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执宰大明 > 分节阅读 440

分节阅读 440(2 / 2)

“皇上,户部在两淮盐务上虽有失察之责,但自隋唐户部设立起就掌管天下的收纳与支取,其运作早已形成定制,倘若将收纳之权从户部分离必将影响到各地衙门户房的运转,户房是地方衙门六房之首,倘若有变地方事务定然不稳。”

胡滢率先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连忙向宣德帝一躬身,高声给户部辩解,“皇上,依臣来看勿需大动干戈,税局与户部都是大明的衙门,倘若税局能在收纳中做到吏治清明,那么户部自然也能做到”

李云天闻言嘴角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胡滢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同样作为大明的衙门,要是户部的官员贪墨,那么税局的官员自然也一样会贪墨。

“皇上,臣觉得胡大人言之有理,设立税局事务繁杂,实非良策。”

“皇上,税局犹如镜花水月,无法清除贪墨之风。”

“皇上,税收乃我大明国本,轻易动之不得,望皇上三思。”

随即,大殿里六部阵营的官员纷纷出班反对设立税局,七嘴八舌地上奏,这使得现场的局势变得有些混乱。

“肃静”宣德帝见状眉头微微一皱,伸手一拍龙椅上的扶手,高声喝道,“吵吵嚷嚷得犹如街市上的菜贩,成何体统”

太和殿立刻沉寂了下来,众臣纷纷躬着身子等待宣德帝的训示,令场面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寂静。

“胡大人,正是因为贪墨之风无法根除,故而朕才防患于未然分开收纳与支取之权,如此一来双方相互制约才能避免再度发生两淮盐道这样的大案。”

沉吟了一下后,宣德帝伸手指着那两个箩筐里的账册,神情严肃地向胡滢说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胡滢闻言脸上流露出尴尬的神色,一时间难以辩解,万一激怒了宣德帝的话保不准会对账册里收受了两淮盐道和盐商总会钱财的官吏下手,届时六部的损失无疑将更大。

“税局设立后,地方衙门户房将只负责征收农税,商税改由税局收取。”

见胡滢沉默不语,宣德帝望着大殿上的众臣沉声宣布,“另,太祖皇帝体恤民生,故而将商税定为三十税一,不过现在看来太祖皇帝的良苦用心无疑付诸东流,据朕所知江南不少商贾像盐商一样生活奢靡并且贿赂官府的官吏,故而朕决议提高商税,并设立大明商局来管理天下商务。”

“镇武侯精通商事,因此朕决意由其担任商局司局一职,商局暂归讲武堂,待日后再定其归属。”说着,宣德帝望向了李云天,宏声说道。

大殿上的官员不由得面面相觑,宣德帝安排好税局的相关事宜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是设立商局并增收商税则令人倍感意外,从洪武帝开始大明的君王就轻视甚至打压商业,故而有了三十税一的税收政策,谁也没有想到宣德帝会一反常态地对商业重视起来,着实出乎人们的意料。

不得不说,商局的归属还真的不好确定,按照大明士农工商的社会排名,商人处于社会的底层,士大夫们耻于与其为伍,故而无论是内阁还是六部都不想将与商人们打交道的商局纳入麾下。

因此,这样一来讲武堂倒成为了商局的最好归属,毕竟大明的武官对商人不像文官那样排斥,故而可以将其接纳。

当然了,商局和税局、两淮盐局一样,都是李云天给宣德帝出的主意,在李云天看来商局在三者中是重中之重。

大明并没有专门管理商业的机构,商局的出现无疑填补了这个空缺,李云天可以通过商局来规范和引导大明的商业市场,同时也能对商人的利益进行保障,以推动大明商业走向繁荣,使得大明的商贾逐渐告别手工作坊生产向大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第631章分化

“皇上圣明,高瞻远瞩,臣自愧不如”就在太和殿上一派沉寂的时候,一个洪亮的声音忽然响起,只见大殿右侧队列前方的福王冲着宣德帝一拱手,躬身说道。

“皇上圣明,臣等自愧不如”听闻此言,现场的文武百官纷纷回过神来,齐刷刷躬身恭维宣德帝,很显然宣德帝心意已决户部被分权的事情已经无法更改,六部的那些堂官唯有被动接受。

“来人,将这些账册搬到殿外焚毁”宣德帝环视了一眼殿内的文武百官,嘴角流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随后面色一整,伸手指着那两筐账册沉声说道,“往事已逝,朕不想再翻什么旧账,希望诸位爱卿明白朕的苦心。”

“臣等惶恐”殿内众臣很显然没有料到宣德帝会烧了那些账册,先是一怔随后再度躬身说道,很显然宣德帝不想再在两淮盐道一事上纠缠,也是给诸位官员一个警醒。

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宣德帝的这一招恩威并施可谓恰到好处,即便是六部的官员对内阁分了户部的税权感到不满也无可奈何,倘若此时提出异议的话岂不是逼着宣德帝彻查那些账册

换句话来说,随着那些账册被焚毁的不单单是六部官员在两淮盐务上的那些龌龊事,与此同时税权也将正式脱离户部,这使得六部官员们心中是五味杂陈,也不知道是喜还是忧。

等那些账册在殿外的台阶上被付之一炬后,大殿内里紧张压抑的气氛顿时缓和了许多,宣德帝让司礼监秉笔太监宣布了北征鞑靼的时间,他将在四月中旬率军十五万御驾亲征,随行的文武百官名单也被公布。

宣德帝离京期间,内阁首辅杨士奇、吏部尚书蹇义和忠国公周征将协助太子监国,小事裁决,大事派八百里加急奏报。

在平定汉王叛乱中立下大功的兴平侯赵勇被宣德帝任命为此次北征的先锋官,届时将统军三万给宣德帝在前方开路,永平伯杨威担任押粮官,率军两万确保大军的粮草供应。

英国公张辅和内阁次辅杨荣率领百余名文武大员在宣德帝身旁护驾随行,其声势之浩大远超李云天当年随永乐帝的最后一次北征。

朝会结束后,六部堂官皆面无表情地离开了太和殿,内阁阁老们则谈笑风生,双方的境遇可谓泾渭分明。

此次朝会内阁在与六部的较量中大获全胜,不仅夺得了两淮盐务的掌控权而且还拥有了大明的税收大权,再加上潘兴民、张韬和秦克三人分薄了六部的实力,进而一举扭转了内阁先前对六部的劣势。

自此,内阁与六部之间逐渐形成了均势,双方很难再将对方在朝堂上压制。

李云天被众人簇拥着出了太和殿,此次朝会李云天的收获最丰,不仅官职得以升迁而且还得以执掌大明新组建的商局和税局,风头一时无两。

虽说大明税局划归在了内阁的名下,但满朝文武都清楚内阁的阁老们并不善于商务上的事情,毕竟阁老们一直在京师任职没有担任过地方官,组建税局的事情自然而然要落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