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穿越1862 > 分节阅读 495

分节阅读 495(2 / 2)

司机口中叽哩呱哇的说出流利的日语,老人是会中文的,在下午与皇帝、太子的会谈中,在晚上招待的御宴中,老人都能说出一口流利而标准的中文。可作为应有的礼节,送人回来的皇室专车司机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日本东京话。

“阁下,樱花酒店就要到了。是停在酒店前,还是直接进入酒店后门”

“张桑。请你停在酒店门前。我已经看到我的同伴了。”

老头满面红光那是多喝了几杯酒的原因,可不是因被中国皇室接见。一直兴奋到现在。他伊藤博文也是做过一国首相的人物,即使初接到请帖时。他确确实实的激动了好一会儿,但这早就平息了。

国字号牌照的汽车平平的停在樱花酒店的大门前,在灯光的照应下,这辆由皇帝亲自设计外形的皇家超光汽车,散发着一股别样的魅丽。

中国皇帝陛下的审美观一直代表着全世界人民,这句来自泰晤士报的表扬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世界汽车产业的第二次大发展,就是由中国皇家超光汽车的诞生而带来的。这跟后世的普桑一模一样的外表太符合东西方人一致的审美观了。

车门打开,今年六十岁的伊藤博文,两年前因预算案和消减地税案。被议会自由、进步两党议员联手搞下台的伊藤博文,稳稳地走下汽车。他的脸红通通的,这因为饮酒而发红的脸庞被灯光一打,更加流光四溢了。

“阁下”

“阁下”

等候在酒店大厅多时的一批人哗哗的涌了过来,将刚刚下车的伊藤博文团团围了起来。这些人一部分是代表团的领队,另一部分是伊藤博文的嫡系。

自从下台来,伊藤博文痛感“雇佣兵不可靠,必须有自己的御林军。”因此他在辞掉首相后,不顾明治天皇和其他几位元老等的反对。不惜辞官纳爵,也要亲手建立一个政党。因此号召了很大一部分人追随着他。

此次伊藤博文来到北京,仅仅是为了与一样会到北京的西乡隆盛会见,他带着明治政府的使命。要与西乡隆盛展开非正式的接触。可以说是发出了南北和平的一个信号了。

结果就连他也没想到自己会受到如此崇高的待遇。太子殿下亲迎,皇帝接见。昨日下午接到请帖后,联想到中国皇帝之前都还没接见西乡隆盛。伊藤博文内心里就禁不住的澎湃激亢。

今天下午的会谈伊藤博文说了很多,刘暹亲眼见了这个历史上的中国大敌。也对中国之现况询问了他的看法。伊藤博文到不愧是坚定地皿煮立宪派,刘暹面前也态度无一点之改变。对于中国的现况。也道出了自己的一番看法,结果让刘暹非常愉快的是,这些看法全在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上,而不是中国真的出现了自己也没有认识到的失误。

伊藤博文对于年岁与自己只错了半年时间的刘皇帝是万分崇敬的。引领者东亚,引领者黄种人,走向世界巅峰,似乎也是伊藤博文年轻时的梦想。

中国的发展和强大,在伊藤眼中,只要再有十年时间的夯实,帝国之基业就牢不可破。这让刘暹非常的高兴。敌人咏唱的赞歌才真的悦耳虽然小鬼子早早就不在中国的敌人范畴之列了。

伊藤博文很坦诚的向刘暹叙说了最初明治政府的打算和心理。连接西方,抗击中国,保证日本本国的独立、自主。

刘暹问说:“难道日本就没有对朝鲜,对中国,产生野望的想法吗”

“有”伊藤博文不掩饰的说。“但在第二次中俄战争后,这个想法就被我彻底抛弃了。”

“在那个时候起,中国的强大,尤其是陆军的强大,就不再是日本可觊觎的了。但我们仍然没有放弃对朝鲜的野心。”

第二次中俄战争的规模毕竟还小,东京日本那个时候已经只有一条路可走了,他们必须抱着希望,希望看到第三次中俄战争的时候,中国能损失惨重,或是遭遇到失败。那样,东京日本依靠自己相对强大的陆军力量就可以对朝鲜这个可笑的国家提出利益诉求了。

在伊藤博文的眼中,全世界的国家,除了遥远荒蛮的黑非洲外,朝鲜是第一等愚蠢的国度。七十年代在日本、沙俄的威胁下,还好歹出现了政治改革的意向。但在进入了八十年代后,特别是俄国的威胁大大消减之后,这个国家内部的政治斗争,保守又一次压倒了革新。

“只能庆幸这个愚蠢的国度有着大皇帝您的保护。否则,它将彻底沦为西人和我大日本的猎物”

“毫无一点还手之力的猎物”

伊藤博文认为,朝鲜人的堕落和愚蠢,刘皇帝自己是要担负一定的责任的。中国把朝鲜保护的太好,刘皇帝更把自己的公主嫁给了朝鲜的王太子,这更给了朝鲜人一张万金不换的护身符。他们觉得自己彻底没有了外来威胁,如此社会改革的动力立刻就变得虚无。

纵览历史,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无数次的政治改革,其中都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政权本身的统治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朝鲜这个国家最大的威胁西洋人和日本,已经被中国都摆平了,各阶层自然就没有了动力。因为改革就意味着利益的变革,而朝鲜的两班和王室贵族、士大夫已经是朝鲜利益的最大占有者,能不掀起改革的话,盘踞着利益本身的他们万万不会让改革发生的。

看看朝鲜的政坛,为什么那么多进入开化派的门阀子弟和贵族纷纷退出,甚至反戈一击呢开化派与保守派斗争之失利,很大原因上也是由于自身力量的分化。其原因就是以上。

伊藤博文在刘暹面前毫不留情的贬低朝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