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宁愿多付出一些代价,也不愿意让欧洲人疯狂的破坏半岛各地的油田油井,那样的话损失会更大。
就像原时空的海湾战争,萨达姆在下令撤兵前点着了732口油井,科威特政府虽然奇迹一样用八个月就扑灭了全部的火焰,但是别忘记了,那是70年后的技术,而当时的西方世界,无数砖家们的估计是科威特这场世界上罕见的油井大火少则两三年,多则五年才能被扑灭。
要是东西方的海上决战真的被引入了波斯湾,中国海军的处境当然会比现在更好,但落败后的英法德三队,谁敢保证他们不疯狂的毁灭一切呢就算是战火波及,也难保陆地上和海上的油井完全安全。
战争进行到现在,科威特出发的中国半岛纵队已经打不动了,先天不足的他们也从根本上就没让英国人投以注意力。但现在中国开始轰炸亚丁湾北岸,要是马斯喀特教长国的立场有了波动,千里黄沙和困难的补给也都挡不住中国人南下的战车了。
杰利科等三国海军的将军们经过一场短促的重大的会议之后,派出了一支有四艘超无畏战列舰、四艘战巡,一批重巡、轻巡等高速战舰组成的快速反击部队,配合着空军的进攻,对亚丁湾海口区域逗留的中国舰队主力进行反击。
这样的力量不可能消灭掉中国大舰队,三国联合海军的意图只是将中国人赶回去就行。这至少给了泰穆尔本费萨尔苏丹一个交代。
杰利科、舍尔等人做决定很快捷,但要计划实施就不是瞬间达成的了。值得庆幸的是半岛不缺燃油,哪儿都不缺燃烧,三国航空部队迅速向塞拉莱方向飞来。同时快速反应舰队也生火拔锚,冒着滚滚黑烟向着东方挺进。
只是东西两边的大舰队彼此间有着超过700公里的间距,即使这些高速战舰的速度够快,也要一天的时间航行。两边真正的开战,更要等到空军交手的结果。
与索马里方的空战一样,亚丁湾沿海区域的空战也规模巨大,残酷性极高。只是同索马里不一样,直接触身战场的刘暹是能够直接指挥的。
而大规模空战的指挥艺术是什么不是战机的空中格斗,那是飞行员要考虑的问题;也不是机群突袭和空袭的战术,那是属于架机升空的中层指挥官们的临战指挥。作为统帅大军的将领,他的指挥艺术就是把握机群降落、补充、再升空的节奏。
错开与敌人针尖对麦芒的锋锐,以少量战机吸引敌机群的注意力,在敌机油量减少到要返航的时机,大队战机猛扑而上。这样的战斗当然有胜无败。
刘暹相信三国飞行员中有个别思想境界高,高到不把自身的安危放在心上,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但他更相信大部分的三国飞行员们是没这么高的思想境界的。
每个飞行员对自己的滞空时间都有精准的判断,当以上的情况发生时,这些飞行员内心的压力会陡然沉重到一个无法承受的地步。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只会想着摆脱中国飞机,尽快的往回飞。才没心事去拼命一战呢。
这对中国海航兵的益处显而易见。
只是这种节奏的把握在正常的空战当中,应该属于可遇而不可求的天赐良机。但是在刘暹的控制之下,这种天赐良机频频上演在亚丁湾沿海的大空战中。
一场本该很激烈的决战,被老皇帝打成了一面倒
第八百九十一章圣战
塞拉莱。
英法德三国战机噼里啪啦的从天空中一阵猛坠,泰穆尔本费萨尔苏丹真的有点稀了。他完全想不到空战的结果是这样的一边倒。
明明天空中中国的飞机还不到英法德三国战机的一半,受伤的却始终是英法德
至少100架飞机被中国人打落。
泰穆尔本费萨尔苏丹沮丧的回到了地下室,这太让他失望了。昨天他接到消息,塔盖、豪夫、米尔巴特等多个地方都有空战发生,无一例外,失败者全是英法德三国。泰穆尔本费萨尔苏丹的心就一直忐忑不安的,结果今天还不到10点钟,他就在塞拉莱亲眼目睹了一次英法德三国联军的惨败。
“派人收拢两边的飞行员,谁也不许伤害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包括可恶的中国人。”
与其等着埃及方面给自己发电报要拯救英法德的飞行员,泰穆尔本费萨尔苏丹自己就抢先把这样的命令给下了,并且很有小聪明的将保护范围扩大到整个飞行员团体,包括中国人。
十六架英国人新出厂的野蜂战斗机依次从跑道上起飞了,它们在机场上空盘旋了一圈,借此爬升到了2500米的高度上。然后就朝向东方,一边爬升,一边直飞过去。
现在的亚丁湾沿线,对于这些三国飞行员们来说,是非常非常危险的一片区域。那支都还没有抵到到塞拉莱的快速反应舰队,半道上就被亚丁的电报叫回去了。
英法德三国有着数量众多的战机,拥有n多的眼线。可以最快捷的知道中国机群的活动区域和方向,然而在亚丁湾一线的多次较量中。却始终处在绝对的下风之中。情况艰难的超出所有人的预料,远非索马里战场可比的。
布莱恩带着野蜂们在2500米左右的高度上。慢慢悠悠的越过一片又一片金色的沙漠。布莱恩是直接从英伦调到中东来的飞行员,在来到中东之前他从没见到过这么广阔的沙漠,从空中向下俯视,只见太阳把黄沙照得金灿灿的,耀眼极了。
在与中国飞机交战之前,布莱恩最喜欢的的就是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架机飞上一望无垠的沙漠上。
现在他当然不是这样了。发生在亚丁湾沿海地区的空战让每一个三国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