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空降贞观 > 分节阅读 113

分节阅读 113(1 / 2)

了常乐坊,丫鬟才提醒秦茉儿,可以停止哭了。秦茉儿这才止声。

“香儿,有水吗”秦茉儿弱弱问道。

一个丫鬟答道:“小姐,马车里没水呀。您渴了吗”

“嗓子哭哑了。”秦茉儿说道。

“噗嗤”。四个丫鬟顿时忍俊不禁。

“小姐,您也太卖力了。”一个丫鬟说道,“不过小姐的声音听上去还是那么好听,一点都不哑。”

既然没水,秦茉儿也无法,只好忍着了。

等送亲队伍到达赵云泽家门前时,迎亲的队伍也早就到了。

在来路上,程咬金又对赵云泽细细叮嘱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赵云泽见送亲队伍已至,便上了秦茉儿的马车。

进入车厢后,赵云泽手拿锥子照着秦茉儿的脑袋虚扎三下。这是给新娘子的下马威,以此树立夫权的表现。同时,锥子又与“追子”谐音,暗含早生贵子之意。到了辫子朝,这给新娘子下马威的工具换成了弓箭,却是不知有何含义了。难道是要新娘今后在丈夫面前“躬、贱”

之后,赵云泽便下了马车。四个小丫鬟把秦茉儿搀下马车,与赵云泽并肩而立。

此时,作为主婚人的杜如晦已经来至门口,接下来要走的程序,便由杜如晦指挥赵云泽完成了。

在古代,主婚人相当于现代的婚礼主持人,又同时兼着证婚人的身份。后世的很多古装电视剧,在播放剧中人婚礼时,都有一名唱礼之人。这唱礼之人便是主婚人。但是,很多电视剧中的唱礼之人,却打扮的如小丑一般,其身份也很低下。这点是不对的。主婚人一般由男方的长辈或德高望重之人担任。若是皇家的婚礼,主婚人通常由宰相担任。也就是说,主婚人是很受人尊敬的差事,绝非插科打诨的小丑。

其实在现代,婚庆司仪还没有职业化之前,婚礼上的主持人也都是由长辈或单位领导担任的。这点与古代非常相似。

在杜如晦的唱礼声中,赵云泽和秦茉儿跨过了门槛处的火盆、马鞍、米袋,走进了院中。

火盆是去邪,同时象征日子红红火火;马鞍寓意平安;米袋则寓意富足。

接亲入门,要先拜祖宗祠堂。在唐朝,女子是可以进入祠堂祭祖的。比如李世民立李承乾为太子时,旨意中便有后宫诸嫔妃、皇子、皇女、诸皇室亲王、郡王、嗣王、诸王妃、郡主、县主随祭太庙的说法。

但是到了宋朝理学盛行后,女子一生便只有一次机会进入祠堂了。那便是嫁入夫家过门之时。所以说,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开放、包容的一个朝代。这个时期不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当平等,而且女子的社会地位较其它朝代也都高出很多。

赵云泽因为以前说他是孤儿,不知父母是谁。所以,赵家的小祠堂中只供奉着“秦川散人”的牌位。这位秦川散人便是赵云泽为自己虚构的那位师父。

跪在秦川散人的牌位前,赵云泽一时百感交集。若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能亲眼看到自己结婚,那该多好呀

第231章洞房花烛夜

“新人拜天地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

在杜如晦的唱礼声中,赵云泽和秦茉儿对着一张桌子跪拜。

桌子上有天地牌位和香烛,另外还有六样杂物,分别为盛米的木升、剪刀、尺子、镜子、算筹、秤。

这六样杂物,称之为“六证”。米有多少,升作证;衣服裁的好坏,剪刀作证;东西的长短,尺子做证;容貌美丑,镜子做证;赚了多少钱,算筹做证;东西的重量,秤做证。

宋朝之后,因为已经出现了算盘,六证中的“算筹”,便换成了“算盘”。

拜完天地,杜如晦又唱礼道:“新人拜高堂,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

赵云泽便和秦茉儿对着尉迟恭夫妇跪拜。

“夫妻对拜”杜如晦的唱礼声又起。

赵云泽和秦茉儿面对面,秦茉儿先给赵云泽福了一礼,然后赵云泽拱手还礼。

在现代,夫妻对拜时往往司仪会让新郎新娘头碰头。其实这种前额接触的对拜之礼,是用于义兄弟结拜的。汉族传统的夫妻对拜,应由新娘先拜新郎,然后新郎再还礼。

夫妻对拜只行礼一次。杜如晦便喊道:“礼成,送入洞房”

在客人们的起哄声中,赵云泽搀着秦茉儿,进入了洞房。

既然拜完了堂,宾客们便来到院中,开始了饮宴。

洞房中,有“全福人”的妇人,指挥着赵云泽和秦茉儿又行完了坐帐、撒帐、踩榻等诸般礼仪。

秦茉儿由随她而来的两名丫鬟在洞房中坐榻,赵云泽便来至院中陪宾客们饮宴。

来宾当中,多是赵云泽的左邻右舍和武库别署的官吏。邻居们对赵云泽本就没有敬畏之心,因此一个个的拉着赵云泽灌酒;武库别署的官吏虽然都是赵云泽的下属,可是,亲迎当日无大小,这些官吏们今天好不容易逮着了一次在赵云泽面前放肆的机会,哪里会客气,灌起赵云泽的酒来也毫不含糊。

一场婚宴下来,赵云泽一口菜都没吃,倒是喝了个肚圆。也幸亏唐朝的米酒度数很低,赵云泽在后世又喝惯了白酒,身体对于酒精多少有点抵抗力。要不然,赵云泽这会儿估计路都走不成了。

即便如此,赵云泽的脑袋也已经嗡嗡作响了。

送走一众宾客时,也快到了宵禁之时了。这会儿,赵云泽家再没外人。不过倒也多出了五人。一个自然是新娘子秦茉儿;而另外的四个,便是秦府随秦茉儿一块嫁过来的两名陪嫁丫头和两名仆从。两个丫鬟一个名叫香兰、一个名叫麝玉。那两名仆从,一个唤作秦平,一个唤作秦安。

赵云泽在明月彩霞的陪伴下,进入了洞房。

此时,要首先行的便是却扇之礼。

所谓却扇,便是新郎吟诵“却扇诗”,要新娘将遮掩面容的团扇拿开,然后再用秤杆挑开新娘的头红。

“郎君,想看我家小姐的真容,就快快将却扇诗吟来。”一个陪嫁丫头催促赵云泽道。这个丫鬟也不知道是香兰还是麝玉。

“闺里红颜如蕣花,朝来行雨降人家。自有云衣五色映,不须罗扇百重遮。”赵云泽随口吟出了一首却扇诗。

这首诗把秦茉儿的容颜比作了蕣花。蕣花就是木槿花。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我媳妇长的就像木槿花一样美丽,今天终于嫁到我家了。你身上五彩的嫁衣,就是对你的美丽容颜最好的陪衬,就不要再用扇子挡着脸了。

赵云泽的诗吟完,秦茉儿右手一动,就要拿开遮面的团扇。谁知坐于秦茉儿身旁的另一个丫鬟却一把挡住了秦茉儿的胳膊。

“郎君啊,蕣花倒是挺美的,可哪里又衬得上我家小姐的身份你这首诗不中,再来一首呗。”那丫鬟笑嘻嘻的对赵云泽说道。

这丫鬟也是成心为难赵云泽。可赵云泽又哪里怕她的为难。人家赵某人可是准备了好几首却扇诗的。

“宝扇持来入香阁,本教花下动香风。姮娥须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赵云泽立刻就又吟出了一首却扇诗。

这首诗把秦茉儿比作了月里的嫦娥。诗中在对秦茉儿说,嫦娥呀,你也不能整夜都在月中啊,赶快跟我洞房吧。

“此诗可能衬上我家娘子身份”赵云泽问那名为难他的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