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4(1 / 2)

们增加自豪感产生凝聚力。整支军队并不具备任何战斗力,距离成军远着呢。

值星官跑到检阅台前立正,向朱道临敬了个标准的人民军队的军礼,昂首挺胸大声吼道:“报告大人,各营集合完毕,无一缺席。请大人训示”

身穿皮甲、头戴皮盔的朱道临回个同样的军礼,放下手宣布解散。

各营官长非常惊讶,看到朱道临已经转身返回后方的将府,只好带着自己的弟兄跑步返回营房抓紧早餐,完了还要整理内务打扫营区。以备隆平侯和魏国公等高官显贵前来视察。

伤愈归来的杨大鼎和玉虎道士紧随朱道临身后。

杨大鼎如愿担任朱道临的亲卫长,身材魁梧胆大心细的玉龙道士获得师傅和几位师伯的批准,与师弟玉虎一起跟随师兄朱道临投身军旅,正式出任亲卫营长职务,他在紫阳武馆担任近半年的武学教习,拥有一定的教学指导经验,加上武艺不错,军事基础扎实,由他来带领和训练已增至500人的亲卫营最为合适。

“大人,吴公公派人送来信函。”

大步赶上来的军法官韩玉虎把信送到朱道临面前,如今他已习惯称呼师兄朱道临为大人,私底下才会以师兄弟相称。

朱道临来到正北位置的帅椅旁,解下腰间秦王剑,放到宽阔厚实的楠木桌面上,撕开信封,取出信笺细细阅读,很快把信折叠好放入牛皮纸信封,接过杨大鼎送上的茶水喝下一大口:“送信的是谁”

“东厂周百户,交给我就离开了,看他那样子似乎心情不错。”玉虎站在大桌前方低声回答。

朱道临放下杯子,颇为担忧地说道:“东南豪强和朝中的东林党果然有本事,竟然能让皇上停止追究闹得天下皆知的金陵窝案,只是把贪墨上百万两银子的应天府尹叶成章调回京城听用,而没有任何处罚”

“同属东林一党的王道直接任应天府尹,勋贵们半点儿好处得不到”

“南京户部和兵部一位尚书、一位侍郎勾结奸商,走私巨量海盐,利用职权派遣宁绍水师为地方豪强保驾护航,大肆进行海上走私,勾连倭人贩卖人口,迫害商人致人死命,种种罪行,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人证物证铁证如山,最后竟然也只是辞职了事”

“唉,看来这大明朝真的是不可救药了”

“师兄慎言”

玉虎连忙提醒,好在所有教官都在外面为即将开始的大阅忙绿,正堂里除了值守的亲卫没有外人。

朱道临叹了口气,伸出食指敲敲桌面:“此次受到打击的只是南京六部几个东林党干将,东林党魁、当朝首辅周延儒或许也有麻烦,毕竟查出的十余名五品以上犯罪官员,大多是周延儒这几年提拔的,温体仁一党绝对不会放过打击政敌的好机会,皇上心里肯定也很恼火。”

“东南各地豪强这次损失不小,仅是东厂和锦衣卫抄没的私盐、硫磺、倭刀、锡锭、香料和贵重木料等等,至少价值80万两银子,但只要风头过去,东南豪强必然会加倍报复”

“魏国公和吴公公他们因为皇上要稳定朝局,加上南京六部官员放下架子低头服软,所以选择见好就收,我能理解他们,但我担心他们失去警惕,唉等我忙完这段,再找个时间和他们好好说一说。”

韩玉虎、姜玉龙和杨大鼎听了师兄朱道临的一番分析,逐渐生出担忧之心。

朱道临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为了让三位师弟尽快成长起来,许多不该说的话朱道临都说了,目的就是培养他们分析事务的能力,打开他们的视野。

下一步,朱道临还要把已经归心的亲卫营变成自己的教导队,言传身教一年半载,把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逐步放出去带兵,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支忠于自己如臂使指的军队。

s:谢谢77白熊大大的打赏谢谢紫星绮月、siencesong大大的月票小火继续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鼓励未完待续。。

第二一八章检阅

上午九点。

数十名声名显赫的高官勋贵齐聚狮子山南麓大营的检阅台,遥望插满战旗的整洁营区,兴致盎然地指指点点,高声评议。

两百余名低级官员与数百胥吏站立在高台两侧,热议不止,数以万计的市民环绕大营周围,吵吵嚷嚷地等待已成为舆论焦点的新军出场。

江南时报社长阮大钺组建了多达六十余人的采编集体,已经完成报纸印刷发行的所有准备,今日亲率十余名高级采编和画师早早到来,此刻端坐在校场东北面特意为他设立的高台上,紧张商议如何把新军亮相的规模、气势和不同于旧军队的气质写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如何使其成为即将正式发行的江南时报首期头版最吸引人的大新闻。

随着嘹亮的军号吹响,检阅台上和大营周围熙熙攘攘的喧闹声很快停下。

此前一直不见踪影的新军,排着整齐的队列方阵,走出校场东面的营区,全副铠甲的总教官厉易良驾驭枣红色战马越过第一个方队飞奔而来,距离检阅台十余米忽然来了个漂亮的急转,战马敏捷地调整身躯人立而起,发出一声雄壮的嘶叫,博得围观民众的震天喝彩。

战马前蹄落下,厉易良拔出腰间雪亮的马刀,平胸举起,面对检阅台下骑着高大阿拉伯灰马的朱道临,大声禀报:

“报告将军,新军将士集结完毕,请将军训示”

端坐高台上的数十文官一听全都愣住了,按规矩厉易良应该向江南军队最高统帅魏国公徐弘基禀报才合理,要是归属陆师的话,也应向陆师最高统帅隆平侯张拱薇禀报才对。怎么能让都督府一个区区四品指挥佥事做主

没等文官们弄清楚状况,台下的朱道临说了声“稍息”便翻身下马,大步跑到高台侧面拾级而上,来到检阅台第一排正前方,立正转身,在一片惊愕的目光注视下举手敬礼:“禀报左都督、右都督。新军将士集结完毕,请二位大人检阅”

徐弘基和隆平侯早已知道朱道临的新军效法天枢阁那一套,相视一笑相互推让,隆平侯实在推辞不过只好站了起来,绷住老脸,向全身戎装的朱道临大声下令:“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