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空降贞观 > 分节阅读 254

分节阅读 254(2 / 2)

下意识的,赵云泽回头望向了九江公主的车驾。他立刻就看到了一张令人生厌的脸孔。

那张脸孔的主人,名叫长孙嘉庆。

长孙嘉庆今年十八岁,生的倒是五官端正,而且人家长孙少爷还有一个赵云泽无法比拟的优点,那就是皮白。如果,长孙嘉庆不是眉眼间总让人感觉有种轻佻之色的话,倒是称得上翩翩佳公子。

小白脸,不是东西赵云泽看到长孙嘉庆,心里就把他给骂上了。

长孙嘉庆跟赵云泽一样,都是李世民亲自点名,让参加秋狩的。而且,李世民还给长孙嘉庆封了个正七品上致果校尉的散衔,并出任卫亲勋翊卫队队正的职事,把他编到了皇家卫队中。

长孙嘉庆无功无劳,也不是当世文坛武林的名人,一出仕就授正七品上的散衔,这本来于礼不合。可是,满朝文武都知道长孙嘉庆要做尚九江公主了,那将来就是驸马都尉。驸马都尉是从五品的散衔,李世民如今授长孙嘉庆正七品的官衔,也是在为长孙嘉庆和九江公主的亲事铺路。

长孙嘉庆当了官,意气风发,可赵云泽却越看他越不爽,只因为,长孙嘉庆的编队位置,就在九江公主的车驾旁。

这定是李世民有意安排的,他的目的,就是想让九江公主见一见长孙嘉庆。或者说,让长孙嘉庆好好表现,以博得九江公主的认可。

长孙嘉庆自己也自然知道,坐在他身旁车驾中的,就是他未来的妻子九江公主。

九江公主不但是美女,还是皇室有名的才女,长孙嘉庆一见到九江公主,整个人都酥了。

于是,长孙嘉庆极尽讨好之能事,从出了长安城,就驱马紧贴着九江公主的车驾,对着九江公主说这说那的。

他越是如此,九江公主就越不想理他。于是,长孙嘉庆就越是话多,想法设法讨好九江公主。

赵云泽一看到一脸贱笑的长孙嘉庆,气就不打一处来。这小子脸皮也太厚了,看不出人家小公主不想搭理你么,怎么还死缠烂打呢再说了,你现在的任务,是护卫皇家车队,可不是泡妞。

“鹏羽”李世民回过头,喊了赵云泽一声。赵云泽的注意力此时全放在了长孙嘉庆身上,根本没听见李世民喊他。

李世民见赵云泽毫无反应,就顺着赵云泽目视的方向看了过去。一见到长孙嘉庆那副模样,李世民也皱起眉头了。

这个长孙嘉庆,怎么分不清场合呢朕把你安排在九江车驾旁,是让你用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以及自己的军人风采来表现给九江看,可不是让你如此不懂规矩,随意与九江说话的。你偶尔跟九江说几句话,也未尝不可,可你那样子

唉,烂泥一坨啊李世民心中对长孙嘉庆失望了。也因此,他也更觉得愧对九江公主了。

再一看赵云泽,一身戎甲,端坐马上,威风凛凛、英姿飒爽,李世民竟然下意识的拿赵云泽跟长孙嘉庆比较了起来。

可刚一做比较,李世民就暗笑了。赵云泽是赵云泽,长孙嘉庆是长孙嘉庆,他俩有什么可比的

“鹏羽”李世民又喊了赵云泽一声。

“啊陛下唤某何事”赵云泽终于回过神了。

“朕算了,朕方才喊你,你没听到,这会儿,连朕都忘了唤你何事了。”李世民自嘲的一笑。

赵云泽:“”

第514章秋狩三

“鹏羽,你去把长孙嘉庆唤过来,朕有事叮嘱他。”

队伍又行了一阵儿,李世民实在看不下长孙嘉庆那副轻佻的模样去了,便对赵云泽说道。

“遵旨”

赵云泽停下马,等了只一小会儿,长孙嘉庆和九江公主的车驾就赶来上来。

“长孙校尉,陛下唤你有事。”赵云泽抬手对着长孙嘉庆抱下拳都懒的动,直接对长孙嘉庆说道。

长孙嘉庆一听赵云泽的话,连忙侧着头,对九江公主说道:“公主,陛下唤某有事,某先失陪一会儿。过些时候,再来陪公主叙话。”

谁稀罕你呀赵云泽对长孙嘉庆嗤之以鼻了。

九江公主也不答话,只是偏过头,望向了赵云泽。

长孙嘉庆骑着马,去追赶李世民了。赵云泽双腿一夹马腹,就要回原先位置。

“赵大人且慢”九江公主开口了。

赵云泽又放慢了马速,靠近了九江公主的车厢。“公主有何指教”赵云泽问九江公主。

“赵大人千万不要如此客气。”九江公主羞涩的一笑,“我就是想问问,赵大人那日那日作的那首长短句,似乎只是上半阙,不知可还有下半阙”

长短句艾玛,小公主怎么又提起这茬了

赵云泽心惊之下,就盯着九江公主看了起来。她的脸怎么这么红这是发春的迹象难不成,这位小公主真被我的半首宋词挑动起情丝了完了完了,死了死了

“公主,您说的是哪首长短句啊”赵云泽装起了糊涂。

“就是就是那首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九江公主羞答答的说道。“也只有赵大人这样的奇男子,才能作出如此打动人心的诗来。”

后面这句话,九江公主说的如蚊子哼哼一般,也就她自己能听到了。

“噢,公主是说那一首啊”赵云泽这下不能继续装糊涂了。他稍稍一沉默,又为难道:“那日,某也只是妙手偶得,并未想出下半阙。”

“那那赵大人现在可否作出下阙”九江公主又问。

下阙下阙我倒是还记得,可这首词下阙的语境,却是凄凉的很,大有感叹朝代更迭的意味,我要是吟出下阙,你小公主倒是不会找我的麻烦,可备不住别人就要找我麻烦了。

“公主殿下,作诗吟句,全在于因事因境的一时灵感,这会儿,时境已不同那日。某却是无法续出这下半阙了。”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