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山河血 > 分节阅读 491

分节阅读 491(2 / 2)

“等下去”

等下去

等苏联进一步增兵

这是杨杰制定的计划。

“根据我们破译的苏方电报,朱可夫在抵达前线当天,发往莫斯科的电报中,不仅指出了他的基本战术,同样也提出他的要求增援更多的部队、飞机以及战车,在朱可夫看来辽阔的蒙古大草原,或许是最适合战车的天然战场,这一点,我们能看到,朱可夫自然也能看到”

站在沙盘地图,杨杰指着沙盘上的面旗帜说道。

“目前,我们在前沿布置了4个师,包括一个装甲师,而后方预备队有3个步兵师、三个装甲旅,在兵力以及装甲力量上,我军占有绝对优势,且又拥有制空权,可以预见的一点是,出于谨慎,在增援兵力未到达到前,朱可夫绝不会冒险对我军纵深实施进攻,而现在若是我军主动进攻的话,那么根本无法对苏蒙形成致命性的打击,这无疑违背了我军的战役目标,再则,现在苏蒙军所有的军需物资都需要经由上千公里简易公路运往前线,三倍于我军补给线距离,如此远距离的公路后勤保障,本身就存在诸多问题,苏蒙军集结兵力越多,后勤压力欲大,因此,我认为,相比于仓促实施进攻,拉长我军后勤保障线,应该等待苏蒙军进一步加强兵力,最好”

话声稍微一沉,杨杰的脸上挤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容。

“把战事拖至冬天,届时,天气将是苏蒙军最大的敌人,而我工程兵部队亦需要4至5个月的时间,用于修建战时铁路,所以,现在应将战斗控制在前线局势试探性冲突的范围内”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二章斯大林的忧虑

全世界进步人类的心都仰慕着莫斯科,千万人的眼睛都注视着莫斯科。莫斯科已建设成一座壮丽、雄伟市,它在世界所有的首都中是辉煌的榜样。苏联人民为了剑造更美满、幸福的生活,正以巨大的热情和剑造性的劳动,继续建设着这座“全世界劳动人民的首都”。

在莫斯科的每个角落里,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日夜不停的在进行着紧张的劳动,各种各样的机器在地上、地下施展着它们的威力。莫斯科在向天空、地下,向四面八方迅速伸展着。旧日弯曲狭窄的街道,已开辟成宽阔平坦的大道了;街道上成排前进的汽车,像一条流不完的河水;富丽堂皇的地下铁道,连接着首都中心和市郊的交通干线;修建的运河沟通了莫斯科河和伏尔加河,使莫斯科成为直通五个大海的港口。莫斯科的市区向四周扩展着,旧日空旷的郊区,出现了许多宽阔漂亮的街道,两旁矗立着高大美丽的楼房。设备完善的新住宅、学校、剧院、运动场、俱乐部

总之,当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崩溃的时候,苏联正在崛起着,而作为苏联的首都,莫斯科的环境也在不断美化着,许多新修的林荫大道、沿街花园、公园、草地、树丛、喷泉、雕塑,使莫斯科变成一座绿化的、美丽的、有艺术风味的大城市。

初夏的莫斯科尽显着夏日的美丽,正像这个日益强大的、充满希望的国家一样,莫斯科的街道上的行人们的脸上带着开朗的笑容,至于真理报上报道的,发生在另一个红色“国家”蒙古的边界冲突,似乎并不怎么引人注意,很少会有人关心那些,对于这个“生机勃勃”的国家的首都的人们而言,他们更关注的恐怕还是面包的供应、皮鞋服装的供应等等这些相对实际的问题当然,这一切都不为人知的。

这一天早晨,作为这个国家的领导者、苏联各民族的慈父斯大林同志在办公室批阅文件。每一天,他都需要批阅大量的文件,而他他又是一个事无巨细样样过问的人,从处决指示到某一栋象征“苏联伟大”的建筑,再到某一座大型工厂的建设,甚至就连农村的征粮问题,他都需要过去,所以每天总觉得时间紧迫。

墙上的挂钟敲了一下,斯大林把几份电文匆匆刨览一遍。开始仔细阅读来自第集团军司令朱可夫的报告,此时他的心情并没有因为电报的那不显山露水的数字而好转,他的神情反倒是更凝重了起来。

“我们的飞机的性能,完全不能够与中国飞机相比,每天当飞机出动的时候,空军师长就已经在击落表上将所有派出的飞机于昨晚写好了全部被击落了,昨天,巴音诺颜机场遭到中国远程轰炸机的轰炸,上百架i0飞机被击毁了”

这是朱可夫的电报内容,不过,在电报中,他并没有表露其它的言辞,只是要求更多的飞机、更多的坦克、更多的火炮,当然还有更多的兵力与物资,这一切,都是他可以给予他的,但是,但是从电报中的文字,斯大林可以猜到一点轰炸将会影响到军队的士气。

“sb一2型快速轰炸对中国空军前进机场实施轰炸,据信炸毁了35架中国战斗机,并炸毁一座大型油库及弹药库”

看到这里,斯大林情绪兴奋起来,这是一个好消息

“目前,我们需要面对的中国北方军阀的部队,已经达7个师以及大量配属部队,总兵力已经超过0万人,以目前第集团军的兵力,是无法对其实施进攻的,因此,为实施纵深进攻,我希望进一步加强第第集团军的兵力,我认为保持2:的兵力,应完全有可能彻底击败北方军阀试图进攻蒙古的野心”

2比,也就是投入20万军队,叼着烟斗,斯大林默默的站起身来,然后来回的在那厚实的高加索地毯上渡着步子,之所以选择用强硬的态度回应华北军阀的挑衅,与苏联的远东战略部署有非常重要的联系。

中日停战后,意味着多达数亿卢布的“投资”打了水飘,尽管中国依然用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向苏联交付农矿产品,以尝还其对华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