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执宰大明 > 分节阅读 948

分节阅读 948(2 / 2)

按照规定,都察院审理的案子在案子审结后要把案情向上禀报,王文当时汇报的上司正是王文。

王文虽然看出了贺氏一案有着颇多疑点,但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并没有理会,如今倘若追责的话王文也难辞其咎。

“贺氏一案现在已经不再是一起单独的人命官司,涉及到了咱们都察院的颜面,皇上已然关注此案,故而本王希望能将其妥善了结。”李云天抬头望了一眼王文,不紧不慢地说道,“王大人,既然这件案子是你督办的,那么就有始有终,把它查个清楚。”

“下官遵命。”王文闻言顿时感到一阵郁闷,不无无奈地向李云天躬身说道,他本想驱邪避凶,不成想却招惹来了一个大麻烦,谁都知道薛瑄入狱一事不简单,有锦衣卫横在中间恐怕他有力也使不上。

与此同时,王文不由得在心里恨上了薛瑄,如果不是薛瑄多管闲事的话他也不会沦落到如今这个地位,而且还恼怒薛瑄故意找都察院的麻烦,京城的案子多了薛瑄为何盯着贺氏一案不放

“本王会亲自督办,以给皇上一个交代。”李云天见王文脸色沉郁,知道他心中肯定郁闷之至,随后放下手里的茶杯沉声说道。

由于正统帝已经关注了贺氏一案,所以李云天肯定要亲自介入否则就是对正统帝不敬了。

另外,身为都察院的一把手,面对都察院招惹的麻烦他当然义无反顾地要出手解决,否则何来的上位者的担当,归根结底都察院的颜面也就是李云天的脸面,他不得不出面来解决这个麻烦。

王文闻言先是一怔,接着心里松了一口气,脸色变得舒缓下来,有李云天坐镇的话事情就变得简单了许多,锦衣卫的那些人再跋扈也不敢对李云天不敬。

“忠王爷,皇上有旨。”就在李云天与陈智、王文等人听着郑祥汇报贺氏一案案情的时候,一名宫里的宦官手里托举着一道圣旨走进了房间,尖着嗓子向李云天说道。

李云天闻言不由得怔了一下,没想到正统帝此时会给他传旨,连忙领着陈智和王文等人跪接圣旨,考虑到京城当前的局势,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正统帝的这道圣旨跟贺氏的案子有关。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贺氏杀夫一案案情复杂,牵连大理寺左少卿薛瑄受贿一事,影响重大,故而朕责成忠王会同司礼监和三法司共审此案,查清缘由,不得有误钦此”

那名宦官随即打开圣旨,尖着嗓子抑扬顿挫地高声念了起来,随后把圣旨合上躬身递给了李云天,满脸堆笑地说道,“小的走得时候皇上特意嘱咐,忠王公务繁忙,此案不必操之过急。”

“臣谢主隆恩。”李云天闻言眉头微微蹙了一下,接过圣旨后高声谢恩,看来这次薛瑄难逃一劫。

虽然正统帝在圣旨里让李云天查清贺氏杀夫案和薛瑄受贿案,看似想要查清这两件案子,但又让那名宦官传口谕不要操之过急,这就使得正统帝的表述显得有些前后矛盾,如果正统帝不着急这两起案子的话为何如何匆忙就下来了这道圣旨

不过,如果注意到圣旨里提到司礼监的话,那么李云天心头的疑问就迎刃而解了,司礼监的首领是王振,而薛瑄入狱可以说与王振有着莫大的干系,正统帝此举将使得薛瑄无法从这起受贿案中脱身,很显然王振肯定会从中作梗的。

对此李云天并没有什么好办法,王振这次可是奉了皇命来督办案子,从某种意义上其言行代表了正统帝,李云天不得不对其进行妥协,否则势必遭到正统帝的嫉恨,这可是他不愿意看见的一幕。

“王爷,皇上的这道旨意下的也太快了吧”等那名传旨的宦官离开后,陈智不由得来到李云天的身旁,皱着眉头说道。

按理说,正统帝已经派人把薛瑄的奏章给李云天送来,已经有着让李云天处置贺氏一案的寓意,好像没有必要下这道旨意,而且还算上了司礼监。

按照大明的定制,司礼监并不是大明的司法衙门故而没有审案的权力,最多也就是派人去听审案子,然后把案子向皇帝禀报,直接参与审案的现象非常罕见。

毕竟现在不是明朝中后期宦官篡权的时候,宦官们还没强势到压制住外臣,进而为所欲为的地步,很多朝廷的规矩都要遵守。

可正统帝这次下旨竟然把司礼监也算在圣旨上,要起与三法司共同审案,这样一来就赋予了司礼监的太监审案的权力,使得其不再是案件审理中的配角。

“天威难测。”李云天隐隐约约地意识到正统帝对贺氏一案的态度好像发生了变化,他不便于说破,唯有笑着回答了陈智。

“王大人,本王就赵家的那些街坊以及赵都指挥同知的同僚交给你了,务必要从中审出蛛丝马迹

随后,李云天的视线落在了神色复杂的王文身上,不动声色地叮嘱道,身为大明亲王后他已经不方便再审案子,故而自然要通过王文等人来暗中掌控案子的进展。

“王爷放心,下官一定不会让王爷失望。”审理这些贺氏一案中的小虾米可难不倒王文,再怎么说他也是都察院的左副都御史,有着丰富的审案经验,闻言想李云天一躬身,沉声回答。

这并不是李云天不想让王文审贺氏等相关的涉案人,由于贺氏等人现在被关进了锦衣卫的诏狱里,现在正统帝的态度不明故而不方便派人去要人。

不过,也不要小看了贺氏的那些街坊邻居,以及死去的赵都指挥同知的同僚,从他们那里肯定能有意想不到的巨大收获。

在李云天看来,贺氏杀夫案中有着许多的线索可以寻找,并不一定非要从贺氏等直接涉案人的身上入手,从一些间接人士那里往往能有意外的发现。

薛瑄入狱后,内阁首辅杨溥和礼部尚书胡滢等文官集团的领袖纷纷进宫求见正统帝替薛瑄鸣冤,认为薛瑄乃正人君子不可能做出收受贿赂这种龌龊的事情来,一定是有人从中栽赃陷害。

在一波又一波前来乾清宫觐见的大臣狂轰滥炸下,正统帝被弄得头昏脑胀,唯有强打起精神面对着那些慷慨激昂的大臣的说教,说什么“亲君子疏小人”、“谏者无罪”等等,就差指着鼻子呵斥正统帝是个昏君。

正统帝心中暗自感到恼火,不过那些正义凛然的大臣都是朝中重臣,而且又是打着忧国忧民大义的旗帜,这使得他唯有强行压抑着心头的怒气,如果洪武皇帝和永乐皇帝在的话朝中的这些文臣岂敢如此无礼。

归根结底,作为一名少年天子,正统帝的实力和权威还是有些弱,因此未能威慑住朝中的那些权贵,君权和臣权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利益体,一方强势另一方必定低落。

等那些文官走后,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