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汉瓦 > 分节阅读 224

分节阅读 224(2 / 2)

刘泽微笑道:“广陵之事,元达乃无心之过,就算有罪,我已免除了你广陵太守的职务,也算是抵罪了。大司刑一职,虽受命于我,但却无须听从我之号令,唯有禀公执法,公正清明者不可当之,徐州之内,舍元达恐无人能胜任此职。渡口之上,我宁可放掉恶贯满盈的笮融,也不能使元达命丧贼手,与笮融的一条滥命相比,元达可是我徐州的栋梁之才,希望元达勿失我望”

赵昱现在才明白刘泽之所以答应笮融的要求实是爱惜自己之才,不愿自己命丧笮融之手,不禁起身泣拜道:“昱当肝脑涂地,以报德公知遇之恩。”

┄┄┄┄┄┄┄┄┄┄┄┄┄┄┄┄┄┄┄┄┄┄┄┄┄┄┄┄┄┄┄┄┄┄┄┄

开科取士的告示贴出去之后,果不其然地在徐州掀起了轩然大波,无论是士家豪族还是平民寒门,无一例外地议论纷纷。

许多寒窗苦读多年的寒庶子弟是喜极而泣,奔走相告,欢欣鼓舞,盼了这么多年,等得几乎是望眼欲穿,终于让寒门庶子有了出头之日。若换作以前,无论寒门子弟如何努力,如何饱读诗书,终其一生也不过能当教书先生帐房书记或者到衙门里面当个胥吏书佐,一辈子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但现在不同了,州牧府的一张告示,让他们燃起了希望,他们也可以在仕途上有所做为了,只要是真正有才华的人,不论地位高低,均有机会当官来一展抱负。

但对于士族而言,却无疑是愁云惨淡的,仕途经济的领域,一直是被士家豪族把持着,现在让他们同寒门庶族一道坐在同一个考场上考试,且不论结果如何,那种优越感的丧失让他们的心理落差很大。

但刘泽的强势让徐州的各大小士族噤若寒蝉,谁也不想步萧王吕三大家族的后尘,禁械令的推出,两项法典的颁布,徐州的士家势力无可奈何地选择了屈从,实力强大的四大家族一家归顺三家覆灭,徐州已经是无人再敢捋刘泽的虎须了。

如果说禁械令的出台是拨除掉了士家豪族的爪牙,那么科举制度无疑就如同一把尖刀,直刺向士家势力的心脏。稍有眼光的人都可以看出,虽然科举制度在初始的阶段对士家有利,因为他们垄断着主要的教育资源,士家的人才产出率要远远大于寒门庶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看到入仕希望的寒门庶族必将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读书的行列,而享乐已久奢靡成风的士族子弟必然会在今后的较量中渐落下风,士族势力一家独大的格局必然会彻底地被改变。

所以一旦真正动摇士家势力的根本,总是要有人站出来的反对的。虽然四大家族已经瓦解了,但在徐州挂得上号的士家大族少说也有大几十家,他们互为姻亲,互通消息,虽然公开的反对声音不敢喊出来,但私底下这些士家订立了攻守同盟,对刘泽的科举制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拒绝参与到科举考试中来。反正刘泽在公告中称,报名是自愿的原则,不分贵贱不强迫参加,可是正中他们的下怀。

第366章开科取士二

这些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刘泽的耳朵里,刘泽不禁嗤之以鼻,这些士家真是螳臂当车自不量力,他们自以为他们不参与,这个开科取士就办不成了,笑话现在徐州的天下还以为是他们士家豪族的天下吗他们还有能力左右徐州的政局吗

紧接着,刘泽很快地又公布了科举考试的细则,考试将分为初试和会试两个阶段,初试合格者为举人将会入围会试,会试的优胜者将以张榜公布的形式昭告天下,中榜者将被授予进士,初步拟定此次的录取人员为六十人,分为三甲,每甲二十人,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文武分科进行,武科初试合格者为武举人,会试中榜者为武进士,第一名为武状元。同时又规定此次科考只是为选拨人才,不拘一格,所以不论本州人士还是外州人士,皆可报名参加。

本来刘泽拟定科举考试先在各郡县进行选拨,考试合格者再集中的郯城来参加会试,但考虑到第一次的科考若搞得太分散的话,很可能受到各地士族的遏制,所以干脆将初试和会试都放到郯城,刘泽就不相信了,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有人敢捣乱至于以后条件成熟了,再进行州郡县的三级选拨制度也不迟,科举制度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刘泽决心一定要将他推广实行下去。

相比于举孝廉每郡只有一两个名额全州加起来每年都不超过十个,此次刘泽所设立的科举文武两科一次就要录取一百二十人。两者比起来可谓是有天壤之别,更让徐州的学子们欢欣鼓舞,录取的比例越高,每个人的机会就越大。

刘泽深知,不管是那儿的士族,都并非是铁板一块,天下士族林立,但门阀世家却是有限的,由于孝廉名额有限茂才更是少得可怜,每州每年也只有一个名额。而且只从官吏或有资望的人中间选出。几乎都被这些门阀世家所垄断了,众多的中小士家根本就没有机会分一杯羹,轮到他们的子孙举孝廉,那还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所以开科取士最先得益的。并不是寒门庶族。而是这些多如牛毛的中小士家。他们的子弟,多有读书的机会,但却苦无出仕的机会。这次的开科取士,无疑成为他们进阶仕层的最好途径。

至于那些豪门世族,刘泽根本就不在乎,你们参与也好,不参与也好,这次的科举爷是铁了心地要办下去,徐州真正想站出来反对科举的,充其量也不过就那么几十家而已,刘泽掌控着徐州的军政大权,就凭那几只没有了利爪尖牙的大猫,他们翻不了天

果然不出刘泽的预料,报名开始之后,大批的寒门庶族子弟率先涌向了报名点,将报名点挤得是水泄不通。很快的,没隔几天,一直处于观望之中的小士家也是按捺不住了,个别人率先报了名,其后许多的中小士家也纷纷报名,各郡各县的士子学童都涌向了郯城,人潮如涌,盛况空前。

那些订立了攻守同盟的世家豪族都坐不住了,原本以为号召起所有的士家来抵制这次科举足可以让刘泽的科举流产,光凭着几个泥腿子参与就能选拨出人才来但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不光寒门庶族踊跃参与,就连中小士家也是纷纷报名,最后被孤立的反倒成了他们几大世家了。

据传出来的小道消息,此次中榜的三甲进士,根本就无须象孝廉一样到京城去参加策试,也无须做郎官之类的实习生,而是将会被实授官职,三甲的最低待遇也是二百石,二甲的三百石,一甲的四百石,会试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更是直授六百石的官职,最低也是县令级别。

听到这个消息,那些世家更是坐立不宁,本来是他们碗里的饭,现在不仅要被人抢了,而且还有被抢光的风险,如何能让他们甘心。痛定思痛之下,这些世家决定,与其看着别人将饭抢光,不如主动出击,从中分一杯羹。商量的结果就是各家各族选派最优秀的子弟去参加考试,尽量地把那三甲榜单的名额全抢过来,每一个名额就等于是一个官位,多谋取一个官位,对家族的利益都是一种保护。

到报名结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