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穿越1862 > 分节阅读 396

分节阅读 396(2 / 2)

我不怕看到俄国人的尸体,但我怕看到安西边防支队战士们的尸体。那一日晚我回到住处,整夜都不得入睡,只要一闭眼,一具具我军战士的遗体的画面就在我面前浮现。

安西边防支队,前身立旅。我想所有国人都知道这支部队的兵源出自哪里。但我想,这一场战斗后,谁也不会再把他们当做我们的敌人。他们今后是满族人、蒙古族人、汉族人,而不再是旗人、汉奸。

安西边防支队为这场战斗付出了七千人伤亡,其中战死者超过三千。牺牲少尉以上军官四百余人,全支队支队长勒善少将以下,全体军官伤亡75。

这就是为期只有14个小时的阿克布拉克战斗

除了刘暹,没人知道俄军为了这一仗付出了更为惨重的损失。两个师被歼的同时,为了攻破了边防支队的防御阵地,俄军的伤亡高达一万五千人。

如果不是俄军炮火犀利,压制了边防支队的火力,这个数字还会提高一大截。

以至于此战过后,本来气势汹汹的奥伦堡俄军一下没有了精气神。前后接近四万人的损失,只有十万兵力的奥伦堡那里承受的了。俄国的草原总督区总督杜塞罗多夫后悔心都要滴血了。

虽然为了尽快全歼两个俄军师,国防军也付出了一定的伤亡,加上边防支队的损失,总伤亡也达到了一万两三千人,但跟俄军比来就差的太多了。

并且两万六七千人的损失,一下就抹掉了中俄两军原来的差距。现在刘暹手头的兵力反倒比奥伦堡守军更多。

阿克布拉克战斗的照片在半个月后首先被华夏日报刊登在了首页,于此一块刊登在报纸上的还有一具具排的都看不到首尾的俄军尸体,还有战俘营里每日清晨集结跑操的时候的一个个方阵。那每一个方阵都代表着一千、三千或是五千名正在接受劳动改造的战俘们。

同时国防军对外公布的战俘数量上再增多了一万多人的数字。

华夏日报连续三天释放这些照片,那三天里,华夏日报的厚度增高了三分之一。而华夏日报已经登载了,大公报还会远吗

当这些照片被全中国传的人尽皆知的时候,它们登陆南洋、日本、中南半岛,登陆欧洲和美国还会遥远吗

当这些照片飘洋万里的在晚秋时节来到俄罗斯的时候,刚刚接受了奥伦堡战役失败后的又一场会战失败奥尔斯科会战失利的消息的亚历山大三世,简直都要疯了。

到现在为止,俄国的损失已经超过了克里米亚战争至少五倍。这些失败和损失不仅体现在战斗上,还有经济和声誉上。

圣彼得大教堂扬起了沉暮的钟声,连续半个月亚历山大三世都是在沉静的钟声和肃重的教堂吟唱声中渡过。总数已经达到了七十万人的损失,拿破仑都没有给俄罗斯带来这么巨大的伤害,更重要的是刘暹终于让亚历山大三世和他的军队、文官们感到害怕了。

以俄国调遣军队的速度,除非大面积放弃土地,不然他们已经很难在最新的那个阻挡着中国皇帝进军的城市里汇聚上十万人规模的军队。

奥伦堡战役是如此,奥尔斯科会战也是如此。后者的俄军只有八万人。而中队那里,用在前线的部队却在不断地争夺,中国皇帝手下的军队已经超过了十万。虽然根据英国人的情报,这些新增的部队很多都是满清的残余分子。

亚历山大三世在最初听到这个消息时还万分的兴奋,但是奥伦堡的攻防战和奥尔斯科会战结束之后,他对这些军队已经不有抱一丁点的好感。这是一群比之前的国防军更拼命和凶残的队伍。

人类已经摆脱了野蛮和愚昧,但人类依旧残暴

第六百四十九章两面通吃的大不列颠

19世纪末的俄罗斯是一个表面欣欣向荣,内里蕴育风暴的炸药桶。

俄国人是跟刘暹想的很一样,他们不在乎六七十万士兵的败亡,因为庞大的俄罗斯帝国有着一亿一千多万人口并非只是俄罗斯。但沙皇代表的俄国统治阶层害怕失败带来的不好影响,害怕失败带来的动荡。

因为整个俄罗斯帝国不是只有一个俄罗斯这是一个庞大的帝国,俄罗斯是中间的主体,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爱沙尼亚、波兰、芬兰等等,是其中的组成部分。这些地方都是俄罗斯人这个战斗的民族二百年来的丰功伟绩。他们一个个拜倒在沙皇脚下,不是因为圣彼得堡的仁慈,而是因为沙皇手中强大的武力。

如今东方战场上的一次次失败,就是在一次次消弱沙皇的威慑力,消弱俄队的震慑力

这场遥远的战争半年时间来一次次被俄国人拿来跟克里米亚战争做比较,俄军一次次失败的消息让斯拉夫人愤怒、激情,让不少的乌克兰人、芬兰人、波兰人等等惊喜雀跃,到最后斯拉夫人的愤怒又归于平静。因为俄军失败的次数太多了,习惯了,就自然了。

这对于圣彼得堡是一个很大的重创。一场场失败从根基上动摇了沙皇在民间的影响力。但是俄罗斯底子厚,如果战争结束后,俄罗斯能安心休养三五年,俄罗斯还是能够很快恢复实力的。这就像当年克里米亚战争后期继位的亚历山大二世一样。

他也是一片风雨飘摇中登上了沙皇的宝座。然后以自己的雄才大略,开启了俄罗斯又一页新的篇章。但可惜亚历山大三世不是他的父亲。他是一个才能很平庸的人。更是一个因为父亲的遇刺身亡,而对自由、皿煮产生恐惧的人。亚历山大三世继位以来的高压政策本来就让俄罗斯内部孕育了动荡和风暴。现在危急更催发了这些种子的发芽生长。

亚历山大三世即位初期采取对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模棱两可的态度。实施地方长官制。破坏地方自治。限制大学自治权,对待异族强制推行俄罗斯化的政策俄化政策。这些都是能够激起矛盾的决策。只是亚历山大三世手中握着军队,没人敢在他面前反对罢了。

现在两相结合,俄国内部局势慢慢就起了波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