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穿越1862 > 分节阅读 311

分节阅读 311(2 / 2)

而与当初的法队不同,中队对于新战术的研究更加让人惊骇。

一支既拥有作战勇气,又拥有先进战术思想的军队和高明的军事指挥官的军队是非常难以战胜的。

如果中国真的要挑明插手日本内战,威妥玛对于日本东京政府确实没有多少的信心。欧洲、美洲距离东亚太远,而中国距离日本太近。

但是没有信心,不代表可以放弃日本了。十万人以上的现代军队啊,以欧洲的标准来看也都是训练有素的精锐,除了日本人的个子有些矮以外,这些日本人是非常刻苦和有韧性的。这是一支很强的力量。拿到欧洲都能算是二流的军事实力了,要阻止中国称霸远东太平洋地区,英国必须继续拉拢日本。

必须承认,这几年里中人的形象,乃至是中国整个国家的形象,都已经完全被改变了。在西方文明社会的眼里,中国或许还依旧野蛮,但是这个野蛮的国度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而且中国人有四万万,这能拉动起多少把刺刀只要想一想就令人不寒而栗。

而且这支军队并不是欧洲列强国家军队的简单模仿者,中人自己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战争模式。

战壕战,散兵突击,炮击战术,中国的军人用事实告诉整个西方文明,他们在陆地上的强大和武力上的不可悔。

但是也必须看到,现代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取决于他们的国力,而一个国家的国力取决于他们的工业。中国的现代化工业比之五年前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放在欧洲,别说跟英法德媲美,就是西班牙、意大利、俄罗斯也能轻易的压倒中国。后者要真正强大起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而且中国的海军是一条瘸腿。对比他们陆军的强大,中国人的海军就不值一提了。

而威妥玛作为一个英国人,非常艰辛一句名言:百年海军

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理念的塑造,都不是短期里可以完成的。那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晋北,岱海巴尔哈孙河。

午夜时分,喧闹了一天的战场终于沉寂下来。除了远方偶尔响起的几声炮响外,几乎听不见其它的什么声音,就连伤员也压抑住了自己的声,在黑暗中静静地等待天亮。

这里是巴尔哈孙河,在岱海的西南方,是眼下岱海战场的左翼。距离八旗新军的大本营凉城已经不足三十里。

第五百二十三章穷途末路

清军不住的在退败,多隆阿想打开北上的路,带一支残兵向北运动,也好给更西面绥远的朝廷减轻一份压力。但是北面打不开,清军炮弹告竭,已经被秦军推着从岱海以东的战线一直退到了现下的地步。

巴尔哈孙海是主战场,这里如果被秦军突破,很快秦军就能杀到阿拉齐河,而凉城就落座在阿拉齐河旁边。

白天的战斗这里打的非常激烈。已经快要进入腊月中旬了,距离新年越来越近,秦军的目标可是年前拿下山西。

南面的秦军部队人数太少,一边打,一边分兵部署,在拿下太原之后又再接再去夺去了宁武和代州,使得控制区域与大同想接,却再无力向北了。

秦军曾经对对岸发动过两次大规模的进攻,但是都被固守对岸的八旗兵给击退。

秦军的炮火力量一样难以为继,至少需要三天时间的转运,前线炮群才能畅快打上一次炮击,如果是要饱和轰炸,那至少要一周的时间准备。

作为八旗新军的协统,舒纯现在就在自己所部的阵地上巡视。原本四千人的一个混成协,现在还有三千二三百人,当里面旗人的数量已经降低到了全军的七成。有上千人是吸纳的山西多军和拉来的丁壮,并且七成的旗人当中,满蒙八旗出身的旗兵只有一半了。

但即使这样,其部的情况在所有的清军序列中也算是好的了。

现在除了在绥远拱护皇驾的五千八旗兵全都是满蒙八旗以外,所有的清军,有哪一支满蒙八旗的数量可以占据到全军一半的连多隆阿的亲兵也不行

舒纯指挥了一天的作战。他精神非常疲惫;但是考虑到秦军可能发动夜袭,他必须打起精神。与其他军官轮流值夜。

大清朝已经要完了。现在只剩下这最后一丝生机了。舒纯改变不了大势,甚至若非这一场战争。他可能一生都只是一个小小马甲兵,混吃等死,浑浑噩噩。可他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这一丝生机。

手里提着一支左轮枪,舒纯在这漆黑的夜里摸黑走在河边的阵地上。现在夜空中几乎看不见月光,在这种光线条件下,走在坑洼不平的战壕里是很困难的,跟瞎子一般,只能摸索着前进。

马灯是有。但是不能用,在这漆黑的夜里,如果秦军发动夜袭的话,那明晃晃的马灯就是最好的射击目标。

要知道现在已经是下半夜了。这白天战斗打裂的冰面,现在已经绝对能过人了。

冬天,现在是冬天

巴尔哈孙河的险隘作用太小了。

舒纯武装带下挂着一个小皮匣子,不是手枪套,而是放肉干的。清军在巴尔哈孙河顶了已经五天了,舒纯上战场两天。两天的时间他只吃过一顿热乎饭,其余的地方都是的冷食。

馒头硬的能当石头,再加上咸菜疙瘩,渴了就和凉水。岱海是咸水湖。巴尔哈孙河却是淡水河。只有中级军官,队官以上的人,才有肉干。

但硬如皮革。吃一块要嚼个七八分钟。

舒纯所部阵地的防御中心是巴尔哈孙河边上的一座小村庄。实际上,眼下这座村庄里已经没有多少守军了。在白天的战斗中。这处地儿是数次易手,秦军用手榴弹和炸药包把整个村庄便成了废墟。

而作为一个地标式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