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猎清 > 分节阅读 81

分节阅读 81(2 / 2)

裕禄同样被信件的内容吓一跳,可听到手下官员的询问,略做思考的道:“此事不应过度声张,何况我们并不知晓,事件的内容到底是真是假。

就算信上说的事属实,那应该担心的是那些洋人才是。将百姓转移出城,费时费力不说,还更容易让百姓受到洋人的欺凌。在城里,好歹有大军保护一二。

如今太后跟皇上,都在关注天冿的战事。只要顶过这段艰难的时间,本官相信洋人们会服软的。交战到现在,我们不也杀了那么多洋人士兵吗”

对于裕禄而言,他考虑更多是朝廷对他的评价。至于城中百姓的生死,他还真的没过多关注。何况,一个窃贼的话,如何能采信呢

结果一次原本商议安置百姓的会议,最终却变成讨论作战的会议。相比这些文官的乐观,参加会议的武将们更清楚,这场天冿保卫战只怕还是要输啊

相比朝廷只知道催促他们用命作战,不能提供任何有利的援助。联军却通过攻占的港口,不断的补充兵力。这种此消彼长的情况,天冿又怎么可能守的住呢

何况,如今天冿城里聚集了太多的拳民。虽然这些拳民,在作战中起到一定帮忙的作用。可他们的存在,也极大消耗了城中储存的粮食。

一旦时间延长下去,那怕联军不进攻,他们的存粮耗尽,也唯有开城投降一途。可笑的是,清楚这种结果的清军将领,也不敢在这时说出这种结果。

他们非常清楚,眼前这位总督大人,可还在给朝廷报喜不报忧。若是他们身为属下,却给上官泼冷水,后果会如何,这些也不是莽夫的将领自知。

结果还期待,天冿城的百姓会慢慢转移出来的刘兴华。却依然看到,天冿城没有任何动静。仿佛他送去的信任,跟石沉大海了一般。

面对这种情况,那种无语问苍天的无奈再次浮上心头。现在他只能期望,认真对待他威胁的联军,能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少做一些屠杀平民的事情。

实力这些天的经历,让刘兴华对于实力无比渴望。如果他手中,拥有一支万人以上的军队,那么他就敢跟这些洋人,来次硬碰硬的战争。可他有吗

没有如今他能拿出手的实力,唯有远在漠河的安民营。一支千人左右的部队,其中还有不少根本没经历实战洗礼的新兵。想打造一支护国强军,任重道远啊

觉得天冿之行,应该能划上一个句号的刘兴华。突然有种想快点回到漠河的冲动,也许回到那里,才会让他觉得自己还有点用,还能为这个国家跟民族做点什么。

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

眼下手里连个整编团都没有的他,面对国难当头的时候,他又能做些什么呢如今这个天下,大权还掌握在一帮醉生梦死的腐朽官员手上。

想到这里,刘兴华很快召集警卫排的士兵,略带严肃的道:“今天休息一晚,明天我们正式踏上回程路。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再来这里的时候,不用蒙面示人”

清楚这话是何意思的警卫排官兵,也很清楚给这位营长一些时间,他们相信未来会有所改变。或许到那时,他们不用再冒充响马了

对于刘兴华的命令,已经能做到无条件执行的官兵。很快集体回归,准备明天回归路上的东西。这一次出来,他们也觉得受益匪浅,理解了很多以前理解不了的东西。

国与家的概念,或许只有亲身经历这种国难当头时的巨变,才能真正的分清。安民营跟眼前这位营长,或许才是他们真正值得,为之战斗到底的信仰寄托所在未完待续。。

第二十章边关燃战火

天冿战事一起,联接天冿与京城的铁路算是彻底瘫痪。对于痛恨洋人的拳民而言,这些需要毁田建造的铁路,都是罪恶之源,必须给予坚决的催毁。

没了铁路,意味着刘兴华一行想回归东北,就必须依靠马匹代步。好在警卫排的士兵,每人都是骑术好手,那怕刘兴华也习惯了骑马飞驰赶路的生活。

哀大莫过于心死

见识到朝廷官员对百姓生命的漠视,刘兴华也算真正看清。想要改变这个时代,首先需要推翻这个朝廷。若不推翻这些腐朽官员的统治,这个国家永远没希望。

此刻距离清帝下诏退位,结束满清对华夏的统治还有十余年。刘兴华觉得,他没法等这么久,这个国家还有正在饱受苦难的华夏百姓,也等不了这么久。

可想提早结束这个王朝的存在,就必须拥有推翻这个王朝的实力。其次,想改朝换代,也必须拥有内镇叛乱,外拒侵犯之敌的实力。简而言知,一切都需要实力

从未有过,对实力如此渴望的刘兴华也觉得,这次出头他最大的收获。或许就是对这个时代的人心,对这个时代思想的腐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以往总觉得,他带着金手指穿越,又了解历史进程,想做出一番大事来很简单。可实际操作起来,却并非想象那般简单。白手起家,谈何容易呢

最重要的,刘兴华也意识到。限制他实力壮大瓶颈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漠河地理位置太偏,别说找人才。就算招些兵源都极其困难。

只是想要吸引人才前往东北,就必须拥有一块稳固的根基地。让那些具有先进思想跟文化的年青人,知道在漠北有他们的用武之地。这一点,同样很重要

踏上归途的刘兴华,几乎马不停蹄往京城赶。而此刻通往京城的官道上,都显得异常冷清。能看到最多的,或许就是那些拳民跟来往频繁的清军。

天冿的战事。让有过一次逃京经历的满清权贵们,非常担心此次八国联军,会重演昔日的场面。所以在进京的道路上。同样安排了不少部队,打算沿途阻击。

只是刘兴华清楚,尚未完全蜕变成新式军队的清军,虽然装备了步枪火炮。可士兵的训练。还停留在相对原始的地步。真正精锐的新军。此刻却并不受清廷看重。

每到一个休息地,刘兴华都会打开电台,接收基地发送而来的消息。而此刻的东北边境,同样战云密布。沙俄大军的兵锋,已经顶到了边军的咽喉之处。

战事一触即发,便是基地发给他的电文。明白京城这边的历史,只怕他无法改写的刘兴华,觉得还是尽早回到漠河。去好好打理他那一亩三分地才是正理。

从天冿赶回京城的刘兴华,让连续赶路几天的部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