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
不,如果是日本人的话,现在恐怕他们已经被逮捕了,日本的反间谍机关,显然不可能采用暗杀的手段解决问题。
可除了日本人又会是谁呢
突然,亚历山大的内心猛然一紧难道
他的脑海中所浮现的不是敌人,而是他的他想到老上级在三年前被清洗,难道是他们是他们对小组进行清除吗
可这又是为什么呢百思不得其解的亚历山大默默的在街上走着,雨水不断的落在雨伞上,此时,他并没有注意到,在他离开警视厅的时候,一个如公司职员打扮的日本人从一旁的书店中走了出来,然后相隔数米跟着他。在他跟出百米之后,他看到前方的小巷中走出一个青年人,那个青年打着雨伞,唇间叼着根未着的香烟,在距离还有十几米的时候,他冲着青年点点头。
“哈喽”
青年冲着亚历山大打了个招呼,在亚历山大诧异的时候,青年指着唇边的香烟询问道。
“可以借个火吗”
借火
疑惑中,亚历山大还是取出了火柴,就在他将火柴递给这个日本青年的时候,在那个青年的眼中,他看到了一丝异样的神采,在他的身后似乎走了过来,不待他反应,便感觉脖颈间一痛,下一瞬间,视线随之模糊起来,整个人便软软的倒了下去。
雨水落在亚历山大的脸上,在模糊的视线中,摔倒在地的他看到那个青年打着雨伞离开了,此时,他似乎明白了一切,但却为时已晚了,当他的意识消失时,隐约的他听到了似乎有人在喊着什么
第三十四章尽量避免
祝大家中秋快乐、合家团圆
“啾”
站在室内的女人睁大眼睛看着闯进来的人,不待她反应过来,伴着一声微弱的枪声,她便倒了下去,血从她的后脑涌出。
“啊”
这时伴着一声尖叫,出现了一个老妇人,手持无声枪的渡边对著她的头部连扣了两次扳机,然后向右转身。屋内的最后一个人也被摆平了,她的脑袋正流出一片红色的鲜血。
“安全”
渡边轻声叫道。
“安全”
“安全”
“安全”
另外三人也跟著喊道。这时,其中的一人向后面冲去,而另一人则紧跟在后。他们到了后头,看到穿著黑衣服的两个人,两人的枪口都已指向天花板。
“安全”
“安全此区已经肃清”
在解决了房间内的所有人之后,渡边便立即展开了随身携带的电台,在他展开电台的时候
,队员们的情绪已经平静下来。
“后门的情形如何”
其中的一个人问道。
“没问题”
“那好,你们立即撤离”
“是”
没有任何疑惑,没有质疑,参与这场刺杀行动的几名行动人员便立即撤离了这栋房屋。
“怎么样,有把握吗”
听着头的话,渡边只是点点头,在任何一个情报小组之中,他的中枢就是电台,而他们这个小组的电台则是由他掌握的。
现在他们袭击的这所住宅,正是“亚历山大”的情报系统中,堪称中枢部分的应该是克劳森和他的电台,克劳森在昨天夜里被刺杀,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现在亚历山大应该已经死于“中风”,克劳森的电台已经属于了他们。
不过因为时间关系,渡边并没有时间去搜索克劳森的电台,迫不得已,他只能携带他的电台,然后从这里向海参崴的情报机构发出一份电报一份以“拉姆扎”情报小组的名义发出的电报。
“家里已经给了电文和密码,应该没问题”
在话声落下的时候,渡边已经完成电台的调试,随后他拿出一出纸,按照纸上的内容开始拍发电报。
一道无线电波随之划破天际朝着的千公里外的海参崴飞去,至于这份电报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恐怕只有时间才能够证明。
夏日的娇阳灼晒着大地,在有着只见树木不见屋顶的北平城内那满城的嫩绿,在阳光下似波浪一般,于日光中颤抖着。一株株百年的高大槐树整齐的沿着胡同边散落着,在槐树巨大的树冠下几名军警来回走动着,军警偶尔会把视线投向不远处的西式门廊,偶尔的他们会记下这往来于公署的车辆,虽然看似无聊,可是他们却不敢有一丝的懈怠。
“老板,一个小时前,我们接到驻东京情报站的电报电报发出了”
面对着依窗而站的老板,曾澈用极为平静的口气报告着一件看似寻常的事情。
原本正直视着后院湖面的管明棠在听到曾澈的汇报后,心脏却是不由自主的微微一颤,他静静的看着湖面,良久却是无言。
一份电报,可以改变许多事情,而对于这场战争来说,这份电报,也许将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正如在历史上,那份电报改变了苏俄的命运一般。
“苏俄的远东地区可以认为是安全的,来自日本方面的威胁已经排除。日本不可能发动对苏战争,相反,它将在未来半年内向美国开战。发报人:拉拇扎。”
一份看似简单的电报,在另一个时空中扭转了战局,甚至,这份电报也成为人类战争史上最著名的一份电报,发报人不仅成为现代历史上最为出名的间谍,同样的这份电报,也作为战争的纪念在博物馆中展览,一同展览的还有未译的密码,而现在,这份几乎完全相同的电报,却提前一个半月,从东京发出,只不过发出人不再是“拉姆扎”小组,而是
“现在,我们唯一需要等待的就是斯大林从远东调走军队”
点了点头,管明棠的声音中流露出一丝遗憾,甚至于可惜,但却没有任何后悔之意,这是战争的必然,在战争中牺牲总是不可避免的。
在另一个时空之中,正是那一份电报,令斯大林作出最终的决定,从远东将军队调往欧洲,在接下来的时间中,远东地区的步兵和坦克部队用列车一列接着一列,日夜不停的调往西线去保卫莫斯科。
或许,在这个时空中,这份提前发出数月的电报或许无法令苏联像另一个时空一般,将数十万军队调往西线,但是至少可以让远东的苏军放松警惕,从而为日本的进攻铺平道路。
当然,如果斯大林调走远东的部队,对日军则更为有利。
“老板,我们的情报显示,关东军已经开始实施调动,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最迟7月底,关东军即有可能向苏军发起进攻”
看着背对自己的老板,曾澈内心却是久久无法平静,不仅他,甚至就连同参谋部中的许多高级军官未尝不是如此,从德国卷入战争,到德国入侵苏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