、户部和兵部派出各自的巡按御史赶到金銮殿告状时,时间已近正午,与文臣们磨了一上午嘴皮子的崇祯皇帝差点儿宣布散朝了。

三名年轻的御史跪在大殿中央,无比愤恨地慷慨陈词,要求皇帝严惩目无法纪、纵兵劫掠的朱道临,然后继续跪拜在地,似乎皇帝不下旨严惩朱道临他们就不起来。

肃立在东边的文臣们群情激奋,同仇敌忾,西边的勋贵和武官们面面相觑,惊愕不已,没人相信富可敌国的朱道临干出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