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年的四月份,安德海借口预备同治帝大婚典礼,得了慈禧太后的恩准,出宫到江南置办龙袍、预备宫中婚礼所用之物,其真实目的当然是想趁机敛财。而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安德海行至山东泰安时,被淮系大将,时任山东巡抚的丁宝桢以太监出都门违犯大清祖制为由。压至济南砍了脑袋。此事轰动朝野,丁宝桢遂为世人称道。但慈禧太后可就脸面无光的很。
安德海是慈禧太后的心腹亲信,辛酉政变中充当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訢之间的秘密联系人,为这个叔嫂集团最终上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被晋升为总管大太监。在朝中声名显赫。
就这样的一个人物,被慈禧太后亲口恩准出宫办差的安德海,最后以这种极不体面的死法走完自己人生最后的路程,慈禧太后要不恼火之极她就是圣人了。
或许于同治皇帝更似一对母子的慈安太后,也不待见安德海,但她同样明白自己的威严与慈禧太后是休戚与共的。慈禧颜面受损,就也等于自己的面子给人扫了。
现下慈禧这明显要给曾国藩难堪的动作,慈安并没有拖后腿。而是绝对的支持。
两宫太后更恼怒丁宝桢和淮系,但是直接发作丁宝桢是不可能的。这只能让朝野诽议,让自己更被朝臣轻看。李鸿章又已经杀到了西南,正跟石达开斗的难解难分,能拿来出气的,环看北京周边,曾国藩就是最后的一个。
恭亲王与三位洋务派的军机大臣共见曾国藩,与他接风洗尘。真心说的不是洋务运动,也不是眼下举国关注的西南战事和甘肃战局,只是给足了曾国藩颜面,要他明日两宫召见的时候能忍住气。
次日宫门前头。曾国藩乘轿来到景运门外,内廷官员在门边恭迎。景运门的右边是乾清门,这是内廷的正门。清朝从顺治到道光,这里是历代皇帝御门听政的地方,咸丰以后则多改在养心殿。现在两宫太后也在养心殿。
乾清门的右边一直到隆宗门,有一排矮小的连房。连房西头是内务府大臣办事处,东头是侍卫的值宿房,中间是军机处。此刻,这里已端坐几位当朝核心人物。
曾国藩尚未走到乾清门,军机大臣文祥、宝鋆、沈桂芬、李鸿藻便闻声而出,一同把他迎进军机处。
咸丰二年曾国藩离京,当时文祥任工部主事,宝鋆任翰林院侍读学士,沈桂芬为翰林院编修,李鸿藻刚在这一年被点了翰林。
论职务,四人都在曾国藩之下;论科名,除宝鋆与之同年外,其他也都是晚辈。四个军机大臣在曾国藩的面前甚是谦恭。
李鸿藻是顽固派的代表人物,但是近日对于曾国藩也是礼敬有加,他也是清楚曾国藩今日要受到的折辱的。
五人正说得投机,外面报恭亲王到。曾国藩等一齐走出门外。
军机处五大臣外加天下督抚之首的直隶总督,整个满清建制下的六位最重要的大臣悉数聚到。内廷的两宫太后没再多拖延,立刻派太监宣旨叫起。
曾国藩离京十八年,中间回北京城只有一次,就是去年他从两江任上离职,调直隶总督的时候入京谢恩。
那个时候他见过一次同治帝,也见到了慈安、慈禧两宫太后。
说真的,曾国藩对同治帝挺失望的。都做了年皇帝了,纵然大事都有两宫太后做主,人也该有一些皇帝样儿了吧至少几句面上的套话总可会说得上的吧毕竟我大清是有一个千古一帝做那先例呢。
现在国家多难,人心涣散,正需要一个能用强力扭转乾坤的帝王。可同治帝呢在曾国藩的印象中就是一个自始至终冲默不语,未出一字纶音的闷葫芦。十四岁的孱弱天子看来并不是第二个圣祖爷。
而更让曾国藩暗自忧心的是,如今的两宫太后,尤其是好揽权的西太后,可不是同治前三个年头的西太后了。九年的时间早已让慈禧太后成长成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更在朝野上下建立起了威望,拉起了一票党羽。
母壮子弱,如吕后惠帝呼
曾国藩倒是不会往武则天身上去想慈禧。满清天下的态势和其权力结构,决定了慈禧篡位的不可能。而且慈禧的三个亲兄弟皆非有才之人,家族势力不昌,慈禧也根本不允许他们抛头露面,这一点上甚至还为她在宗室里赢得了不小的支持。
恭亲王、曾国藩六人到了东暖阁门边。太监刚进去,里面就传出了一句清亮动听的女人声音:“请恭王爷他们进来吧”
曾国藩知道这是东太后的金口,下意识地正了正衣冠,挺直身躯。两个太监打起明黄缎棉帘,恭亲王第一位,为旗人军机领班;曾国藩不是军机大臣,却排在了李鸿藻、沈桂芬的前头,为汉人军机领班。去年他进京时候觐见同治皇帝和两宫太后,受到的就是这般礼遇。现在李鸿藻、沈桂芬依旧愿附骥后。
弯腰进门,走前两步,六个人齐齐的双腿跪下,叫呼道:“臣xxx恭请圣安”
“众卿家免礼。”又是一句好听的女人京腔,只是音色比先前一句柔和些。
如果不是曾国藩没曾见过两宫太后,直会以为前头那一声乃是慈禧太后,后头这一声是慈安太后。毕竟慈安太后待人宽厚,这一点天下人都有所耳闻。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声音柔和的这位才是女强人慈禧。
曾国藩站起身来,抬眼看全了布局,还是去年自己觐见时候的老样子。皇上端坐在正面宝座上,身材似乎比去年更见瘦弱,面孔也苍白,一脸稚气,眼睛望着远远的门帘子,并不看他们。刚才说话的太后坐在北面,南面也坐着一位,两宫太后前面都放着一层薄薄的黄幔帐。
慈安太后坐南,慈禧太后坐北。这是天底下所有三品以上官员都清楚知道的一个事实。
“六爷,景廉前日子使人送来了新疆的捷报。刘暹在一个叫阿布河的地方打了个大胜仗。消灭阿古柏上万主力,现在全盘拿下了叶尔羌,已经开始着手喀什的攻势了。”
“我和姐姐都是妇道人家,这战局军事的,也看不明白。今个啊,让你们来就是为了听你们说道说道,新疆的战局究竟能好转成什么样再有一个就是,什么时候新疆的乱子能平镇下。
听说俄人近期老在总理衙门闹嚷,六爷该是深有体会的。新疆挨着俄人的口边儿,什么时候能镇下倒是不急,但可别让俄人再咬了一口去。像黑龙江那边样儿,可是不行”
“还有英国人。上万支洋枪啊,数十门洋炮”
说话的是慈禧太后。
曾国藩心里真真儿的给慈禧太后竖了个大拇指。这满京城的八旗子弟、大小京官儿,或是赞赏刘暹能战,或是打趣自己偷鸡不成蚀把米,有几个人能真正看清楚新疆的危急的
第一百八十四章政治的智慧
自刘暹阿布河一战得胜后,阻碍新疆完整归回到北京制下的因素,阿古柏已经从头一位降到了第二位,甚至是第三位了。
他现在在北京方面眼中的分量都不比乌鲁木齐的妥明重
沙俄和大英帝国才是如今新疆能否完整收复的最大阻碍因素之二。
如果不是收到刘暹送递的奏折,北京根本想不到远在内陆的新疆,英国人竟然也插进了一手。就像慈禧太后说的那样,上万只洋枪和数十门洋炮,再不知轻重的人也知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