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上,一路宿营之时,萧氏都是睡在这辆马车里的。
此时车中,除了萧氏,还有她的那四个侍女。萧氏坐在火盆旁,烤着手。火盆另一边,还有一张软垫。赵云泽也不客气,大咧咧的坐到了那垫子上,伸出双手就要烤火。
“啪”的一声,萧氏一巴掌拍在赵云泽手上。“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省事在外面冻了半天,不能立即烤火的。”
“嘿嘿”赵云泽尴尬的一笑,缩回了手。
那四个侍女见到赵云泽的糗样,都掩嘴偷笑起来。
车中虽然生着火盆,还有这么多人,可空气却不浑浊,反而闻起来有一股清香。五个大美人在里面,自然少不了脂粉气。萧氏和那四个侍女的脸庞,都暖的红艳艳的,像是桃花一样。
闻着香味,再看了一眼五张面如桃花的粉面,赵云泽才意识到自己进了脂粉堆,他的脸色不自然起来了。
“鹏羽,咱们是要去石城县过年吗”萧氏打破尴尬问道。
“最好是这”赵云泽说道。有了话题,他也自然起来了。
“娘娘,我儿子赵昊,就是石城县男呢”赵云泽又不无炫耀的说道。
“哦,那石城县也算是鹏羽的家了。”萧氏笑道。
“嘿嘿,说是这么说,可我对石城县一无所知。”
萧氏诧异的望了赵云泽一眼,随即像是背书一般说道:“石城县,古称絫县,属九州之一的幽州。因东汉末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登絫县碣石山,作观沧海一诗,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后,便改絫县为石城县。大隋时,石城县属平州郡。平州治下,也就卢龙跟石城两县。至于现在石城县的隶属,我就不知了。”
“哦,原来那碣石山就在石城县啊”赵云泽恍然大悟。他这会儿一下明白石城县是哪儿了。那不就是后世秦皇岛的昌黎县嘛。
赵云泽之所以知道昌黎县,是因为他以前曾经看到过一篇报道,说是山东无棣跟河北昌黎两个县,争夺曹操观沧海一诗中“东临碣石”的“碣石”位置。这两个县都说自己境内的碣石山是这首诗中的“碣石”。
之前,赵云泽也不知道到底哪个县的碣石才是曹操诗中的碣石。可如今,既然李世民把自己儿子的封地弄到了离高句丽不远的地方,那就一定是河北昌黎县了。注:此碣石位置乃情节需要,不涉及现实地名之争,也不代表作者观点。
“石城县的风土如何”赵云泽又问萧氏。
萧氏道:“大隋时的石城县小的很,只有三千多户。如果大唐没有改变石城县治地的话,人口应该比大隋时还要少。”
赵云泽的心情一下拔凉拔凉的了。这个石城县,肯定是穷地方呀,要不然怎么只有这么少的户籍萧氏说的不错,隋末一场动乱,使得人口严重减少,那现在的石城县,估计有两千来户就不错了。这哪是县啊,后世的大村庄,都有这么多人口。
老李搞什么呀,把我儿子的封地弄到这么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就算将来实封食邑再多,也没搞头呀
第394章要先富,先修路
又行数日,赵云泽的队伍进入了唐境。这下,终于结束了风餐露宿的日子,有了地方官府的接来送往,赵云泽也舒服了一些。
不过那些忙活着迎接赵云泽一行的地方官员心里舒不舒服,就不得而知了。衙门都已经放假过年了,却忽然冒出个回归长安的使团经过自己的地盘,那些地方官员接待使团,却是属于加班性质了。
除夕这天中午,队伍到达平州卢龙县。
前隋时,平州称“郡”,唐立国后,改郡一级行政建制为州,平州郡就叫做平州了。大唐并未改变平州的治地,如今的平州,仍然只有石城和卢龙两县。此时的卢龙县,位于石城县偏西北,距离石城县一百多里。卢龙县是平州州治所在地。也许是平州太小的原因,平州的刺史,还检校卢龙县令一职。
平州刺史名崔适,字安之,是个四十来岁的文士。崔适带领卢龙县的官员,在卢龙北城门将赵云泽一行接进了平州城。
平州城的城墙不算高大,但也修的非常坚实。这里,已经非常靠近大唐边境了。城池修的坚实一些,自然是出于军防的考虑。
赵云泽见平州之内店铺林立,大街上行人如织。虽然,除夕之日的店铺都不营业了,可从城中的市井之象来看,这平州还是蛮繁华的。赵云泽心中好受了一些。卢龙县如此繁华,想来石城县也应该不太差。
路上,赵云泽跟崔适一交谈才知道,这位平州刺史出自博陵崔氏。赵云泽也问了一下关于石城县的信息。
崔适言到,石城县的县令,名为崔潼,字云渊,乃是他的远房族弟。
平州两县,长官俱出自博陵崔氏,崔氏在河北的势力,由此可见一斑。
当赵云泽问起石城县的经济情况时,崔氏就答的含含混混了。只是说石城县比不得卢龙县。
中午,崔适在州府后衙设宴,款待赵云泽一行。吃过饭后,赵云泽便向崔适辞行。
“赵大人,今夜就是除夕之夜了,您既然到了卢龙,干脆就在某府里过年好了,为何又要急匆匆赶路呢”崔适大为不解。
“崔大人,过年是团圆之日,某怎好打扰您与家人团聚某是想去石城县的,那石城县乃是犬子的采邑之地,某无法赶回长安过年,到犬子的采邑之地渡过除夕之夜,也算聊慰念家之情了。”
“既如此,那某就不强留赵大人了。以后赵大人有机会再来平州,或是某到长安,咱们再好好亲近一番。”崔适笑着说道。他那笑容,怎么看都有点送瘟神的味道。
分割线
使团离开卢龙县城,又行约一个半时辰,傍晚时分到达了石城县。
一望见石城县的城墙,赵云泽的心就凉了半截了。那也能叫做城墙分明就是土围子嘛
石城县的城墙居然不是砖石结构的,而是夯土围墙。城墙的高度,也就是三米多的样子,还不如长安城各个里坊的坊墙高呢。
再看这一面城墙的长度,最多三里地的样子。由此推断石城县的大小,比长安城最小的里坊都不如。
难怪崔适不细说石城县的情况呢,原来他是不好意思说呀。实在怪事,石城距离卢龙只有一百多里地,又同属一州,怎么差别这么大呢
石城县的官吏在北门外迎接赵云泽一行。官员的人数也不多,只有三人,其余的,就是吏员、衙役和军卒,加起来也就三四十人的样子。
为首一名官员,身着七品官服,年纪大约在三十出头的样子,是个长秀清秀的瘦高个。这人就是石城县令崔潼了。
双方见面互相寒暄几句后,崔潼说话忽然吞吞吐吐起来:“赵大人,本县狭小,没有足够宽敞的地方容纳您的部下,您看是不是让他们在城外扎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