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俺可说了。”陈老三挠了挠头,憨笑道。
赵云泽又点了点头。
“俺俺就是心里委屈,想找县太爷说句公道话。”陈老三吞吐吐吐的说道。
哟,还是个有冤情的,这好这好,正好显显哥们儿的断案本事。
“秦安,认真记录。”赵云泽叮嘱了秦安一句。
“诺”秦安拱手相答。
“别记别记”陈老三连忙摆手。“俺要说的事,是家务事,还是别记了。”
“那好吧,不记就不记。你说吧。”赵云泽又道。
陈老三犹豫了一会儿,一跺脚说道:“是这么回事,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今年二十四了,已经成家很多年了。俺要说的是小儿子,他今年才十七,前年娶的媳妇。去年,新儿媳妇又给俺生了个大胖孙子。”
“这是好事呀,恭喜老伯了。”赵云泽笑道。
陈老三却苦下脸,叹气道:“坏事就坏在我那孙子头上了。”
怎么,难道你家隔壁住着王老伯你那孙子是王老伯他儿子的种赵云泽在心里瞎琢磨开了。
“这不前天嘛,我那媳妇抱着我那小孙子在天井里喂奶,我在堂屋门口编筐子。也不知怎么的,我那小孙子就是不吃奶。我就说了一句,乖孙孙,快点吃,你不吃,爷爷可要吃了。就这一句话,我那小儿媳妇当场就骂我老不正经”
是该骂赵云泽满额头黑线了,这叫什么案子呀
门口的看热闹的百姓,都笑了起来。
陈老三也脸红了,但他还是继续说道:“县太爷您说说,我就是逗下孙子,又不真吃,却被儿媳妇给骂了要是光儿媳妇骂我,我也忍了。可是,我那小儿子知道这件事后,也不理我了。你说我冤不冤啊”
一点都不冤
“那个陈老三是吧,本县教你一招。”赵云泽忽然上来了恶作剧之心。“你就对你儿子说,别说我没吃你媳妇的奶,就是真吃了又咋滴你小子可吃了我媳妇好几年奶呢,我只吃你媳妇一口,不行啊”
“哈哈哈哈”门口的百姓都大笑起来,堂内衙役,也都一个个憋笑了。
陈老三一张脸憋得通红,呐呐道:“县太爷,你怎么拿俺开涮呢”
“啪”赵云泽忽然一拍惊堂木,沉下脸说道:“是你拿本官开涮吧这种家务事,你也好意思拿到公堂上说,你那张老脸不要了”
“就是,跟儿媳妇开那种玩笑,老不修”门外一个百姓也把陈老三给骂上了。
“俺俺”陈老三不知该说什么了。
赵云泽叹口气,又道:“陈老三啊,本官也知道你是无心之言,可话说回来,儿媳妇毕竟与你有男女之妨呢,跟人家说话,你嘴上得多个把门的。不能什么话都不经思考就往外秃噜呀。本官刚才教你那办法,也只是玩笑而已,当不得真。你家这件事呢,也真不好处理。毕竟都尴尬呢。你这样,好好宠着你那小孙子,时间长了,你儿子和儿媳妇也便忘了这事了。”
“诶诶这办法好。”陈老三连连点头。
“要没别的事,你这便回家吧。路上,给你那小孙子买点小玩具,小吃食什么的。”赵云泽又叮嘱了一句。
陈老三便退出了公堂。
“你们可还有什么事需要本县解决的”赵云泽又问门外那些百姓。
一个百姓犹犹豫豫的问道:“县太爷,我听李捕头说,有什么难处都可以找您办,是吧”
“对,你可有难处”赵云泽问道。
“我吧想找您借点钱使使。”
啊赵云泽无语了。
“李大牛,我看你不应该来正堂,应该去二堂找那位孙神医。”一个百姓对要跟赵云泽借钱的那人说道。
“为啥”李大牛疑惑了。
“因为你有病啊有找县太爷借钱的吗”
“哈哈哈哈”众人又笑了起来。
“可李捕头说,有难处就找县太爷的。”李大牛强辩道。
赵云泽想了想,问道:“李大牛,你借钱做什么使项”
“我儿子要娶亲了,拿不出聘礼。”李大牛说道。
赵云泽点点头,道:“这是正事,本县倒是可以借你点钱。”
“真的”李大牛一脸惊喜了。看热闹的百姓也都大感惊讶。
“你想借多少”赵云泽又问。
“两贯不不不,一贯五就够了。”
“好吧,某就借你两贯。什么时候有了钱,什么时候还只要某还在石城县。”赵云泽说道。说完,他又对秦安道:“秦安,帮李大牛写份借据,再去后院找明月取两贯钱来。”
“诺”秦安应道。
李大牛一见赵云泽真的要借他钱,激动的两只手搓来搓去,不知该说什么了。憋了半天,他又憋出一句话:“那利息怎么算”
赵云泽笑了笑,说道:“没有利息。”
“这这这县太爷,俺给您老磕头了。”李大牛立刻跪下,对着赵云泽磕起头来。
“无需如此,快快在字据上画押,拿了钱回家办喜事吧”赵云泽说道。“大婚之日,记得给我送个信儿,我还想去你家喝杯喜酒呢”
“一定一定”李大牛连连点头。
秦安朝他招了招手,他便去秦安那里画押了。
门外百姓一见李大牛真的从县太爷这里借到了钱,都惊奇不已。
一个百姓思考了一会儿,一咬牙走进了公堂。
“草民谷丰收,给县太爷问安了。”这名百姓对着赵云泽弯腰拱手说道。
“免礼。你有何事呀”
“县太爷,俺也有一件难处,想让您老帮忙。”谷丰收说道。
“但说无妨。”
“俺是县城东边龙槐乡的,今天进城,听说您老开衙为百姓办事,俺就想来看看热闹。见这个叫李大牛的人向您借到了钱,俺就想向您借点粮食。”
“借粮食难道你家吃不上饭了”赵云泽诧异道。
“饭倒是还能吃得上,庄户人家,只要能填肚子,什么都能凑合着吃。就是这眼看就要种庄稼了,家里粮种不够呀。”谷丰收说道。
“粮种不够”赵云泽一听谷丰收的话,脑海中忽然闪过一道灵光。“谷丰收,借粮的事先放一放。某问你,你们村子里,粮种不够的人家多不多”
“唉,要是丰年,庄户人家倒也能省出粮种来。可去年收成不好,又不能看着家里人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