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盛闻言神情一黯,道:“先母已于数日前见背了。”
袁否闻言不由一窒,说:“文向,有机会替我向令堂敬柱香。”接着又问,“文向,不知今后你有什么打算”
徐盛一时无言以对,这个问题他还真没认真想过。
老母还在堂时,徐盛只想护送老母去个没有战乱的世外桃源,侍奉老母安享天年,现在老母仙逝,徐盛一下就没了人生目标。
袁否说道:“文向若暂时无处可去,不若先留下。”
徐盛抬头看着袁否,默然不语,凭心而论,之前徐盛并不觉得袁术、袁否父子是值得效忠的雄主,可现在,徐盛逐渐觉得,他之前或许看错了袁否,至少从最近的这段时间,袁否的表现还是很值得期待。
不说,那就是默认,既便内心还有些动摇。
“文向,那就这么说定了。”当下袁否微笑着向徐盛伸出右手,徐盛稍稍犹豫了下,终于还是伸手,跟袁否用力相握。
见徐盛终于答应效忠自己,袁否顿时大喜过望。
尼妹的,这可是第一个向他表示效忠的猛人啊。
当下袁否问张牛犊道:“老张,徐盛现居何职”
张牛犊道:“徐盛因上次反击有功,末将已经提拔他担任队长,这次这小子又斩获了不少战功,末将打算提拔他当屯长。”
汉军编制,一伍五人,设伍长。
一什十人,分左右伍,设什长。
一队五十人,分前后左右中什,设队长。
一屯一百人,分左右队,设屯长。
一曲五百人,分前后左右中屯,设军侯。
一部一千人,分左右曲,设司马。
一营五千人,分前后左右中部,设校尉。
“徐盛救了本公子两次,一个屯长哪够”袁否直截了当道,“这样,就让徐盛当右部左曲的军侯,对,就这么着。”
“右部左曲的军侯”张牛犊目瞪口呆。
如今的右部,司马赵铁柱已经阵亡,标下两个军侯也在这次战斗中阵亡,徐盛被袁否提拔为右部左曲的军侯,名义上说是军侯,其实行使的就是右部司马的职责了,尼妹的,这徐盛爬的也未免太快了吧
“怎么,你有意见”袁否冷冷的道。
“没有,末将当然没有意见。”张牛犊赶紧摇头,经过水门反击战,以及这次下蔡之战的大胜,袁否在羽林卫的威信终于建立起来,既便是张牛犊这样的悍将,也不敢轻易冒犯袁否的虎威了。
第21章阵亡
袁否因为大胜江东军、斩杀太史慈而收获的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太久。
傍晚时分,袁术的大队人马就匆匆赶到了下蔡县城,不过让袁否难以置信的是,出寿春时的十万大军,居然只剩下不足万人
而且,袁术从寿春带出来的足足上千车的器皿财物,也统统失落了。
更有甚者,就连袁术本人也是披头散发,身上的龙袍也是污秽不堪,看样子像是刚从烂泥潭里爬出来。
“父皇”袁否迎出城门,准备跟袁术打个招呼。
袁术却骑着马直接就走过去,连看都没看袁否一眼。
紧随在袁术身后的是皇后冯氏还有太子袁耀,两人同乘一马,模样同样的狼狈,冯氏只冷冷的瞥了袁否一眼,袁耀却冲袁否做了个鬼脸。
走在冯氏、袁耀母子身后的,却是对年轻夫妇。
袁否融合了两个人的记忆,自然认得这对夫妇,这女的是他的妹妹袁姬,男子是他的妹夫,也是仲家王朝的驸马都尉,黄猗,此时此刻,黄猗、袁姬夫妇再没有了平时的雍容华贵以及倨傲,除了狼狈还是狼狈。
袁姬对袁否还是一贯的冷漠。
黄猗进城门之前,却回头向袁否投来极阴冷的一瞥。
袁否的眉头便不着痕迹的蹙了一下,这什么情况
黄猗的这一眼,似乎饱含着刻骨的仇恨,尼妹的,老子貌似没怎么招你惹你吧,至于恨成这样么
紧随袁姬、黄猗身后的,还有不少勋臣,让袁否费解的是,这些勋臣居然都向他投来仇恨的目光,仿佛袁否睡了他们阿母似的。
然后是阎象、金尚等文官,问他们都是摇头不语。
直到纪灵走过,袁否才终于闹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孙策在打垮张勋的大军之后,又马不停蹄,接着打垮了纪灵的两万大军
说起来纪灵败得其实挺冤的,纪灵的统兵能力要比张勋强得多,在袁军将士之中的威信也要远远胜过张勋。
但是,纪灵最后却还是败了。
究其原因,却是因为袁术在对阵的关键时刻心怯,提前开溜。
如果袁术老老实实呆在纪灵的中军本阵,那么纪灵就是耗也能把孙策耗死,两万人对孙策的一千骑兵,袁军占据绝对的兵力优势啊。
遗憾的是,当孙策率领骑军向着袁术的中军本阵发起突击时,袁术胆怯了,想到孙策曾经在牛渚大营,以不足百骑冲垮了刘繇的十万大军,袁术就彻底的胆寒了,不等孙策冲杀到他的面前,他就跳下御辇,从宦官那里夺了一匹马,骑着马跑了。
袁术这一逃跑,直接就动摇了袁军的军心,于是兵败如山倒。
好在纪灵也是一员身经百战的沙场宿将,面对这样的困难局面,他还是拼尽全力带回了八千多人,这已经是极好的结果了,就说袁术的另一员大将,张勋,给他的八万大军最后只带回来不到八百人,两相对比真是高下立判。
不过,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还没到下蔡,纪灵就被解除了兵权,剩下的这八千多残兵却被袁术交给了张勋。
袁否实在想不出来,袁术此举是出于什么样的意图
如果说是担心纪灵手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