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管明棠借鉴另一个时空的历史,去思索这一看似并不起眼的小事件,杨永泰显然并没有意识到“新体制”对日本的未来造成的冲击,在看来,这不过过只近卫的“政治游戏”罢了。
“两年前,近卫因为战争扩大以及后来的停战问题,而狼狈下野,现在,他又开始呼风唤雨的想要借机复出,根本就是想趁乱”
在杨永泰说道着他的看法时,管明棠却是神情严肃的说道。
“畅卿,对日本的现在的情况,你还不太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近卫可以说是现在日本政界众望所归的人物。而且由他来建立新政治体制的这个倡议,也可以说正符合日本的需要,我敢说很快他的这一理念就会风靡政界。而原有各政党亦有可能纷纷主动解散,然后他们将会集聚在近卫的旗帜下,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经济领域和思想领域的新体制运动也逐渐在社会上高唱起来。”
沉思片刻,管明棠又颇为玩味的说道。
“而在军队方面,陆军从一开始就积极支持这个新政治体制运动,陆军希望出现一个强有力的内阁来积极推进对内对外政策。虽说近卫在今天的记者招待会上虽然说过,开展新政治体制运动并不一定要更换政权,但是为了强有力地开展这个运动,需要出现近卫内阁,这在客观上已是大势所趋了。而陆军肯定会为支持他,要求现任陆军大臣辞职,其若是再不提供陆军大臣人选的话,米内内阁也就只能解散了”
陆海军大臣现任武官制,这是军部插手政治的最佳利器,一但的但陆军大臣辞职后,而陆军提出继任陆军大臣人选有困难为借口,从而加以拒绝的话。陆军的这种作法,虽说一般认为这是以陆军大臣现役武官制为挡箭牌来干预政治,因而受到了社会舆论的攻击,但却并不影响陆军籍此影响政治。
而到了那时候,近卫的复出时机也就成熟了。
“主任,那么你的看法是”
“我的看法”
面对杨永泰的问题,管明棠沉默良久之后才开口说道。
“近卫的新政体运动,不仅意味着日本政党政治的终结,同样也是日本踏上战争的第一步,通过所谓的举国一致,开始实施战时体制,未来一至两年内,怕东亚局势又将大变了”
“主任,那,咱们”
听主任这么一说,杨永泰反倒紧张了起来,这边华北刚“招惹”过苏俄,那边若是日本再跟着,那局势可就真不乐观了。
对于管明棠的判断,杨永泰现在几乎不会有任何怀疑,早在去年德国入侵波兰时,主任就判断过英法会“宣而不战”,同时还断定苏俄亦会出兵配合德国,与德国共同分割占领波兰,而在法国战役打响,再到法国迅速投降,所有的一切无不在证明着眼前这位的推测能力,当他对时局的推测能力达到那种极为惊人的程度时,也由不得杨永泰再去怀疑了。
“关键不是咱们”
站起身,管明棠默默的点着一根香烟,然后来回的踱着步子,良久之后,才开口说道。
“两年前,咱们已经把日本打痛了,相比于咱们,现在日本更渴望的是趁人之危,趁火打劫,几十年来,日本国内的声音一是“北进”一是“南进”,在日本国内两股势力可以说不分伯仲,相比于再次入侵,他们更倾向于相对容易的趁火打劫,但现在,唯一的变数就是,他们会选择北,还是南”
在内心里,管明棠更渴望日本北进,因为他相信北进最终会导致日本南进,但反之则不然,南进很有可能影响到日本的北进,甚至导致北进如历史上一般成为“纸面上的战略”,而这势必又将会影响到自己的计划。
毕竟,现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公署的许多备战计划,都是以一个中心为核心日军的北进。
日军的北进,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整个二战的进程,而这正是管明棠所希望看到的,甚至于这也是他之所以最终选择支持签订停战协订的原因之一,只是为了促成日军的北进o。
“就我个人,若者说,就中国的利益而言,我更希望看到日本选择北进,如果在德国进攻苏俄时,日军选择北上,配合德国的进攻,那么苏俄将很难抵御来自德国与日本的同时进攻,可以说,整个西伯利亚都将对日本敞开大门,而这时”
“这时,中国的价值就将得到体现”
作为华北当局的高级官员,杨永泰自然对主任的一些计划有所了解。
“没错”
点点头,管明棠依然慢慢的踱着步子。
“对于英美盟国而言,如果我们倒向德日,那么等待苏俄的结果必将是毁灭性的,我们可以沿兰新铁路,一路进攻中亚,甚至有可能在伏尔加河一带与德军会师,但如果我们倒向英美盟国的话”
“那么,我们就可以于蒙古、于华北向日军后方发起进攻,从而一解苏俄亡国之困”
何止是一解苏俄亡国之困,到时候,中国甚至可以通过外交渠道迫使苏俄向中国割让领土,而苏俄为了国家的生存,很有可能在领土问题上作出让步,而英美盟国为了战略上的利益,同样也有很大的可能支持中国。
“所以,日本的北进,对我国而言,可以说百利而无一害”
百利而无一害,进退皆得之境,这正是管明棠所期望的,到那时,中国将获得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