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空降贞观 > 分节阅读 227

分节阅读 227(1 / 2)

上钩了。”赵云泽神秘的一笑。又对范亭举等人说道:“劳驾诸位先至厢房稍坐。待我会会这位崔先生。”

众人在秦安的引领下去了厢房。赵云泽这才出了小院的门口,迎接崔敬。

“啊呀崔兄,你也真是的,某设下宴席你不来,这都散了宴席了,你又来了。倒让某难做人了。”赵云泽一见崔敬就说道。

“呵呵,某夜晚登门,叨扰赵大人了。”

“不叨扰不叨扰,刚好喝多了酒睡不下。”赵云泽客气着,将崔敬让到客厅。

赵云泽和崔敬在同一张矮几上对坐。崔敬双手奉上一个礼盒,道:“赵大人,某前日得了一根老山参,您来石城县为乡亲父老操劳,殚精竭虑,正好用这老山参滋养下身子。”

“啊呀,这怎么好意思啊”赵云泽假意推辞,却接过了礼盒。

他也不打开看,又直接问崔敬:“崔先生登门,不知有何见教啊”

崔敬道:“两日前您不是说要借粮嘛,某思虑一番,决定响应您的政令,为石城县父老出一把力。特来给赵大人个信儿。今日正好是三日之期,还不算晚吧”

“啊呀崔先生,您还真来晚了。”赵云泽一拍额头说道。

“为何呀”崔敬明知故问。

“今日下午来的那个胡人崔先生可见到了”

“见到了。”

“那个胡人,可是带了二十多万斤粮食来石城县呀。”赵云泽说道。

“赵大人,咱们石城县有粮食,您怎么还让人从外地运来呢”崔敬假意埋怨赵云泽,“您这不是绝了我们为石城县父老乡亲尽一把力的机会嘛。”

“唉,某倒是没通知他带粮食来。原本,他是打算把粮食卖到辽东的。他正好欠着我的债。我昨日得知他带了这么多粮食来石城县,便写了封信跟他说,你也别大老远的往辽东跑了,干脆,把粮食在石城县卸下吧,用来抵债。他就答应了。这不,今日粮食果然就来了嘛。”赵云泽满嘴跑火车了。

“朝廷不是不准粮食出境吗”崔敬狐疑道。

赵云泽伸出一根手指朝屋顶一指,小声道:“人家上面有人,崔先生懂了”

“哦哦”崔敬连忙点头。不管赵云泽说的是真是假,他也不想较这个真儿,他来找赵云泽,可不是为了打听一个胡人的事情的。

“可是赵大人,您不是说,粮种的缺口有五十万斤嘛,那这二十万斤粮食也不够呀”崔敬又说道。

赵云泽道:“唉,都怪那个胡人。他听说我这边缺粮食,就想着再运粮食来。我都跟他说用不着了,可他却看上了那一成的利息。这些胡人,一点小利也看在眼里呀。”

“他哪来那么多粮食”崔敬疑惑道。

“人家从西域运来的。”赵云泽说道,“听说,他们那里去年大丰收,粮食贱的很,折合成咱们这边的铜钱,才三四文一斗。他就运了几百万斤粮食来大唐。这家伙,可发了横财了。”

“那他为何不把粮食卖到别的地方,偏偏要运到石城县来呢”

“咳,这胡人精着呢。你当他真看中那一成的利息他是想讨好我而已。”赵云泽神秘兮兮的说道,“这家伙,想从我这里买烧制玻璃的秘方,回西域建玻璃厂呢。”

赵云泽把话说的滴水不漏,崔敬还真就信了。沉默了半天,崔敬又道:“赵大人,咱们乡里乡亲的,总不能让那胡人赚了便宜去呀。这样吧,您不妨回了那胡人,就用咱们自己的粮食来推行青苗法如何那三十万斤粮食的缺口,某自己就能包下一半。”

赵云泽一听崔敬的话,心中当即窃喜。可他面上却犹豫道:“这那胡人与某也是两三年的交情了。某还真不好意思再变卦呀。”

崔敬又道:“就近取粮,也省的误了农时呀。您不是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嘛。”

“此话倒是甚有道理。”赵云泽点了点头。假装思考了一会儿,他又道:“这样吧,崔先生给某一晚上的时间考虑,明天上午,某给崔先生个准信儿。”

“也好也好”

第458章神秘人

当天晚上,崔敬还去拜访了崔敦诚。至于他跟崔敦诚谈了些什么,那就不为外人所知了。

第二日上午,赵云泽本打算去城外军营看一下范亭举运来的货物,可他却出不了门了。因为,石城县的乡绅们,都一个个的来拜访他了。

这些乡绅来找赵云泽,抱着跟崔敬同样的目的,委婉的恳求赵云泽用他们的粮食推行青苗法。

赵云泽一概含含混混的应付着,只说要考虑考虑。其实他心里已经乐开花了,光是已经登门的乡绅报出的借粮数目,就已经满足五十万斤的缺口了。况且,还有那么三四个乡绅没来呢。

没有来的乡绅,多数是家住的离县城比较远的,昨天并没有跟随赵云泽迎接范亭举一行。他们不知道赵云泽已经有粮食了,还想着继续跟赵云泽干耗。

可是有一人,家明明就住在县城,却也没有来拜访赵云泽,这人便是崔懿。

崔敬昨天晚上去县衙,以及今天上午众乡绅陆陆续续去县衙的事情,崔懿并不是不知道。他也想去县衙求赵云泽收他的粮食,可有一个人,却阻止了他。

“仇先生,你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崔懿家的书房内,只有崔懿和一个白面书生对坐。崔懿一脸不耐之色的问那白面书生。

那白面书生微微一笑:“葆瑜兄这就急了”

“废话,眼看着赵云泽的粮食就凑够五十万斤了,我要是再不上凑,那就赶不上了。家里还有这么多存粮,要是不脱手一部分,就要烂在仓里了。”崔懿说道。

“多晒几次,粮食又岂会烂掉”那书生说道,“大唐如今缺粮,葆瑜兄囤着粮食,早晚能发财呀。”

崔懿一滞,便冷笑道:“仇先生,一听你这话就知道,你不问世事。大唐缺粮是不假,可这粮食的价格,却一年比一年低呢。贞观元年河北闹灾,米价到了斗米一百七十文;可朝廷设立了常平仓,去年河北这边的米价就降到了斗米一百二十文;现在呢,才一百文稍出头。囤粮食亏本呀,再加上晾晒的人工费用,就更亏本了。那姓赵的虽然给的利息低,可总比让粮食压在仓里划算呀。”

仇先生淡然的笑了笑,道:“葆瑜兄,你说的这些,某都知道。可某却是为你好呀”

“你这明明是在害我”崔懿没好气道。

仇先生沉默了一会儿,说道:“贞观元年某落魄至石城县,多亏葆瑜兄收留。你对某有恩,某可不是背德之人,又怎么会害你呢”

“那你为何不让我借粮给赵云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