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空降贞观 > 分节阅读 263

分节阅读 263(1 / 2)

痛不痒的说了几句话,双方才罢休。又各自巡街。

“老韩,你在定襄城混的不错呀不但汉人官兵买你的账,连突厥人都给你面子呢”赵云泽笑眯眯的对韩广胜说道。

韩广胜道:“定襄就只有半郡之地。文武官员自然也少。我这个城门校尉,就算是武官中的高官了。要不然,我哪有资格向隋王举荐二位”

“说的也是。”赵云泽点了点头,他又回头看了那两个突厥兵一眼。见那两个突厥兵此时没留意他和韩广胜,他又压低声音问韩广胜:“城内汉人和突厥人好像不对付呀”

韩广胜咬了咬牙,小声道:“都怪突厥人欺人太甚”

赵云泽心中有谱了。不对付好啊,就怕你们拧成一股绳呢。

走约两刻钟,韩广胜带着赵云泽来到了杨政道的王宫。这王宫是以前的郡守府改建的。说是王宫,其实就是一座稍微豪华点的官衙。

王宫大门口,左右各有卫兵警戒。一侧是汉人卫兵,一侧却是突厥兵。

“隋王居然有突厥宫卫”赵云泽诧异道。

韩广胜道:“以前并没有,康苏密将军带兵驻守定襄后,为了隋王的安全,就派了两百突厥士兵,与三百汉人士兵,一起守卫王宫。”

赵云泽心道:康苏密这哪里是为了杨政道的安全,分明是不放心杨政道啊。如此一来,说降杨政道就变得更困难了。

“赵兄、黎兄,二位且在此稍候,某先进宫见过隋王。”韩广胜对赵云泽和黎仁拱了拱手,说道。

“理应如此”赵云泽点了点头。

韩广胜进了王宫。

赵云泽和黎仁在宫门外等候了大约一刻钟,一个宦官打扮的人出来了。

“谁是赵泽和黎义啊”那宦官仰着下巴,眼睛斜视天空,看都不看赵云泽和黎仁网游之弹痕

赵云泽和黎仁心中好笑,这个韩广胜挺有才啊,居然把我们两人的名字给改了。

“这位大人请了。某便是赵泽,这位是我的师弟黎义。”赵云泽对着那宦官拱手道。

“原来是你们俩啊。隋王要召见你们,随某来吧。”那宦官丢下一句话,转身就往宫内走。

“有劳大人了。”赵云泽和黎仁连忙跟上。那两个从城门跟随前来的突厥兵,见赵云泽和黎仁果然进了王宫,两个人便返回城门,去向柯伏烷禀报了。

“一会儿见了隋王,仔细着规矩”那宦官边走边说道。

“我们懂。”赵云泽应付道。

边走,赵云泽和黎仁边打量王宫内的地形和建筑物。他俩这也算一次渗透侦察了。

走到一座“宫殿”门口,那宦官又让赵云泽和黎仁在门外等候,他自己进了宫殿。

这会儿没等多久,那宦官就又出来,通知赵云泽和黎仁入内拜见。

赵云泽和黎仁上下整理了一下衣袍,并行进入殿内。

大殿里侧正中,一名身穿黑袍、头戴垂旒免冠的年轻人正对门口而坐。韩广胜就站在这年轻人侧下方。

哦,这就是杨政道啊,很年轻嘛,也就是二十出头吧。他这扮相哦,应该是隋朝的亲王冠服。

“山野乡民赵泽黎义,拜见隋王”赵云泽和黎仁勉为其难的对着杨政道跪拜。

“二位壮士平身。”杨政道说话的语气懒洋洋的。

“谢隋王”赵云泽和黎仁站了起来。

“听韩爱卿说,二位壮士想帮助本王守城”杨政道问道。

赵云泽道:“回隋王的话,我与师弟黎义,习练武艺多年。一直想做官,却无人赏识。前几日,我们听说定襄将有战事,便想来碰碰运气,看能否在隋王这里讨个一官半职的。恰好韩校尉是某的旧识,这便托韩校尉向隋王举荐。唐突之处,还望隋王恕罪”

杨政道微微一笑,道:“赵壮士说话倒是实在。眼下,定襄正是用人之际,你们若真有本事,孤定不相负。”

“多谢隋王给我们二人机会”赵云泽又对着杨政道拱了拱手,“初次拜见隋王,某带来一份小礼物,还望隋王笑纳。”

“呵呵,二位壮士有心了。将礼物呈上来吧。”杨政道笑了笑,说道。

赵云泽从腰间解下一个小锦囊,双手托举道:“这是某一位长辈送于某的一块玉佩。听那位长辈说,这块玉佩极为珍贵。某一个山野之人,是不懂这些的。还请隋王鉴赏。”

一名宦官上前,接过赵云泽的锦囊,先解开丝线打开锦囊看了看,又将这锦囊呈给了杨政道。

杨政道接过锦囊,从里面拿出了一块一寸见方的白玉佩饰。一见那佩饰,杨政道脸色惊变

第530章面见杨政道下

“赵壮士,你这玉佩,从何处得来”

杨政道一见赵云泽献上的礼物,先是脸色惊变,随即就问赵云泽。

“隋王,某方才已经说过了,这块玉佩,是某一位长辈送的。”赵云泽说道。

“你的什么长辈可否告知”杨政道又问赵云泽。

“是某的义母。”

“你义母多大年纪何方人氏”

“我那位义母今年虚岁六十三岁,祖籍江南超级战兵

。后嫁至长安,在长安生活四十余年。后来因为战乱,义母流离失所,才与某相识。认下某这个义子。”赵云泽拐弯抹角的说道。

杨政道的眉头皱了起来。

“哦,对了。我义母知书识文,听说我要来定襄谋官,还替某写了一封自荐信给隋王。”赵云泽见到杨政道的表情变化,知道他已经认出了那块玉佩,便又补了一句。

那块玉佩,正是萧氏的信物。

“既有自荐信,这便呈上来吧。”杨政道着急的说道。

赵云泽忽然脸色尴尬了:“那个隋王,那自荐信对某来说太过重要,某怕丢失了,就贴身收藏。这大殿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