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穿越1862 > 分节阅读 559

分节阅读 559(2 / 2)

“我们抗议中国人对我们祖国的分裂,印度领域内的独立土邦对国家来说将是一种危险,每一名热爱着自己祖国的印度人都不允许土邦与任何外国或任何独立政府在防务方面有任何联系。”

这群在中国开展印度战役之后,成为政治斗争失败者的家伙们,果断的打起了一个印度的旗帜。

国大党的这群人确实算是现代印度最现代化的一批人。他们头脑很清晰,统一的印度才有未来,分裂的印度只会成为下一个中东。再富饶,也只能收人窥视。

已经走上了政治舞台的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正式对加尔各答中国占领军提出了抗议:“我们将不承认在印度有任何形式的独立的土邦,任何外国政权承认这种独立,都将被印度人民视为不友好的行为。”

甘地还在这场国大党会议上正式发出声明:土邦的唯一选择是土邦单独或组成团体。和省一样平等的加入印度联邦。甘地宣称,印度土邦宣布独立就“等于向自由的数百万印度人民宣战”。全印国大党委员会立即通过决议,拒绝承认任何土邦有权宣布自己独立、与国内其他地区分离。

这种与占领军政策针锋相对的彪悍,是很难在印度人身上体现一把的。

而且国大党的这次会议。还正式通过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及甘地起草的党纲,使非暴力不合作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争取“印度自由独立”成为国大党的现实斗争目标。

在80年后英国人出版的印度文明史中。约翰牛们这样高度评价着本次会议和国大党,“国大党充此由一个少数上层分子主要依靠宪政手段从事活动的团体变成一个有广泛群众基础、依靠群众性直接斗争进行全面反压迫斗争的现代资产阶级政党。”

英国人称赞甘地一个高贵的灵魂。不论甘地是否在国大党内任职。他始终是印度独立的象征,左右着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方向。

而事实上,国大党的会议作出政治结论之后,在他们将自己的愤怒递交给中国的第一时间,加尔各答占领军当局就立刻进行了抓捕,以甘地为首的新当选国大党领导人集体被捕。中国可不是英国。20世纪早期的国大党也不是原时空二战后的国大党,甘地刚刚崭露头角,还没有凝聚莫大的民望。更重要是,中国根本不求对印度的统治。

比之原时空的英国人在印度的各种顾虑和厉害。如今的中国是全然不一样。千万不要忘记,二战后的英国已经失去了自己传统的世界霸主地位,落在了美苏之后,而现在的中国正是旭日东升,光芒万丈。

国大党的被捕也没有引起太多的舆论波澜,更没有什么成气候的媒体聚焦。整个印度还在战火纷飞当中,在这种情况下下,国大党的影响力只能影响到他们自身所被孕育出国大党这个政体的上层精英分子。而这个团体,或是说这个阶层。在1918年的时候还远没有印度王公阶层更加有利。

中国不需要对这些人进行妥协以换取利益,印度的土著王公们能够给中国更多地利益。在自身影响力还没有广泛的扩大到整个印度中下层阶级的时候,国大党就好比甲午之后的炮党,真正的力量刚刚在孕育之中。

就算是他们的英国爹。这个时候也更多地关心起在印英军的命运。国会和内阁在紧张地讨论着一项项的提案,他们要不要增援印度援军抵到印度后能不能达到预定目的如果不增援印度的话,是不是就这么的放弃整个印度地区那样就必须考虑撤退的问题了。人员和财富的一体后撤。这可是极其麻烦的一个过程。

英印军总司令霍雷肖赫伯特基钦纳陆军元帅几乎天天向伦敦打电报,加尔各答会战的失败让大英帝国在印度的统治整个动摇。随后一连串的失败让所有人都认定英国的统治要结束了。如今他还能掌控着的南印度和西北印度区域,是否应用严厉的手段来镇压。就像他在恩图曼镇压马赫迪苏丹军一样,这些都需要伦敦给出一个明确的回话。

以基钦纳的强硬和坚韧也清楚,英国人在印度的统治结束了。他现在必须为未来着想,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

英国人的殖民政府虽然退出了南亚次大陆,但这并不是说英国人也一样要退出南亚次大陆。几百年的时间让英国人在印度有着中国不可能比拟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若得到全面的维护,在战争结束以后就能为大英帝国赢来无数的友谊。或许那个时候临靠着强大无匹的中帝国的印度各国也万分需要大英帝国所代表的西方世界的友谊。这种作风与恩图曼事后的烧杀抢掠是完全的不同,所以这样的决策权就不是霍雷肖赫伯特基钦纳一个陆军元帅可以拍板的了。

在基钦纳还在想着怎么能够减少英军的损失,尽可能的保存在印英军的力量,为战后的国际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的时候,他所不知道的是,整个大英帝国都因为加尔各答会战的全面失败而闹翻了天。

加尔各答可是英国在印度统治的象征,是英属印度的首都。是印度近代教育、科学、文化和政治的中心。别看21世纪的加尔各答只是全印的第三大城市,但在1918年的时候,这里是印度绝对的第一大城市。加尔各答都失去了。印度还会保存吗印度都是去了,大英帝国还能持续下吗

要知道。半年前的加尔各答沦陷的消息震动的不仅是印度,还有整个英伦三岛。

加上之后一连串战斗中英军士兵的损失和澳大利亚战区的沦陷。这已经激发了英国民众对政府和军方的不满。只是两个万里之外的偏战区,大英帝国就已经为之付出了十几万优秀的青年,如果战火烧到了欧洲,烧到了英国家门口,为了抵御中国人的进攻,又需要有多少英国人战死沙场

整个英国本土才多少万人应征入伍,从最开始的青年,已经扩展到了青年和中年人了,如果进一步的失败下去的话。那岂不是要把全英伦三岛的男性都送入战场

所以,此时此刻的整个英国社会都因为印度的战败而动荡不安中。

白厅门前聚集起了上万人的抗议人群,这些人,大都是妇女,还有不少的老人和小孩。他们对于英军的一再失败,感到非常的愤怒,认为这是政府在把他们的亲人送去了地狱。甚至,一些激进的人更是直接喊出了停止战争,和中国人和谈。我们要和平的口号。

英国人自己的情报系统立刻对人群进行了渗透和调查,结果并没有从中发现背后的黑手。聚集到白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