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五,刘暹进军抵到孝感,同屯兵黄州府的僧格林沁取得了第一次联系。僧格林沁派来的信使向刘暹通报了此刻的鄂东皖西的战局,清军势大,整体占优。但捻军二十余万人,破蕲州,克商城,转战六安府,尚有纵横之地。
孝感城外的大军营地,大帐中。脸色阴沉的刘暹浑身散发着一种冰寒窒息到极致的冷酷,大帐的帘门还在浮动,僧格林沁派来的信使刚刚离去。
军案上的青玉镇纸被他紧紧地攥在手心,指骨发白。
紧绷的铁青面容不知道过了多久才有了一丝缓和。“好,好个僧格林沁。狗玩意,活该你被人砍死”
竟然要自己停兵孝感,美其名“守备后路,隔绝省治”,也就是守备武昌。都t什么玩意儿老子可是辛辛苦苦赶了一个半月路来到的啊竟然为了战功就把自己晾在一边了。
僧格林沁真以为自己就什么都不知道
刘暹气的牙口紧咬,咯吱咯吱的响。他可是后世人,后世人最明白情报对战争的作用。早在大军准备东向的时候他就派情报处往湖北打探消息了。
捻军由河南入皖西,多月来已经寥无收获。因为长期鏖兵,居民逃往殆尽,军需供给不上,皖西已经不是昔日的皖西了。
张宗禹拿下商城后,意图入鄂豫界上的松子关,北上夺叶集取粮秣辎重,再转战六安。意想不到河南的张曜已扼守金家寨,张宗禹派红旗旗主刘守义攻金家寨未能夺路,遂改道走流波,可在流波尚未立稳足,安徽提督张得胜从六安杀来。
张宗禹只得引军东向,意图霍山。到了诸佛庵,张得胜尾击其后,前面霍山清军也已摆开阵势迎战,捻军处于首尾受敌之境。张宗禹攻不下清军的据点城市,取不到粮秣补给,全军可能都将不战自溃,乃引军南进取英山。可是在黑旗旗主牛宏升抵达漫水河时,僧格林沁的满蒙八旗骑兵已经驻到了中界岭,阻其前进。张宗禹亲领一军探路,由道士冲出两河,试图取道西界岭袭英山。但那里同样也有清军把守,遂驻军长山冲,距西界岭十里,距漫水河三十里左右。
现在的清军已经形成了对捻军的包围:西北是张曜豫军、张得胜,东面是英翰、郭宝昌,南面是是僧格林沁。捻军约15万人被困在黑石渡钓鱼台道士冲漫水河这一线,约百里地带。
虽然清军现下还根本吃不了张宗禹,但明眼人都清楚,战略优势在清军。僧格林沁只需要保持住战略的优势,就是对耗,也能把张宗禹磨得没脾气。
这份大功,别说是清军了,就是八十年后的光头军,也会做出如僧格林沁现下一样的决定吧。
但这事儿刘暹可不会给仇人着想。他只有满腔怒火,对僧格林沁是恨到骨子里了。
但这一刻似乎老天爷都在给刘暹做对。就在他想着,设计着,该怎么着才能给满清添添堵,而又不暴露自己的时候,猛的一个巨大的好消息从东面传来。整个战前清军,如是打鸡血一样,瞬间精神亢奋
天京攻克了,天京攻克了。幼天王和李秀成被俘
湘军数年之功,终于竟成。似也代表着天命大清,祸患我大清十四年江山的长毛之乱,看到了结束的真正尽头。
英山、霍山等地的清军激动非常,士气几何式的跳增着。
都不带刘暹从震惊中反应过来,东西南,七八万清军步骑大军就向着捻军发起了强烈非常的猛攻。
这是一场全面攻势,在西线流坡一带,在东线黑石渡一带,在漫水河,在钓鱼台,在道士冲,在长山冲
清军、捻军二十余万人马拼死缠杀。刘暹派出的探报回禀,只僧格林沁部一日就亡战马三百余匹,至于人员死伤多少,混在长夫之中的探子就无从得知了。
激战一直持续到六月的下旬。因为天京被克的激励,而像癞蛤蟆一样鼓起无尽勇气的清军终于消停了,他们恢复了正常。
两三万人的死伤,也如一盆冷水浇醒了僧格林沁等人。
让他们意识到,捻军战斗力还强,强攻恶战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还不一定能取胜。
刘暹愉快的心情也终告一段落。这几天里,他每日看着各部清军损失的估量数字,心情那是一个欢愉。连僧格林沁之前给他的气都全出了去。
时间进入到七月,天气热的厉害。刘暹的队伍依旧屯驻在孝感。
僧格林沁并没有因为前线军队损失的厉害,就放开口子让刘暹来插一脚。虽然这段日子里,刘暹军作训展开,兵丁建勇,就给人一种强军印象。
刘暹也没向僧格林沁露出半点向往。他在幸灾乐祸之余,目光已经看向了汉口。并且穿越两年以来,第一次接触外国人。
第二次战争失败给中国的打击之大是难以想象的。英法美俄不仅在中国身上割走了大块的利益,更将自己的触角深入了长江中游。
比如说汉口,作为开放口岸之一,这里已经频频有蓝眼睛高鼻梁的外国人出现。
第九十三章西医、军医、洋大夫
刘暹就把自己的目光盯向了其中的美国人,因为老美自己的南北战争正在进行着。
那场开始于三年前的战争,乃是工业革命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双方参战的350万人中绝大多数为志愿兵,战斗意志坚定,战争造成了过百万士兵的伤亡。平民更是不知道有多少遭殃。
这场战争确立了战术、战略思想、战地医疗等诸多现代战争标准,也流干了美国的血。
十年前,好歹还有能力黑船来袭,打破日本国门的美国人,现在于东亚一带的话语权已经低下到了极致。在中国的能力仅限于打酱油一级,跟澳门的葡萄牙近乎相等。只能像一只秃鹫一样,跟在英法的屁股后面,吃吃腐肉。
刘暹要与西方接触,实力低微的美国自然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何况此时的刘暹所需要的西方舶来品仅限于医疗,限于外科手术,美国偏偏却是在华诸强中医疗发展最好的存在。
早在第一次战争前的道光十五年,也就是西元1835年,美国公理会派遣的传教医师伯驾在广州新豆栏就开办“眼科医局”又称新豆栏医局,设有接待室、诊断室、配药室、手术室、观察室,能容纳200人候诊。由于医术先进,免费为穷人治病,求医者日益增多,在当地影响甚大。而广州眼科医局也就是后世的广州博济医院的前身。
刘暹不知道眼科医局与博济医院的关系,但一些事情只需要去打听就能知道。第二次战争时期,医局焚于战火。两年后,主管嘉约翰在南关增沙租一华人住宅,改装为医局,次年5月重新开业,并正式定名为博济医院,可谓是这个时代中国规模最大、影响也最大的西方近代医院。
到了现在,博济医院的主治范围已经从眼科扩展内外科、骨科、皮科和牙科方面,手术包括肿瘤、膀胱结石、乳腺疾病和坏死性骨骼切除等。拥有同时代西方医学中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