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7(2 / 2)

张德义还想再问,顾大管家走进来禀报:“东家,客人的马车到了,要不要出去迎接一下”

不知何时顾大管家已经习惯把朱道临老爷的称呼改为东家了。

朱道临摇了摇头:“不用出迎。在正堂门口等着就行了,等会儿你让丫头们机灵点,要是那些洋鬼子大呼小叫的千万别害怕,他们就那样,说话大声,体味还很重。不过看在赚钱的面子上,忍忍就过去了。”

“好咧”

朱道临拉上张德义、严义和、老史和两位师弟,六个人整整齐齐站在正门外的台阶上,遥遥看到应昌培、冯升泰领着七位佛郎机人越过中门,顺着花园中间平整的石板路快步走来。

客人们还隔得老远,朱道临就已露出和蔼的微笑,他身边的弟兄也一个个挺胸凸肚,满脸自信,连站在侧后的顾大管家也被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挺起了脊梁,脸上露出久违的灿烂笑容。

这些佛郎机人的反应和朱道临预料的一模一样,刚登上正堂前的石阶,立刻便被室内琳琅满目的瓷器和金碧辉煌的陈设给震住了,除了阿拉伯人萨懿德还能心猿意马地和朱道临相互致礼外,莫莱诺、阿斯纳尔、桑切斯等人全部失态地涌入正堂,激动得阵阵惊呼。

朱道临拉着萨懿德的手热情问候,看到他说完两句客套话立刻紧张地望向室内,当即笑了笑拉着他进入正堂:

“上午还是绵绵细雨,差不多中午才停下来,天色阴沉沉的,为了让诸位看得清楚些,我特意点燃几盏烛台,再用几面大镜子反射一下烛光,让屋子里更明亮些希望诸位不要误解。”

“非常感谢朱先生想的总是很周到。”

萨懿德挤出一丝笑容,看起来似是非常欣赏,其实腹诽不已,心想虽然天色阴沉,可现在正午刚过光线好得很,而且你这奢侈的大厅两边全是安装了顶级水晶玻璃的大窗子,用得了这么多光线吗

不过想是这么想,萨懿德环视一圈之后,不得不佩服朱道临的细致和精明,铺上红绸的桌面上陈列的所有物品,彷佛具有魔力一样,深深地吸引了所有人。

“要不,先坐下喝杯茶吧”朱道临笑着问道。

“还是先看看您的陈设样品吧,实在太美了,那四面和我一样高的花边大镜子就已让我眼花缭乱,诚实地说,我被你的陈设样品深深打动了,所以不能让那些虚伪的欧洲人占据先机,哈哈”

这个时候萨懿德哪里还有心情喝茶指指已经跪在水晶雕刻的耶稣受难图前猛画十字的几个佛郎机人,非常幽默却又直爽地说出心里话。

朱道临会心一笑,做了个请的手势,任由萨懿德带着他的助手参观触摸。

张德义悄悄走到朱道临身边,在他耳边低声笑道:“兄长,你看应三哥那德行,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十足乡巴佬的做派,恐怕他做梦也没料到,我们居然会摆出这么多宝贝来,哈哈”

“他还算好的,你看那边,刚跪拜完他们的神马上爬起来的几个佛郎机人,连脖子都红了,我真担心几个侍候的小丫鬟被吓坏。”心情大好的朱道临揶揄道。

几个佛郎机人有的凑近彩色水晶雕刻画,满脸的震惊,有的抱着近五尺高的珐琅彩落地大瓷瓶连呼“买糕的”,年纪最大的那个姓莫的佛郎机人捧着水晶圣母神像久久不放,激动得像要哭泣一样,张德义看得有趣,放肆地大笑起来。

“千万别”

朱道临连忙拉住这位至情至性的小侯爷:“我们喝茶去吧,估计他们这时候什么也顾不上了,我们坐下喝茶慢慢等。”

两人走向侧边临时摆成半圆形的一排椅子,朱道临拍拍被吓得不轻的小丫鬟,示意她也可以上前去看看那些东西,然后亲自泡制了一壶特级铁观音,和张德义一起慢慢享用。

严义和不知什么时候和应昌培凑到了一起,双双在长桌另一端弯着腰,细细把玩那套五彩描金骨瓷餐具。

严义和还好点儿,满脸笑容,低声说个不停,呼吸急促的应昌培却已经陷入恍惚状态,不比那些大呼小叫的佛郎机人好多少。

s:保底第二更送上再次谢谢大家的支持,小火继续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未完待续。

第一二六章契约精神

又过了大约半个时辰,虎山庄园宽阔的正堂里终于安静下来,朱道临换上新茶开始泡制,为平静下来络绎过来的客人们奉上香醇的热茶。,

“上帝这是什么茶叶”西班牙退役海军上尉阿斯纳尔又再惊呼起来,其他佛郎机人这才想起刚才一直隐约闻到的茶香,纷纷捧起自己面前的精美紫砂茶杯,又闻又看,然后细细品尝。

朱道临微微一笑,从容解释:“这是用古老的制作方法生产出的一种新茶,名字叫做铁观音,我们现在喝的这个品级极为稀少,由于茶树长在悬崖峭壁上,数量不多,采摘非常困难,加上严格的精选和制作,每年的总产量不超过50斤,从不对外销售。”

“我的老朋友送给我两小罐,加起来不到1斤,喝完就只能等到明年才有了,刚才诸位都看过那五个雕刻的漂亮木盒,里面装的就是这种茶叶,只不过品级稍低一等,但也是非常好的铁观音一级茶叶。”

萨懿德笑道:“我都看到了,令我最惊讶的,是那两个雕刻工艺和图案都非常精美的锡罐,里面装的竟然是最为少见的发酵红茶,太奢侈了我想,价格肯定不会低。”

都想购买特级红茶的客人们立刻望向朱道临,朱道临也看向客人们,相互观察片刻,朱道临笑道:

“还有不是锡罐包装的红茶,价格低很多,但都是竹筒或者木雕茶盒精心包装,像那么一罐只卖一两银子。”

“如果诸位有意和我们展开贸易,我想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价格,而是要定下一个彼此都能接受并且严格执行的统一标准,比如重量标准、长度标准等等,用我们大明的话来说,就是度量衡”

客人们意识到朱道临所说的问题确实非常重要,在常年与中国东南沿海商人进行的贸易中,他们都遇到度量衡不统一带来的麻烦。欧洲各国也是各有各的标准。

因此,数百年来一直靠大明商人俗定约成的方式进行交易,双方理解上的偏差和某些商人的投机取巧时常闹出矛盾,使得这种俗定约成很不稳定。致使争议不断,口角丛生,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但现在不同了,朱道临尚未涉及贸易之前,就提出统一双方度量衡的意见。不但对所有人都有好处,而且显示了他的胸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