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秦峰治下九州之地,官员清廉,农业兴盛,市场繁荣,军队精武,社会稳定发展不在话下。
同年六月,秦峰前往邺都英雄烈士陵园,祭拜阵亡的秦军将士。
百姓也自发的组织了起来,前来祭奠自己阵亡的亲人。他们哀伤,但不悲戚。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亲人没有白死。正是这些烈士为国捐躯,才换来了如今得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若是能够再选择一次,他们依旧会欢送自己的儿子、丈夫出征。
英雄纪念堂前,秦峰抛去文官服饰,全副军装披挂,庄重而立。四周是秦军十万到来的精锐勇士,而远处,是随行一起来祭奠的百姓。
“天下凌乱,民生凋零,壮哉先烈,死以为国,身毁名荣,英风义烈,永为世率。我大秦忠魂,真乃兵之大着,为国为民。”
秦峰祭文念罢,秦军十万将士一起高呼,“兵之大者,为国为民。追随主公,开创盛世”
“丞相万岁”
“丞相万岁”百姓也跟着一起高呼。
秦峰治下的百姓,耕者有其田,赋税轻,没有徭役只有募工。过了数百年苦日子的百姓们,用生命来守护如今得来不易的生活。同时他们也会用自己的生命,来守护为自己带来这一切的君王。
秦峰是在乱世中打天下,乱世中的士族各自选择投靠对象,选择错必然凋零。而秦峰势力起来后,并没有去扶持新士族的取代,而是将这些大族的财产分给了百姓。所以才有了如今秦氏特色的社会形态,士族少了一些,百姓富裕了,这对秦峰的帝王统治并不会有任何的影响。反而因为士族的凋零,少了很多成规模的掣肘。
在这有特色的,秦氏封建王权统治下,秦峰的威望是空前的。他在这东汉,拥有着后世领袖一般无二的威望。这人心汇聚的威望,让他无所畏惧。
仿佛后世建军节敬献花圈,秦峰在军队和民间的威望因此又一次得到了提高。
时夜,他住在了陵园内的厢房中,因为他要为自己牺牲的勇士们守灵。他的职责让他无法长久的在这里守下去,但是这一夜,秦峰无眠,他也不在厢房中,他来到了纪念堂,亲手擦拭着勇士的灵位,并为他们上香添油。
除了守边的将领,所有上将全部到齐了。徐庶等军事,华歆等朝廷三公和九卿也全部跟着。
消息传出去后,陵园内外的秦军将士也不再睡觉,他们手持着蜡烛,仰望高处灯火通明的纪念堂,默默祷告,与自己的主公一起,为牺牲的勇士们守夜。
没有离开的烈士家属们,得知消息后,也是举起了蜡烛,望着山顶的纪念堂,感恩中又流下了眼泪。为这样仁厚的君王希望,死得其所他们如此想到。
猛然间,半山腰闪过一道光华,但只是一瞬间,又漆黑一片了。
值守的虎卫将典韦,急忙派出精锐士兵包围了这片地方。
但是没有发现敌人,倒是土地中挖出来一样东西。
第七百六十一章铜雀台武
半夜陵园出现光华闪耀,卫队戒备。
秦峰不以为意,只是继续擦拭着秦军烈士的灵牌。
文武大臣们,静静跟随着。
然而不一会后,脚步声响起。
“主公,主公,您快看啊,好大一个铜雀”典韦的大嗓门传来。
秦峰停了下来,众人回首望去,只见典韦噔噔噔跑了进来。怀了抱着三尺多高的铜雀,脸上乐开了花。因为是他挖出来的。抱在怀里,还用衣袖不断擦拭着。
原来偶尔出现的光华,不是有人搞破坏,也不是什么神秘事件。而是风吹日晒,土地里出现一个宝物。宝物反射月光,偶尔一次角度好,被大多数人看到了。
铜雀被典韦擦的锃光瓦亮,在灯火下散发着宝贝的光晕。
“主公”典韦献宝道。
秦峰凝视,微微皱眉,面庞沉静,低声斥责道:“典韦,你想要惊动我秦军烈士的英灵吗”
“呀”典韦低呼一声,这才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情,急忙跪下,可怜兮兮磕头中便将铜雀轻轻放在了地板上。
秦峰添完最后一盏灯油,走过去的时候,众人退开在远处站成一圈。
“铜雀”
秦峰是从后世来的,自然知道铜雀。正因为曹操挖出了铜雀,这才有了铜雀台。他急忙近前仔细查看,便见这铜雀展翅欲飞之状,打造极其形象,羽毛根根可数。眼睛更是徐徐有神。不论你在哪个角度,这铜雀都仿佛在盯着你看。
麾下文武。也是忍不住围着看。
只有典韦依然跪着,暗骂自己鲁莽。心说这次回去,少不得又被媳妇拒之门外了。
荀攸灵光一闪,心有所得,道:“昔日,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这才生下大舜。今丞相祭奠英烈,天降铜雀至此,亦是吉祥之兆也”
秦峰在东汉呆久了,也难免沾染古人的迷信。闻言大喜,便对铜雀爱不释手,说道:“本相意欲以这铜雀为基,在漳河畔建铜雀台,汝等以为如何”
古时候,伟大的君王建设宏伟的建筑,来彰显自己的功德,是必须的事情,是一定要做的。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汇聚人心。
华歆首先说道:“丞相南征北战,有大功德在社稷。当以这吉祥铜雀,建设铜雀台,示天下以吉祥。显我主定四海之功”
秦峰闻言连连摆手,道:“只是代表四海之安定,至于本相的功劳。不说也罢”
众人一起说道:“丞相之功,岂能轻易抹去。”
荀攸见秦峰欣喜。这才说道:“主公,铜雀是典韦将军挖出来的。也是有功劳的。”
“哦”秦峰这才注意到典韦还跪着。典韦是个憨实的脾气,并不是有意大呼小叫,既然已经稍事惩戒,秦峰也就说道:“起来吧”
典韦这才敢站起来,挠了挠头,一脸尴尬。
后世记载,建安十年,公元201年7月,秦公祭于烈士陵园,夜晚亲手打扫纪念堂。突然天象毫光,降下铜雀。军师荀攸说大舜之事,秦公大喜,遂命作高台以庆之。即日破土断木,烧瓦磨砖,筑铜雀台于漳河之上。
这工程浩大,建设不易。但秦公拥天下九州之地,励精图治多年,国富民强。所以,次年4月,铜雀台成。
时值九州丰收,各地又有贤才来投。于是,秦公在铜雀台,大会新旧文武。各守边文武重臣,也都来述职庆贺。
四月初二,铜雀宫成。
这铜雀宫正对漳河,中央建筑便是铜雀台,高十五丈。左边有一座玉龙台,右边有一座金凤台,各有十丈高大。三台之间有两座玉桥贯通,台后千门万户,金碧辉煌。
这一日,秦峰头戴宝石金冠,身穿玄黑罗袍,束玉带踏珠履,台上高坐。而文武百官,坐于台下。
“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与东南兮,休矣美亦”
秦峰观这铜雀台宏伟,心生感慨。因为在他心底里,似这等能够传世的辉煌建筑,也只有古代伟人才能够督造。
他又见麾下文武气象,顿时更生豪迈,便传令宴会开始。
似赵云这等大将,皆在右席。似徐庶这等文臣,皆在左席。文臣武将百余位,皆是一时之才俊。可见秦公势力之盛,非同一般。
君臣把盏,酒过三巡。文武相熟者,互相敬酒交流,话题不离秦公的大业。
秦峰来到这东汉许多年了,回想初来的时候,只是一门心思想着可别死在这个乱世,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