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你的手艺这么好”李云天做了几个普通人家的家常菜,看上去卖相不错,雷婷夹了一筷子青菜尝了尝,忍不住夸赞道,青菜炒得火候刚刚好,清脆爽口,非常好吃。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李云天笑了笑,作为一名成功的商界骄子,他以前对美食可是相当有研究,自然也就有了一手好厨艺。
或许是饿了,又或许是第一次平常到李云天别具一格的厨艺,雷婷晚饭的时候大快朵颐了一番,甚至打了一个响亮的饱嗝,然后满脸通红地捂住了嘴巴,显得十分尴尬。
与此同时,威国公府。
宽敞的客厅里,一群衣着华贵的男子围在酒桌前觥筹交错,谈笑风生。
首位坐着的是一名二十多岁、身穿滚龙袍的青年,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眉宇间与永乐帝有着几份相似,言谈举止中透露出一股凌人的傲气。
“世子殿下,恐怕这是本公最后一次这样称呼世子殿下,等王爷登基,世子殿下可就成为了太子。”青年右侧是一名国字脸中年人,有着黝黑的皮肤,笑着向青年说道。
“威国公此言可有僭越之嫌,现在遗旨未到,谁来一承大统还尚未可知。”青年闻言笑了起来,他就是汉王朱高煦的次子,汉世子朱瞻圻。
国字脸中年人自然就是威国公鲁仲乾,后军都督府的左都督。
“肯定是王爷了,王爷靖难的时候立有大功,这天下本应该就是王爷的。”这时,坐在朱瞻圻左侧的瘦长脸中年人宏声说道,“除了王爷,本侯谁也不服”
此人是武宁候冯长安,左军都督府右都督。
在五军都督府中,左军都督府和后军都督府的战斗力是最强的,而且在京城的京卫也是最多,故而鲁仲乾和冯长安自然要分坐在朱瞻圻的左右。
“对,除了王爷,有谁配执掌大明江山”在座众人闻言,纷纷高声附和着冯长安。
“倘若父王登基,在座的诸位都是从龙的功臣,父王定然不会忘记大家。”朱瞻圻的嘴角流露出一丝得意的神色,举起了手里的酒杯,抛出了一个巨大的诱饵。
“愿为王爷效命”在座众人纷纷举起酒杯,异口同声地喝道。
“威国公,听闻忠勇侯的女婿从北征大军中失踪,下落不明,现在可有他的消息”喝完了杯中的酒后,朱瞻圻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问向了鲁仲乾,现在可是非常时期,不能出丝毫纰漏。
“世子放心,本公已经在返京的途中设置了重重关卡,保管一只蚊子都无法飞过来。”鲁仲乾躬身回道,“另外,犬子天行已经在京城安排了人手,只要他在京城出现立刻通报。”
“据闻此人北征之时深受皇爷爷的器重,时常招入御辇中伴驾,记录皇爷爷的日常事宜,如今他忽然失去了踪迹,实在是令人不安。”朱瞻圻放下手中的酒杯,皱着眉头感慨了一句,“如果忠勇侯能认清形势,那么此时京城大局已定”
“世子,不过一个小小的御史而已,能翻起什么大浪来”冯长安不屑地冷哼了一声,他与周征素来不和,大大咧咧地说道,“只要遗诏一到,那么天下就是王爷的了。”
“武侍郎、秦侍郎、范御史,届时朝堂之上还要仰仗三位。”朱瞻圻也觉得自己有些过于敏感,笑着望向了坐在对面的三位文臣模样的人。
“世子言重了,这些是下官的份内之事。”坐在中间的一名粗壮中年人向朱瞻圻拱了一下手,笑着回答。
他是兵部右侍郎武通,左侧坐着的是刑部左侍郎秦永祥,右侧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范彬,兵部、刑部和都察院不折不扣的三大堂官。
如今是大明改朝换代的关键时刻,京城各大部院的堂官们自然不会铁板一块,有些人为了日后的前程考虑,自然会在心中打起自己的小算盘,投靠实力占优的汉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等到汉王矫诏时,有武通、秦永祥和范彬在朝堂上为其摇旗呐喊,既会使得文臣们的士气大受打击,也增加了汉王登基的正统性。
朱瞻圻对武通的回答很满意,脸上流露出得意的神色,现在不仅京城的大多数勋贵都支持汉王,而且文臣中也有不少人暗中投诚,想要谋个好出身。
届时只要朱高煦手握遗旨进入紫禁城登高一呼,必将继承大统,而他就是大明的太子,未来的储君。
值得一提的是,在座的众人中,像鲁仲乾和冯长安这样手握重兵的五军都督府左右都督一共来了六个,而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一共才十个。
其中,后军都督府除了鲁仲乾外,右都督安武候龚魁也在。
这六名都督加起来的话,手中统辖的京卫高达三十三个,占居了京卫的百分之六十六,这就是朱瞻圻的底气。
在剩下的十七个京卫中,忠勇侯周征的手里握着十个,不仅如此,他还统帅着大明京师三大营中的三千营。
三大营由永乐帝组建,是驻守京城的京卫统称,细分的话有神机营、三千营和五军营,归五军都督府管辖,内卫京师,外征备战。
神机营是掌管火器的部队,配备有火炮和火铳,总兵力五千余人。
三千营是由蒙古骑兵为骨干足见的骑军,初建时只有三千人,后来经过不断的扩编,到了永乐后期的时候已经高达五千人,是永乐帝手下最为强悍的骑兵力量,在战斗中担任突击的角色。
五军营就是驻守在京城的那些京卫,一共五十个,是拱卫京师的主要力量。
也正是因为这样,朱瞻圻感慨如果周征也投奔汉王的话,那么京城的大局已定,凭借守卫皇城的那二十二个亲卫,根本就不是京卫的对手。
威国公府上有聚会,忠勇侯侯府也有一个酒局,与威国公府不同的是酒桌上就围坐着三个人。
除了周征外,另外两人一个是右军都督府左都督、义国公张昊,另外一个是前军都督府右都督、安平候牛世豪。
周征和张昊、牛世豪在靖难时是生死与共的兄弟,对永乐帝忠心耿耿,虽然汉王极力拉拢但至今仍忠于永乐帝,也就是忠于大明的皇权。
太子之所以能在京城与汉王势均力敌,最主要就是周征和张昊、牛世豪这三位统兵都督听从他的号令,要不然太子将会被困在皇城之内。
眼前的形势使得周征三人并不乐观,三人已经知道赶来京城传遗诏的杨荣和海寿,在河北都司五个卫兵力的“保护”下已经距离京城只有百余里,已经进入京畿地区的范围,后天中午的时候应该就能赶到。
很显然,杨荣和海寿已经在汉王的控制中,如果汉王矫诏的话那么他们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唯有遵从遗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