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执宰大明 > 分节阅读 298

分节阅读 298(2 / 2)

山下元道顿时怔在了那里,他的脑子完全跟不上李云天这种可谓是跳跃式的思维,先是表示海禁令不妥,接着说到了南洋的贸易,现在又提及了祭祖,使得他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完全猜不到李云天这次宴请他意欲何为。

况且,李云天的这个问题山下元道也不好回答,他现在的身份是倭人,而李云天口中的祭祖很显然指的不是他在倭国的事情,这让他左右为难,进退维谷。

山下元道清楚,李云天之所以要支开那些骁武军的军士单独见他,是有事情要跟他说,如今李云天冷不丁地打探他的底细,使得他不由自主地就起了戒备的心理。

说到底,李云天是官而山下元道是走私商,现在并不信任李云天,一旦李云天清楚了他的来历而翻脸的话,那么他不仅成为砧板上待宰的鱼肉,而且也会害了家人。

根据洪武帝颁布的大明律,山下元道这种假扮倭人经商、并且向倭寇交纳过路费的行为会被视为勾结异族谋反,将被株连九族,这也是他费尽心机隐瞒身份的原因。

不过,山下元道清楚李云天早已经看穿了他的身份,这次又是单独宴请他,他要是不向李云天坦白的话必定会引发李云天的不满,使得李云天心生怨隙,后果难以预料。

“大人恕罪,小民罪该万死”留给山下元道权衡利弊的时间并不多,面对着目光炯炯地瞪着他的李云天,山下元道把心一横,起身跪在了李云天的面前,以头触地向李云天请罪,原本半生不熟的江南话变成了流利的宁波话。

“罪从何来”李云天见状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丝笑意,不动声色地问道。

在他看来山下元道不仅是个聪明人,而且行事果决,这或许就是其能从海盗手中逃脱的重要原因,也是他所需要类型的人。

“大人,小民名叫赵元才,浙江宁波府人士,因为受生计所迫,故而冒充倭人前往南洋经商,触犯了大明的律法,请大人恕罪。”山下元道的额头贴在地板上,一五一十地交待了他的出身。

“山下元道,现在还没喝酒你怎么就醉了,说起了胡话来,你是倭人,纵然仰慕我大明天威,也不至于编造这么一番理由来取悦本官,以后这番话可不要再向外人说了,免得被别人误会。”

李云天闻言脸上的笑容更加浓厚,端起桌上的酒杯说道,“来,你与本官喝上一杯,然后给本官讲讲历次南下经商的趣闻。”

跪在那里的山下元道正提心吊胆,不知道李云天会如何对待他,猛然听见李云天这番轻描淡写的话,心中顿时大吃了一惊,下意识地就抬起头,嘴巴微微张着,神情愕然地望着李云天,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李云天竟然会否认他的真实身份。

“小人刚才一时糊涂,说起了醉话,多谢大人提点。”

见李云天面带微笑,山下元道心中顿时会过意来,李云天此举很显然是不想追究他假扮倭人一事,心中不由得又惊又喜,连忙咚咚咚地给李云天磕了三个响头。

“小人这条命是大人给的,以后就是大人的了,必以大人马首是瞻,如有二心,五雷轰顶”随后,山下元道起身,双手端起酒杯,躬着身子,毕恭毕敬地向李云天说道。

此时此刻山下元道已经回过味来,李云天如此善待于他很显然是想要收他为己用,他岂能不识时务

再者说了,如果能攀上李云天这个后台,他以后也就有了依仗,在大明做生意的时候不用再怕受到地痞和官府的勒索和刁难,可谓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大好事。

“你的命是你自己的,除了皇上外不属于任何人。”李云天闻言笑了起来,冲着山下元道一举手中的酒杯,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是,大人教训的是。”山下元道连连点着头,也跟着喝干了杯中的酒,心中对李云天的话却不以为然,认为李云天不过是客套而已,他跟宣德帝八竿子也打不着,自然是跟着李云天卖命了。

随后,山下元道殷勤地端起酒壶给李云天倒着酒,两人边喝酒边聊起了南洋商贸的事情,现场的气氛融洽、轻快。

第425章小琉球倭患的由来二更

经过与山下元道的交谈,李云天知道了早上在海面上追击山下元道的海盗身份,是小琉球鸡笼山的倭寇。

小琉球是明朝对台湾的称呼,与之相对应的是大琉球,也就是琉球群岛。

由于台湾在东汉时被称为夷洲,故而台湾海峡此时被人们称为夷洲海峡,是明代三大著名海峡之一。

明代的三大著名海峡由北向南依次是鞑靼海峡、夷洲海峡和琼州海峡。

夷洲海鲜和琼州海峡被后人所熟知,而鞑靼海峡知道的人则少之又少,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皇俄国于186年逼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将鞑靼海峡两岸据为己有。

鞑靼海峡因鞑靼族而得名,鞑靼是俄罗斯人对中亚和北亚许多亚洲游牧民族的统称,将其东面的库页岛与西面的亚洲大陆分开,连通北面的鄂霍茨克海和南面的日本海,拥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

此时,小琉球是倭寇、走私商和逃犯的乐园,倭寇将其作为劫掠海上客商和袭扰大明东南沿海的基地。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形,是因为洪武二十年的时候,明太祖对袭扰东南沿海的倭寇实行了坚壁清野的政策,下旨撤销了管辖小琉球事宜的澎湖巡检司,将小琉球的居民内迁到了临近的漳州和泉州。

直到嘉靖四十二年,明廷才恢复了澎湖巡检司,再度管辖小琉球的军政事宜。

据史料记载,海寇利用海风之便肆意在大明富庶的东南沿海掠夺,来如群狼,去如飞鸟,令驻防的明军防不胜防。

而小琉球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就成了倭寇前往东南沿海劫掠的必经之地,倭寇不仅在东南沿海劫掠,还在孤悬海外的小琉球大肆掠夺,使得小琉球成为倭寇劫掠的重灾区。

一些为躲避元末明初战乱而选择前往小琉球避难的百姓万万想不到他们会遇上了倭祸,可谓倒霉透顶,欲哭无泪。

洪武帝为了解决倭寇的问题,先是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数次派使者出使日本,不过日本当时处于南北朝时期,南北两派的通知者相互推诿,使得洪武帝的这一努力宣告落败,故而改用武力来剿灭倭寇。

当年,大明闵浙巡抚汤和曾经向洪武帝奏报,倭寇每次侵扰福建、广东等地,必会去小琉球补充淡水和粮食,而小琉球兵少势孤、移民众多,因此逐渐成为了倭寇的聚集地。

这使得洪武帝认为小琉球是东南沿海倭寇屡禁不绝的罪魁祸首,因此发布了禁海令,想要隔绝倭寇与东南沿海的联系。

可惜的是,洪武帝的这一措施不但没有杜绝倭患,反而使得不少东南沿海的百姓为了生计成为了海盗和走私商,进而加入了倭寇的行列中。

而且,由于小琉球成为了倭寇的补给基地,这使得倭寇机动性非常强,他们时常派人到沿海城市窥探虚实,一旦发现机会就蜂拥而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行劫掠,等当地驻军赶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