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瞻兄,看来交河县这里的豆腐应该很有名,你看那些进城的商队,大都会买一些豆腐吃食边走边吃,咱们不如也找个地方品尝一下如何”赵颜看到县城中竟然这么多卖豆腐的地方,当下也十分感兴趣的道。
“哈哈,在下也正有此意”苏轼本来就是一个喜欢品尝美食的人,对于交河县的特产豆腐,他也很想品尝一下。
当下赵颜他们找了一间比较大的酒楼,因为现在还不是饭点,所以酒楼里的客人不多,赵颜他们在二楼找个靠窗的好位置坐下,伙计立刻上前招呼道:“两位客官要吃什么”
“店家,刚才我们一进城,就发现城中卖豆腐吃食的特别多,是不是你们这里的豆腐特别有名”赵颜没急着点菜,而是笑着对伙计打听道。
“客官猜的不错,我们交河县的豆腐那可是一绝,在附近几个州府都是十分的有名,甚至连瀛州城里的大酒楼都要从我们这里订豆腐,南来北往的客商从县城经过时,也都要品尝一下交河豆腐再走,两位客官不如也品尝一下小店的几种特色豆腐如何”这个伙计很会说话,介绍完县城的情况后又顺便推销了一下自已店里的菜。
“哈哈,那就把你们店里的特色豆腐都送上来一份,我们也尝一尝与别的豆腐有什么不同”赵颜听到这里也是大笑道,伙计也看出眼前这两人身份不一般,高兴的吆喝一声,转身就去报菜,结果不一会的功夫,就送上来一桌以豆腐为主料的菜肴。
当下赵颜和苏轼拿起筷子尝了尝,结果发现桌上的菜虽然做法不同,但是所有豆腐都是细腻柔滑,不但口感极好,而且豆腐中也没有其它地方带着那一丝苦涩味,反而有一股淡淡的清香,估计这就是交河豆腐出名的原因了。
“不错不错,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交河这里的豆腐的确不错,无论是东京城还是我老家那边,都没有这么美味的豆腐”苏轼是个嘴刁的人,能够让他开口夸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此可知这里的豆腐是如何的美味。
“子瞻兄,交河县这里已经是大宋的边境了,为何街上还有那么多的商队”赵颜品尝了几口豆腐,当下又指着街道上的商队问道,刚才他就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按说交河县这里除了豆腐外,也并没有其它的特产,但是县城里的商队却着实不少。
“哈哈,仲学兄怎么忘了,正是因为交河县这里是大宋与辽国的边境,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商队,毕竟大宋和辽国之间的贸易可是十分的兴盛啊”苏轼听到赵颜的问话哈哈大笑道。仲学是赵颜的字,因为他的身份不便暴露,所以苏轼就以他的字相称。
赵颜听到这里也立刻恍然大悟,自从当年的檀渊之盟后,大宋虽然要向辽国缴纳岁币,但同时也打通了两国之间的贸易通道,无论是工商业还是农业,大宋都比辽国要强盛的多,所以在两国的贸易中,大宋一直占据着优势地位,每年的贸易收益甚至可以达到岁币的数十倍,因此若仅仅从经济方面来看,檀渊之盟对大宋还是有利的,但是从政治、军事层面来看,却又对大宋极为不利,特别是每年岁币对大宋国民精神的打击,使得宋人在面对辽人时,总感觉矮上一头,这可不是区区金钱就可以买回来的。
想到这里,赵颜也不由得轻叹了口气,虽然他穿越到大宋还不到一年,但已经处处感觉到辽国对大宋的压制,甚至连他这个皇子也被逼着身不由已,要去辽国为耶律洪基作画,虽然对方表面上是很客气的请他去辽国,但暗中却有威逼之意,这也让赵颜倍感屈辱。
不过赵颜紧接着又想到辽国内部的情况,特别是耶律重元这个野心勃勃的家伙,以及耶律乙辛、张孝杰这些玩弄权势的近臣,虽然他现在还没有想好要怎么做,但等到了辽国了解一下情况,总可以从中找出机会,最好能够让耶律重元直接反叛,然后辽国内斗不休,到时他们也就无暇顾及大宋了。
当然赵颜也知道自已上面的想法有些太过理想了,不过他既然提前知道耶律重元要反叛,那就得好好利用这个机会,这也算是自已给耶律洪基带去的一大寿礼吧。
“县老爷回来了”就在赵颜考虑着这次辽国之行时,忽然听听街上有人高喊道,紧接着只见街上又是一阵喧哗,不一会的功夫,就见从县城北门的方向走来一队人马,其中最前面的板车上,拉着满满一车血淋淋的人头。
第二百零六章交河剿匪
看到大街上推来了一车人头,酒楼上的赵颜和苏轼全都震惊的站了起来,甚至赵颜还以为是辽人杀过来了。不过当他看到车后跟着的全都是宋人,而且街道两侧的百姓非但没有任何惊慌,反而还一脸兴奋的指着那些人头议论纷纷,最后赵颜更是看到张载穿着一身官服骑在马上走来,这让他终于完全放下心来。
“哎呦,县老爷这是把铁头贼给剿灭了,看来咱们交河县总算要太平了”正在这时,刚才那个上菜的小伙计凑到窗边向外观看,结果立刻大声赞道,满脸都是兴奋的表情。
“店家,什么叫铁头贼”还没等赵颜开口问,就见二楼另外一个桌子上的客人就开口问道,看他的打扮应该也是外地来的客商,而且现在整个二楼也没人吃饭了,全都站起来挤到窗边看外面的热闹呢。
“嘿嘿,客官有所不知,我们交河县临近辽国,最大的祸患除了每年秋末的辽国打草谷外,还有县境内的几股盗贼,这些盗贼经常趁着官军和乡勇不备之时偷袭村寨,以前每年都有村寨被屠的事发生,从我们这里经过的商队也是提心吊胆,一旦遇到这些盗贼,轻则货物被夺,重则也是性命不保,幸好县老爷来了之后,组织乡勇一连剿灭了大部分的盗贼,只剩下一伙最大的铁头贼,不过今天看这样子,铁头贼也终于被剿灭了,日后我们的日子可就好过多了。”小伙计兴奋的解释道。
“为什么叫铁头贼,而且店家你怎么肯定车上的人头就是铁头贼的”这时苏轼也好奇的开口问道,同时心中对张载也更加的佩服,以前在东京时,他就知道张载不但精通儒学,而且对兵法也颇有研究,甚至年轻时还组织过民团准备去夺回被西夏占去的土地,后来还是被范相公劝说,这才弃武从文,但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张载对于兵法更加的精通了,仅仅凭借着县中的乡勇就剿灭了几股盗贼,这可是大政绩啊。
听到苏轼的问话,只见伙计向他行了一礼回道:“客官您仔细看看车上的人头,摆在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