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9(2 / 2)

可现在刘备一败,却给曹操出了一道难题。

若是放任不管吧,袁否万一在汝南站稳了脚跟,那危害可就要比张绣大得多,征讨张绣都费了这么多的手脚,先后三次用兵才迫降了张绣,若袁否真的成为第二个张绣,要想讨灭袁否只怕就更加棘手。

曹操更担心的是,万一袁否趁他与吕布交战时出兵奇袭许都,可就大事不妙

袁否虽然没有吕布骁勇善战,但是若要论用兵,吕布却是拍马也及不上袁否,万一让袁否袭了他的兖州老巢,想到这里,曹操便激泠冷的打了一个冷颤,不敢再往下想,这样的结果简直太可怕了,必须不能出现

所以,放任袁否在汝南发展是绝然不行的

那么,出兵汝南讨灭袁否难道就是可行的

这却也未必,若依然只派偏师,难免会重蹈刘备覆辙,曹操自家人知自家事,他手底下的战将虽然不少,光宗族大将便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纯、曹休等,而且个个都算得骁勇善战,但跟刘备比起来,却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外姓的战将,李典、乐进、于禁皆有大将之才,却均未曾独挡一面。

所以,派偏师前往,无论谁去,只怕很难在袁否手下讨到半点便宜。

若是曹操亲自出征、全师而行,则难免会影响到接下来与吕布军之间的决战,与吕布军之间的决战一旦被拖后,再接下来与袁绍决战之时,曹军就会丧失先机,曹操的实力原本就比袁绍弱,若准备不足,结果只怕是很难以乐观。

这个,就叫牵一发而动全身。未完待续。。

第202章亲征

曹操的目光从五大谋士脸上逐一掠过,说道:“都说说吧,现在该怎么办”

大厅里有着片刻的沉默,最终还是荀彧最先打破沉默,说:“主公,相比吕布,袁否明显更加危险,吕布虽然骁勇无双,麾下也是猛将如云,更兼有陈宫这样的智者辅佐,但他本人并没有什么雄才大略,而袁否,却是不可等闲视之。”

曹操说:“那文若你的意思是,袁否比吕布更危险”

“不错。”荀彧重重点头,说,“在下虽然没有亲眼见过袁否,也没有与之对阵,但从主公以及公达、奉孝还有仲德的转述,足以得出一结论,这个袁否,非但极善于用兵,只怕还是一位胸怀天下的英主”

曹操闻言不由微微动容,荀彧可是极少夸奖人的。

当下曹操忍不住问荀彧:“文若说袁否是胸怀天下的英主,何以见得”

荀彧说道:“理由有三,其一、袁否小小年纪便懂得韬光养晦,先是断然逊位,再上表向天子谢罪,这是何等见识有此等见识者,又岂是泛泛之辈

其二、袁术死后,袁氏集团人心惶惶,几陷于崩溃边缘。然而袁否上位之后。却迅速稳定人心、扭转局面。并且凭数千残兵败卒,在淮南、庐江与孙策周旋了如此之久,最后还全身而退,其心性又是何等坚韧

其三、综合细作从淮南、庐江以及汝南传回来的各种消息,可知袁否既便是在最为困难的时刻,也从不曾放弃百姓,更未曾杀俘,对黄巾也一视同仁。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袁否所图乃大,是个有大志向的人

一个有见识、心性坚韧、还有大志向,并且极善用兵的人,难道还不算英主主公,在下今日把话摞这,袁否不死,他日必成主公心腹大患”

曹操闻言,一双小眼睛便立刻眯了起来。

刘备还有袁否,曹操几乎是在看到他们的第一眼,就在心里视之为大敌。这完全就是一种近乎本能的直觉,或者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说刘备、袁否跟曹操是一类人,曹操能够从刘备还有袁否身上嗅到同类的气息。

正是因为这个,曹操才本能的视刘备、袁否为大敌

所以荀彧的这番话却是深合曹操之心,简直说到曹操心坎上了。

不过曹操生性多疑,从来就不愿意让别人猜到他的心思,尽管他内心一万个赞同荀彧的说法,表面上他却仍是不动声色,又接着问郭嘉:“奉孝,你的意思呢”

“在下也赞同文若兄的意见。”郭嘉洒然说道,“吕布虽然骁勇,却不过是匹夫之勇,擒之容易,而袁否却是一头正在迅速成长的幼年狼王,一旦让它长成,再让它招兵买马聚集起一群狼,后果将不堪设想,由此,宜早除之。”

荀攸、程昱也相继跟着表态,赞同荀彧的意见。

曹操目光最后落在贾诩身上,笑着说:“文和以为呢”

“在下也赞成文若先生之见。”贾诩从席上跪坐而起,先对着曹操长长一揖,又说,“此外,在下还想对曹公提一条建议。”

“哦”曹操闻言心头微微一动。

贾诩现在虽然是他名义上的谋臣,但也仅仅只是名义上的谋臣而已。

事实上,贾诩自从投入他的麾下,从未曾向他献过一计,出过一策

每次议事,曹操问起时,贾诩也只是人云亦云,要不就是三缄其口,像今天这样主动出谋划筑的情况,却是头一回。

看来,这个袁否却也勾起贾诩的兴趣了。

当下曹操欣然说道:“文和且细细分说。”

“曹公却是误会了,在下只提一条简单的建议。”贾诩摆摆手,说,“西陲羌人部族中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谚语,苍鹰博兔、拼尽全力,意思是说,无论面对多么弱小的敌人,都必须集中全部的力量,毕其功于一役”

曹操微微动容,问:“文和的意思,是集结所有的大军。”

贾诩作揖说道:“这只是在下浅见,采纳与否全凭曹公。”

不等曹操表态,荀彧便立刻说道:“在下赞同文和先生的意见,既然决定了要首先解决袁否,就当全力以赴,以雷霆万钧之势击破之”

“善”曹操重重拍案,终于做出决断,说,“吾当亲率十五万大军前往征讨汝南,定要叫袁否小儿束手待毙”

十五万大军,也是曹操目前能够调动的全部兵力,除了这十五万大军以外,各州郡虽然还有不少军队,可那都是些郡国兵,既缺乏训练,更缺乏军械,战斗力极有限,所以,曹操举十五万大军讨袁否,真可以说是苍鹰博兔、拼尽全力了。

曹操的军令很快传达下去,许昌的战争机器立刻开动起来。

从第二天开始,原本驻扎在沛国前线的十万曹军便纷纷开往沛国与汝南交界的城父、郸县一带集结,原本分散在颖川各个县屯田的五万精锐战兵也开始往许昌集结,除此之外,囤积在济阴郡、陈国、梁国的粮草、军械也开始源源不断的南运。

只不过,大军的调动以及粮草军械的转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却需要一个过程,以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