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山河血 > 分节阅读 577

分节阅读 577(2 / 2)

他们两个人都是单身军官,不过因为有家属的原因,在去年来参谋部报道时,后勤部门依然给他们分配了家庭住宅,尽管他们的妻子都在家乡孝敬着父母,在家庭住宅里,显然没有人给他们提供早餐,因此,他们往往选择在街上吃早点。

“还是老地方吧”

在说话的时候,马子腾朝着车门处看了一眼,在车门处的副椅上,坐着一名荷枪实弹、穿着内插防破片携具,手持冲锋枪的宪兵,这是为了保证专车的安全,防止专车遭到袭击,但在马子腾看来,这未免有些太过小心了,这样的一辆交通车中可是坐着90名携带武器的军官和士官,只有疯子才会攻击这样的汽车,更何况车上还携配有十支冲锋枪,在城市道路上,谁会攻击这样的“武装汽车”。

或许,正是因为车上的军官太多,才会如此的郑重其事。几分钟后,待汽车通过眷村门外的检查站,驶上城市的街道时,马子腾朝着车窗外看去,依然可以看到人们偶尔投来的羡慕的眼神,在华北军人的荣耀不是浮于字面上的,良好的待遇是许多平民羡慕的原因之一,无论是他们居住的环境亦或是丰厚的收入,都是足以让大多数平民投去羡慕的眼神。

在这辆汽车上,兵种不同、单位不同的军官们分成各个小团体,互相交谈着,似乎与普通的单位班长没有太多的区别,甚至于谈论的话题亦没有什么两样,各种各样的话声在车厢里回荡着的时候,马子腾却是静静的看着车窗外的街道,看着那些骑着自行车或在公交车站台处赶班的人们,他的心里甚至有些羡慕这些平民,在某种程度上,平民或许意味着自由,而在另一方面,他发现自己似乎越来越难以适应军队之外的世界,或许,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他才会享受在外部世界的时间,就像每天的早餐时间。

“你不想再点点什么了”

鲁国涛望着马子腾,一边咧齿而笑,一边从伙计那里要来了一笼小笼包,一碗豆浆、一笼小笼包,这就是他们的早餐。

“不用了”

他们两人坐在这间临街的小饭馆里。这座饭店距离华北军参谋部据的铁狮子胡同并不算远,不过只有几百米,虽然是这家小饭馆从外观上看去,并不怎么样,但是早餐却相当不错。在饭店入口处斜挂着一面国旗,或许这是象征着老板的爱国之情,就像现在许多家庭、商铺挂在门前的国旗一样。

但是马子腾却暗地里猜想,也许,他们之所以将国旗挂出来的原因,是在向委员会表明一个态度他们是中国人,所以,不希望打内战。对于国人来说,他们总是可以通过一些不同的方式隐晦的表达自己的态度,当然也可以表明这是对当局的支持,这要看如何理解了,对于这种行为,无论是警察也好、当局也罢,都不可能插手。

不过这招看起来作用并不大,因为作为参谋部的参谋军官,他们清楚的知道,现在华北军正酝酿着什么。

“还要点什么”

面对朋友的询问,马子腾摇了摇头,这些就足够了。

“要不再吃点什么吧再来个茶鸡蛋”

说话的时候,鲁国涛磕破一个茶鸡蛋,开始剥起皮来。

“不用了”

看着面前的朋友,马子腾不禁想到,在所有的这些人里面,鲁国涛或许是是变化最少的一个。尽管现在他身上穿着这身军装,但是依然能看见当年那个穿着野战服,提着冲锋枪在战场上冲锋的那个少年的影子个刚从商学院毕业的意气风发的少年,在上战场之前,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看起来性格有点软弱的家伙,在战场上却像是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般,完全找不到一丝软弱,只是在战斗结束之后,看着身上的血,他哭了,不是为手上沾的血,而是为他的连队中阵亡的士兵,那一年是民二十七年,他和他一样,都是那一年分配到部队。当时邯彰军进行大规模扩编,司令急需军官补充他的部队,他们还没毕业就补充进了部队。

那场战争,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鲁国涛是这样,马子腾同样也是如此。

“看样子,咱们可能是真的要和南边撕破脸了”

一声似有些无奈的轻叹,突然从马子腾的嗓中吐出,也只有在这里,他们才能畅所欲言,而不会有任何顾忌。

而鲁国涛只是默默的点了点头,作为参谋部的参谋军官,他自然知道马子腾的这声叹息源自于何处。

“国民革命业已完成,中国自当建立国家军防卫力量,即国防军或”

一句看似简单的话语,从鲁国涛的嗓间迸出,在说完这句话的时候,他用力吃了口鸡蛋,神情中略带着一丝无奈。

不过,他们两人并没有注意到,在他们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在一旁看似正忙活着的店小二的眼睛却是一亮,只是默默的擦着桌子,从这句看似简单的对话中,这个店小二还是觉察到了一些信息。

第四章日人之心

东交民巷,在中国近代史上,这一地理名词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国耻,因为这里便“鼎鼎大名人北平使馆界,北平使馆界是根据1901年夏历辛丑年9月7日清朝政府代表奕勖、李鸿章与俄、英、美、德、法、日、意、西、奥、比、荷等11国代表在北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中的一项规定,由帝国主义各国在北京城内的东交民巷一带划定设立的。侵略者可以在界内“常驻兵队,分保使馆,而“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它同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其他城市建立的租界一样,是中国丧失主权的国耻标志。

甚至在1928年北伐成功后,国府内部因定都南京或北京而发生争执,华北,阎锡山、冯玉祥力主定都北京,蒋介石与两广的李济深、李宗仁等派系一道,坚持孙中山的“总理遗嘱”,一定要以南京为民国首都。于是,围绕民国建都问题,各派之间展开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在会议上面对阎锡山、冯玉祥力主定都北京的要求,吴稚晖则当即反驳:“很好,不过你可愿东交民巷存在吗”,他抓住北京有东交民巷使馆区这个外国列强侵华特权的产物与中国耻辱的象征,证明北京不宜再作民国首都,论据有力,力主定都北京的冯玉祥等人无不是一时语塞,由此结束了定都选址的争执。

尽管最终北京易名为北平,南京成为中国的首都,但是在北平,于中国之外的使馆界依然存在,依然是中国国耻的象征,这一切直到今年年初,才有所改观华北当局首先与英国方面举行谈判,经过一周的谈判,英国政府将北平使馆界之行政管理,连同使馆界之一切官有资产与官有义务移交与华北当局,随后,美、比、荷等国亦先后同意移交使馆界,甚至就连原本认为最为固执的日本政府亦同意移交,由此宣布华北使馆区的收回。

“中国

依在窗口吸着烟的今井武夫,从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使馆外站立着的中国卫兵,他们负责保卫日本驻北平领事馆,而在街口处似乎还站着一个路人,如果没错的话,那个人应该是北平保安局的特工。

这正是北平使馆区移交后带来的变化,而一个月前,东京之所以同意就北平使馆问题同华北当局进行谈判,在某种程度上是出于“交好地方当局的想法,试图籍此缓和同华北当局的关系。

现在中国与日本的关系看似缓和,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