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9(1 / 2)

铭文不成问题,我们还能给点儿优惠,我粗粗估算一下,这种实用型唐刀就算配上包铜剑鞘,最高价格不会超过1500元一把,只需在退火和淬火工序上严格把关,同样能轻松斩断五枚摞起的铜钱,只是朱老弟真能定下来吗”

朱道临点了点头:“我这边的具体情况不方便透露,但有一点可以告诉老哥,我这是独门生意,而且不在国内销售,至少两年之内,每个月销售200把唐刀还是比较轻松的,说不定下一步会增加绣春刀的定制。”

“太好了我回去就向师傅汇报,好好调整一下厂子的生产计划,顺利的话,三天内就能给老弟答复。”

张大师的徒弟非常高兴,只要回去再进两台新机器,把产能挖掘出来,这笔利润丰厚的生意就算拿下了。

朱道临掏出张名片递给他:“我明天要出差,估计春节前后才能回来,麻烦老哥打这个电话,就是上次陪我一起去的那个楚梅,她也是龙泉人,我会委托她签订合同,只要合同签订下来,三天内就会给贵厂转去30预付货款。”

“好,那我先回去了,有何吩咐老弟电话。”

“不喝一杯再走”

“下次吧,等你到了龙泉一定好好陪你,哈哈”

朱道临送走客人,收好三把宝剑,立刻给远在龙泉老家的楚梅打去电话,接着通知梁城请几辆车,把上次留下的绣像话本统统运往冷冻厂仓库,自己则步行至小区门口,叫辆的士直接前往印刷公司。

梁城的效率很高,很快请来三辆大货车和十几个搬运工,亲自带着老婆核对发货数量监督装车。

朱道临则坐在梁城的办公室里埋头算账,花去两个多小时才理清自己的财产。

得益于连续两次带回的金铜佛像和古玩书画的巨额收入,瑞银卡里转出1000万美元之后又分三次转入5000多万美元,如今的存款余额高达7450万美元。

两张国内银行卡在频繁的支出和宋少君的三笔大额转入之后,余额分别是726万和3800万人民币,这个数字不包括宋少君为他投入到汤山影视基地的3亿人民币。

细细一算,朱道临发现自己的总资产已经迈向十亿级富豪行列,可转念一想,这么多资金放在银行里总不是个事,怎么也要让它流动起来才行。

谁知想了半天也没个头绪,唯独考虑到的只有盗版书籍画册的汇编印刷需要占用大笔资金。

于是,朱道临等到装车完毕就把梁城叫进来,不管他怎么想愿不愿意,直接把那张余额为3800万人民币的银行卡扔在他桌面上,顺手写下密码就告辞离开,带着三辆满载的大货车前往冷冻厂仓库,到那儿之后他就不再出来了,春节之前恐怕梁城也见不着他的面。

s:新的一周了,求收藏和推荐票

第三十八章物以稀为贵

黎明前的苍穹总是格外苍远,星月退隐,暗淡无垠,浩淼江面寂寞无声,唯有江岸上的稀疏衰草在阵阵刺骨寒风中发出时急时缓的呜咽。

江畔突兀的石板上,盘腿而坐衣衫猎猎的朱道临没有一丝寒冷之感,犹如沉浸在温暖的汪洋中一样安详而宁静,当遥远的天际尽头泛起第一缕灰白色的淡淡光晕时,他缓缓睁开明亮的双眼,默默望着前方江岸上层层堆码长达半里的大米、黄豆和面粉,脸上逐渐绽放灿烂的笑容。

这是朱道临第一次能够随心所欲地实施控制,金刚乾坤中的所有物品都能如臂使指地随心调动,真正做到了收放自如,再也没有以前那种一进俱进、一出尽出的苦恼。

身心愉悦的朱道临轻轻跳下江边突兀的石板,走到江岸纵深五十步的地方伫立观望,随后顺着五层堆码的粮食信步而行,5,000吨大米、1,000吨黄豆、500吨面粉、200吨粗盐,全是100公斤一麻袋的结实包装,分门别类,整整齐齐,没有一袋泄漏。

朱道临绕着粮食和粗盐走完一圈,天色已经蒙蒙发亮,终于看到了隔着一带矮岗的紫阳观上空袅袅升起的炊烟。

令朱道临高兴的是,通往紫阳观的蜿蜒小道已变成宽阔平坦的直道,必经的小山坳降低了坡度,显得平缓开阔,方圆两里一直到江边废弃码头上的乱石全都被集中堆放,原本一个个深凹的土坑已被填平,纵深处北靠矮岗面向大江的山脚下,竖立起一排排整齐的木板茅草房,孩子的哭泣声和女人们的呵斥声隐约传来,慢慢牵起了朱道临嘴角的笑容,感觉所有的一切都有了生机。

“前面可是朱道长”

熟悉的声音传来,朱道临微微侧身,向快步接近的汉子笑了笑:“谢老哥这段过得可好”

“果然是朱道长哎呀过得好、过得好,不但小的过得好,小的一家老小也过得滋润,还有那些接到口信拖家带口赶过来的老伙计们也过得好,大家都念着朱道长的恩德啊”原本滞留在江边靠打石头为生的谢石匠激动地向朱道临行礼。

朱道临摆摆手,示意不用多礼:“我记得老哥你当上了工头,一直在道观那边雕琢石材,对吗”

谢石匠连忙跟上朱道临的步伐详细解释:“在呢,小的还在道观那边雕刻石栏和大殿基座,小的那些老伙计们慢慢露出了手艺,大多都得到监工道长的重用,工钱涨了一倍不说,老婆孩子还优先搬进结实的新板房,日子好过多了。”

“这就好,我不在这段日子,没发生什么大事吧”朱道临随口问道。

“能有什么大事这天寒地冻的,有吃有住,踏踏实实肯下力气的还能领到衣服和被子,不愁被冻死饿死,若真有谁坏了良心,不用巡查队的壮丁出手,边上刚吃饱肚子的乡里乡亲就能把他给打死,哈哈”

谢石匠笑容满面地禀报完,犹豫一下低声问道:“朱道长,靠江边老码头那片地方,堆放如山的麻袋里是”

朱道临也不隐瞒,变走上山坳边回答:“是粮食和粗盐,粮食大约是大约有90,000万石吧,粗盐少点儿,约2,800石左右,估计能让我们大家伙吃到春耕,到时候估计有近半背井离乡的流民要返回家乡怎么不走了”

无比喜悦的谢石匠这才缓过气来,“噗通”一声跪下,连连给朱道临磕头,随后话也不说就爬起来,飞一般跑回江边的自己家里,向老母亲和老婆孩子报喜去了。

朱道临刚下小坡没走到溪边,玄青道长等十余人闻讯而出热情相迎,听朱道临说江边有90,000万石粮食和2,800石左右的粗盐,顿时齐声欢呼起来,紧接着在玄青道长的命令中分头跑出去一大半,急着召集人马赶往江边搬粮食和粗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