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3(1 / 2)

仆人起来,和气地吩咐到一边暂时等候,心里对应昌培夫妇的周到细密和深情厚谊感激不已。

这些仆人个个长相端正,态度恭敬,从厨娘到花匠,从洗衣扫地的妇人到看门守夜的壮实男仆,从眉清目秀的侍读书童到白皙标致的起居丫鬟,可谓应有尽有无一遗漏。

介绍到最后一位身穿淡青色丝绸长裙的高挑丫鬟时,朱道临的心脏猛然收缩,双眼精光闪闪,脑海里却阵阵恍惚,小丫鬟刹那间的惊慌一瞥,令他呼吸骤停心中巨震,生出无以比拟的惊艳之感,以至于忽视了丫鬟婀娜的身材,羊脂般的肌肤,略显清冷的苍白脸庞,只看到盈盈少女跪下时说不出的凄美与柔弱,令朱道临几乎忍不住要上前把她拥在怀里倾心呵护。

“咳咳”

应昌培及时发出的咳嗽声惊醒了朱道临,也把看得失神的赵训庭和侧后方的玉虎道士震醒过来。

“叔叔该让小影起来了。”

应昌培的妻妾对朱道临的反应非常满意,故意迟缓片刻才含笑提醒朱道临。

脸庞发红的朱道临连忙点头:“是该起来,对不住啊我走神了,这位叫小影是吧”

应昌培立即侧身看向朱道临,两撇胡子翘起好高,脸上全是不屑之色,眼神中充满了鄙夷,心里却微微有点痛,心想老子好不容易买回来精心圈养近四年,连手也没机会摸一下,就被迫送给你这狗日的享用,苍天无眼啊这回算是便宜你了,回头老子不在你狗日身上弄回个十万八万做补偿,誓不为人

应昌培的爱妾似乎看到丈夫心里想什么似的,娇嗔地白了一眼没风度的丈夫,转向朱道临温婉地笑道:

“叔叔怎么转眼就不记得了小影本名夏玉颖,美玉的玉,聪颖的颖,小影这个小名是她故去的娘亲在她懂事时起的,说起来小影还是出自官宦之家的闺秀呢,从小家教森严,知书达礼,持重本分,还吹得得一曲好竹萧呢,若不是三年多前家中骤然变故,也不会像今天这般无依无靠,唉天嫉红颜啊如今看来,恐怕还是叔叔和小影有缘分啊”

朱道临连忙站起,再次向嫂夫人诚恳致谢,在嫂夫人的提醒下,吩咐玉虎把仆人们带下出熟悉整个院子,为大家分配住房和活计,最后才记得先烧一锅开水泡一壶茶来。

看着朱道临手忙脚乱的样子,边上坐着的应昌培忍不住又翻了个白眼,接着心里又是一阵鄙夷。

“叔叔你先坐着,这三个小丫头得领到书房去熟悉一下,看看还缺点什么尽快补上。”应昌培的爱妾极为周到。

朱道临连忙致谢:“谢谢嫂夫人,不过今天刚搬来,书房里空荡荡的,除了半面墙的空书柜和书桌椅子之外什么都没有,用不着收拾。”

“还是要收拾的。”

应昌培的爱妾笑了笑,领着小影和两位清秀小丫鬟走向东偏房。

应昌培一把拉住想要跟进去解释的朱道临,凑近他耳边恶狠狠问道:“你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

“知道什么”朱道临莫名其妙。

赵训庭也上来了,嘿嘿一笑打起了圆场:“看样子道临贤弟是真不懂女人那些事,以为弟妹真是带几个小丫头去整理书房了,嘿嘿”

朱道临更糊涂了:“二位兄长,怎么回事得说清楚啊”

应昌培终于明白朱道临是真不懂了,叹息一声没好气地告诉他:“书房和卧房都是要丫鬟们尽快熟悉和打理的,但重要的不是这些,你嫂子带进去的三个小丫头从今往后就是你的贴身丫鬟了,你嫂子要在第一天就告诫你的贴身丫鬟,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怎么才能服侍好你,怎么恪守丫鬟的本分,甚至还要告诉她们怎么为你暖床,明白了吗”

朱道临彻底明白了,脑子里立马浮现小影那张楚楚动人的绝美颜容,嘴唇微张,津液闪闪,赵训庭见状又是一笑,亲热地拍了拍朱道临的肩膀表示理解。

一肚子不舒服的应昌培见状恨得咬牙,趁机给了朱道临一拳解解恨,打完还正气凛然地呵斥起来:“瞧你这色-迷迷的样子,哪有半点儿君子风范还不快闭上嘴,丢人啊”

第四十三章新宅茶香

朱道临借口要挑选一套好茶具泡茶前往后院,借此机会清理一下紊乱的心绪,他边走边揉着被应昌培一拳打得有些酸疼的胸口,感觉应昌培今天的表现似乎有些奇怪,但也只是嘀咕两句而已,反而是小影那张美得令他心颤的脸总是浮现脑海挥之不去。

新来的下人们非常勤快,不用小道士玉虎多费口舌,便能熟练使用朱道临设计的新式高膛火灶,宽阔的厨房在熊熊燃烧的灶火温暖下仿佛瞬间充满生气。

两个年约三十五岁的壮实厨娘已将镶嵌青石板的宽大灶台擦得一尘不染,四名十四岁左右的丫鬟把全套景德镇餐具和三套精瓷茶具洗得干干净净,正在用洁净的白棉布擦拭瓷杯瓷壶上的水渍。

年近五十的硬朗花匠和集马夫、采买、木工等职于一身的中年汉子分别是两位厨娘的丈夫,此刻正在厨房外的柴房门口抡斧头劈柴,其他七八名杂役大多在打水提水清洗物品,整个院子没有一个人闲着。

朱道临挑选一套精致的越窑青瓷茶具,婉拒诚惶诚恐的几位丫鬟动手,连茶托一起捧在手上返回前堂。

两位精明的厨娘立即叫过手足无措的丫鬟,吩咐她们快把红泥炭炉和灌上开水的精美铜壶送到前堂去,千万别误了老爷泡茶。

正堂侧后与东厢房之间的敞开式客厅里,赵训庭正领着应昌培参观朱道临设计的原木茶桌,应昌培拍拍两人抱的红木根雕茶桌啧啧称叹,听赵训庭说为了朱道临要求的这个茶桌,他跑了三次水关外的原木市场,千挑万选花掉三百两银子才运回来,再请工部属下的两位雕刻高手连续干了半个多月才有现在的摸样,应昌培听完颇为感慨,终于知道朱道临对奢侈生活的追求绝不在他之下。

“都坐下吧,要是嫌木墩硌屁股,就垫上张木棉垫子。”

朱道临穿过中门大步走来,把手中茶托稳妥地放到光可鉴人的根雕茶桌上,示意紧跟而来的两位小丫头悠着点别烫着,把红泥炭炉和铜壶摆在自己伸手可及的地方,赞许地对两个丫头笑了笑,吩咐帮大家摆好木墩的玉虎去把箱子里那罐茶叶拿来。

红泥小炉里的红罗木炭火势渐旺,铜壶里稍稍降温的开水发出了咕嘟声,朱道临伸手提起铜壶,在两位兄长晓有兴趣的目光中不紧不慢地洗杯、淋杯、洗壶。

接过玉虎匆匆拿来的竹制雕花茶罐打开,朱道临这才发现配套的茶具忘了买回来,只能将茶罐里香馥碧绿的铁观音茶粒小心倒入青瓷壶中,提起铜壶注入半瓷壶的开水,略微停顿缓缓倒出茶壶中的头道茶水用以淋杯,铁观音茶特有的醇厚芬芳很快充斥整个空间。

“太香了这是什么茶”见多识广的应昌培和赵训庭为之一振,都被醉人的奇异香馥吸引了。

朱道临随口而答:“正宗的武夷山极品铁观音,此次只带回来五罐,全被我师傅和爱茶如命的三个师伯师叔抢去瓜分了,要不是我手快,现在连这一最后罐都没了,怎么样茶香还不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