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穿越1862 > 分节阅读 148

分节阅读 148(2 / 2)

“你说差了。是三四千俘虏。”

“我怎么听得是五六千啊”

茶楼酒肆内,本来就热闹的地方,现在有这等提气的话题,那当真是对准了人民大众们的胃口。而且市井传言多有不实,毕竟斧头帮在这中间搅合着的吗,怎么可能如实。那就是以讹传讹,你说三千,我说五千,他说一万一人挑起这话头,立刻就有凑趣来的。

所有的人物,不管是绫罗绸缎衣装整齐的,还是三尺粗布短衣肥裤的,叽叽咕咕的全是议论着这么些话题。甚至于街头茶馆说书的,已经将刘暹大战法国给搬上台来了。

一切一切的原因就只有一个提气啊大清国的志气和脊骨,像一夜之间重新铸就来了一样。再看洋人的时候,心中竟没那么怕了

每个人的情绪,都是紧张而且带着亢奋。

第二百七十五章万不可与法兰西结怨

大清同治十二年,西历1873年,报纸这东西在中国大地已经不算稀罕玩意了。

虽然远没有民国阶段来的繁盛,但无论是广州的羊城采新实录,香港的外中新报,上海的申江新报申报的前伸、上海新报,还是宁波的中外新报,汉口的昭文新报,这些个通商口岸涉及到的城市都有中文报纸的身影在出没。甚至连北京都出现了中西闻见录,如此就更别提早二三十年就充斥在租界的英文报纸了。所以,上海租界里再诞生一个大公报,也不出奇异荒诞。

此报诞生已经年余,因为资本不大,更无硬朗的后台,所报内容也乏善可陈,一直来只能勉强生存着。可是这一回法越战争,却给大公报命运带来了转机,让它陡然成为了上海民众最受追捧的报纸。因为它详细报道了秦军入越之后的两场最重要战役:河内之战和顺化之战。

越南第二次与法国的战争,打开之初这档事对中国几乎没有影响。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越南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地方,涉及到属国安危和大清朝的脸面,关系的也只会是朝堂重臣,连不相搭界的地方官员对此都不理会。直到越南国书求援北京,秦军奉命涉入越南战场,才陡然成为百姓们关注的热点。但这依旧没有让这些报刊的注意力,放到秦军的身上。因为这些中文报纸的新闻嗅觉和自我能力,还没达到这一境地。于是。大公报成为了吃螃蟹的第一人。

它的老板王庆,当然没大方到派人到越南进行战地采访。他只是派人去了香港,并且让他的文员在香港雇佣一个懂英文的人做翻译。他自己也在上海本地雇了一个英文翻译,紧盯着上海英国殖民当局的喉舌字林西报。每每遇到关乎法越战事的报道都第一时间汇总起来,然后第二次就变成中文报刊大公报上的一个个方块字。

那香港报业消息的灵通就不说了,只说字林西报这份英文报纸,多少年来就以重视时事、外交方面的消息著称,经常就中外关系、中国政局的等等问题发表看法,本身具有较浓的政治色彩。更重要的是,去年时候,也就是1872年。其与英国通讯巨头路透社远东分社上海签约,从此在中国长期独享该社电讯。可以说字林西报的消息灵通性,比之香港有过之而无不及。

王庆派人去香港的解释是此地处两广,临近战场,会有一些地区性的消息传到来。实际上却是一种红果果的掩护,王庆派去香港的人,正是上海站的成员。而王庆本人也用自己那痛苦学来的一口半生不熟的中国式英语,以及整整一年多的时间,将自己成功伪装成一个小有资本。小有想法的中国新式文人。

一切的因果和来龙去脉都值得推敲,王庆以一个文化人的身份在上海滩取得了立足,也彻底打响了大公报的名头。

秦军河内大捷、顺化大捷,激起了上海民众绝对的爱国心。同时也让这些新闻报道迅速被全国各地的中文报纸转载。在北京都没正式接到刘暹报捷文书的时候,京津、湖广、陕西、河南、上海、两江、两广岭南等,半个中国的老百姓、士绅、官员。就都已经知道刘暹大胜法夷的喜讯了。

特别是津京地区,喜报传来。民众一时失声,但是在震惊反应过来后。整个民间顿时沸沸扬扬,热情澎湃如火,不可抑制。

本来刘暹在民间就有国朝第一名将的风头,这些就更是坐实了。就如上问说的一样,让老百姓们觉着自个腰杆儿都硬了几分

整个大清,只要是消息传播到的地方儿,都沉浸了对法战事的讨论、赞美、鼓吹、激昂以及分析当中。

北京城的茶馆边地都是。这个时候你去茶馆瞧瞧,随便一座,一雅间,关于刘暹和秦军大胜的议论、赞美声就扑面而来。先前刘暹上书办铁路带来的诽议,被一扫而光。

在恭亲王府邸,这个时候儿。却是一片宁静的气氛。

后花园的一处玻璃阁子里面,大清朝现今宗室的头一等能臣干城鬼子六奕,和日后被称为李合肥李鬼子的李鸿章李中堂,正彼此面对着一副残局,静静沉思。

“哈哈,不中用了,年纪大了,脑子不行了。”李鸿章首先打破了阁子沉静,自嘲着先投子认输。

奕也跟着笑了。“年只五旬,正值年富力强。中堂何言年老”

“老臣愧对王爷看重,可不服老不行啊。小儿辈锋芒难抑,战所无有所不胜,读其谍报,不觉汗出,真快哉也。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

李鸿章不愧是翰林院出身,文辞典故,信手捏来。这那欧阳修与苏轼的旧典,放置于当今之局势,可是贴切的不能再贴切,合适的不能再合适了。

奕依旧是脸上笑呵呵的。李鸿章要放刘暹出一头地,鬼才信呢。这话就是左宗棠那南蛮子说,都比他说可信。维系湘淮系在大清朝堂军政的地位,这不仅是李鸿章自己要担负的使命,还是曾国藩交给他的重担。他必须把握住湘淮系在大清朝军力第一山头的位置。

奕这点看的很清楚。

“年轻气盛,锐不可久。姜桂之性,老而弥辣。”

奕摩挲着手中的玉石棋子,脸上的笑意不见,很郑重的对李鸿章说:“刘元渡是员骁将。但他不通文墨,无有功名,终究只是一武夫也。此战越南虽胜,但法国为泰西第一流强国,即使三年前国势顿挫,其强也远胜国朝,不可小视也。”

“此次阿礼国愿意调停,英国人打的算盘,少荃兄也当明了。这谈判之事,万万郑重。英吉利之势,可借可不借,如何运做,存乎少荃兄一心。本王所言只有一条万不可与法兰西结怨。”

谈判有英国人插手,大清这一回握着一手好牌,绝对不会再丢人。可会不会让法国人感觉丢尽了颜面,对大清心存怨怒,这就要看李鸿章怎么做啦。

第二百七十六章打越南人不如打中国人

顺化城外,秦军营地。

中军帐里,四个角落,座椅两旁,十多个冰盆散发着丝丝凉气,让这炎热的天气多出了一股透心的清凉。

刘暹正着单衣靠在帅椅上闭目养神。他头上缠着几圈的白纱布,中心隐隐染着红色,活像个印度阿三。外人猛的一看,谁都会以为他受伤了,就是越南的那些重臣和嗣德帝本人,也都是如此认为的。

只有霍广成等心腹亲信知道,刘暹纯粹是装伤,为此还剃了个秃瓢。

不过就是霍广成这个老表,都不清楚刘暹这么做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