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得到公子哄她几句,小若榴就已经很满足了,当下又好奇的问袁否:“公子,你要这鹅毛做什么呀”
“写字。”袁否笑道。
“写字”若榴讶然道,“这又不是毛笔,还能写字”
“你就瞧好吧。”袁否微微一笑,从靴套里拔出匕首,先在鹅毛羽管的尖端斜着切了一刀,然后小心的剔去羽管中的鳞片状物质,再将羽管尖端削成笔尖模样,最后在笔尖的中间开了个小口,一支简易鹅毛笔就算制成了。
中国的毛笔文化博大精深,但袁否作为一个现代人,却实在用不惯毛笔,反而是西方的鹅毛笔更接近现代的水笔,书写起来更加方便。
袁否拿着鹅毛笔走到书案后面跪坐了下来,作为一个现代人,对于古人跪坐在席上写字绘画,袁否表示十分费解,但是急切间他也没地方找椅子坐,而且书案的高度也只适合跪着书写,所以也只能将就了。
只是这样跪着写字,着实的不舒服。
“公子,小婢给你磨墨。”小若榴喜孜孜的跟过来,跪坐在书案的一侧,撩起衣袖露出雪白的皓腕,自告奋勇的替袁否磨墨。
不片刻,若榴磨好了墨,袁否拿鹅毛笔蘸足了墨汁,然后摊开一张蔡侯纸沙沙沙的书写起来。
蔡侯纸为太监蔡伦发明。
到了东汉末年,几经改进之后,蔡侯纸的质地已经极为优良,价格也不贵,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蔡侯纸却始终没有得到推广,当时除了江南少数士族使用蔡伦纸以外,北方的世家豪门却仍然习惯于使用木简。
袁否在纸上记的主要是汉末三国时代的一些人物以及大事,此外就是一些有可能会被用到的知识以及科技,譬如风箱之类。
这些人还有科技,将来都有可能用得着。
袁否主要是怕时间长了,自己会忘记掉,所以趁早记录在册。
看到袁否在那沙沙沙写个不停,小若榴的一对美丽的大眼睛渐渐瞪圆了。
小若榴其实也跟着袁氏子弟认了不少字,可她发现,公子写在纸上的字,明明比她认得的字要简单,却偏偏不认识。
而且公子的书写习惯好奇怪,世人都是从右往左写,而且是竖着写,而公子却是从左往右写,而且是横着写,哪有这样式行文的呀
还有许多奇奇怪怪的符号,她更是完全看不懂。
袁否写的是简体字,还用了标点符号,小若榴当然不认识。
“公子,你可真厉害。”小若榴手托香腮,满脸崇拜的看着袁否,又道,“这些字,还有这些符文你都是从哪学来的呀小婢怎么从未见过。”
“那是,公子我厉害着呢。”袁否说完,又轻轻掂了一下小若榴的俏鼻。
小若榴低低的唤了声公子,一张俏脸已经变得绯红,小丫头已经情窦初开了。
小若榴发现,公子这次昏迷又苏醒之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不过,她很是喜欢发生在公子身上的变化,因为公子变得更加亲切了。
跟俏婢耳鬓厮磨,袁否的心情也慢慢好了起来。
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说的是愁眉苦脸是一天,快快乐乐也是一天,为什么就不能笑着面对人生呢
袁否一边跟俏婢逗乐,一边拼命的回忆可能用得着的知识,不知不觉,就写了十几大张蔡侯纸。
直到老家将袁福进来,袁否才放下鹅毛笔。
袁福是过来提醒袁否,他应该去北门巡视城防了。
袁术对他这个庶长子还真是一点都不体恤,袁否十天前巡城时摔下马,连续三天昏迷不醒,袁术就没过来看过他一眼,现在袁否才刚刚痊愈,袁术便立刻又迫不及待的催促他去巡城,这样冷血的父亲倒也真是少见。
第2章轻视
当袁否披挂整齐来到寿春北门城头时,天上已经下起了牛毛细雨。
自进入三月以来,这天就像是被人捅漏了似的,开始连续不断的下雨,广袤的淮南大地几成一片泽国,寿春更是平地积水三尺。
袁否的心情,也跟这天气一样,阴云密布。
寿春城原本就年久失修,现在又长时间浸泡在雨水中,部分墙段已然是摇摇欲倒,不出现意外的话,破城只在三五日之间。
换句话说,再接下来的三五日,将直接决定他的命运。
“公子小心,这段城墙已经被积水浸坏了,随时都有可能垮塌。”老家将袁福,跟在袁否的身后,不断提醒袁否小心脚下。
“公子又来巡城来了”一个淡漠的声音忽然间响起。
袁否抬头,便看到一员身材长大的武将站在他前方不到十步远。
武将披着重铠,铠甲上纵横交错满是刀创剑痕,还有箭矢深深的楔入到了铠甲的缝隙之间,没来得及取出,只是斩断箭杆了事。
袁否融合了两个人的记忆,所以认识这员武将。
这员武将是袁术的头号心腹大将,也是“仲家王朝”的卫将军,纪灵。
迎着袁否的目光,纪灵又道:“公子还是请回吧,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地儿。”
纪灵语气寡淡,听不出有任何情感的倾向,就像是在叙述一件与他毫不相干的事情,但是袁否却从中听出了毫不掩饰的不屑。
说完,纪灵便转身开始检查城防,不再理会袁否。
纪灵如此,他手下那群骄兵悍将对他这个长公子也是毫无尊重可言,甚至还有战兵对着他的背影吐痰。
袁否便在心里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看来,他这个长公子在袁军将士心目中的形象很不堪啊。
这种情况,要想从袁术帐下拐走一支军队,难度很高啊。
这可怎么办才好他如果想要逆天改命,就非带着传国玉玺去河北投奔袁绍不可,可带着传国玉玺这样的重宝,如果没有大军护佑,他根本就到不了河北,不说吕布、刘备、曹操各路诸侯,就是随便一伙山贼都能要了他命。
袁否满怀心事,在北门城头上随便走了个来回就准备打道回府。
然而,就在袁否转身准备下城时,箭楼上的袁军瞭望哨忽然吹响了号角。
几乎是同时,城北旷野上也响起了绵绵不息的牛角号声,幽远得就像来自九幽地狱的哀叹,这却是曹军的号角。
霎那间,城头上的袁军将士便骚动了起来。
刚刚还横七竖八、满脸疲惫的躺在马道上的袁军战兵纷纷翻身坐起,弓箭手开始清理箭壶中的箭矢,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