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下,自管明棠主政华北以来,一方面,他固然推动了华北的建设,目前华北的各项建设,皆远远领先于中国各省,且进度极快,当然这与可提供充足的机械设备、技术人员有着很大的关系。但在另一方面,他却又得罪了许多人”
“哦”
放下手中的报纸,乡城之助抬起头看着山田庆一,目光中带着些好奇。
“其实,这种得罪也是必然,与中国其它的军阀不同,在中国其它任何地区,政府的统治基础千百年来都是以乡绅为基础,其间虽有些许恶绅,但正是这些乡绅维系着中国的基层政权组织。”
听着山田庆一对中国基层政权构建的解释,同样作为一名中国通的乡城之助则默默的点了点头,对于任何一个政客、学者而言,中国都是一个必须研究的对象,当然,在更多的时候,他所研究的是中国的经济与财政。
“在国民政府北伐后,其面对经大革命破坏和没有任何动员力的乡村基层政权,面对乡村的衰败与唤散,虽组建乡公所等一系列的乡建工作,但却无法阻止乡村的衰败,可以说,自南京政府以来,他们的乡村无疑是失败的,而正是乡村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建设,甚至导致了革命”
逐步分析着中国乡村的现况,山田庆一迎着乡城的疑问继续说道。
“而相比之下,邯彰的乡村却是成功的,即便是其乡村建设起源于山东,但相比于山东,邯彰从乡建直至县建无疑更大胆、迈的步子更大,几乎可以说是一场革命”
一场革命,这是山田庆一对邯彰乡建的评价,实际上,也是许多国人对邯彰的评价。
“而在这场革命中,几乎每一个人都在其中找到了他们认为的最好的办法,比如对于许多留洋派看来,乡长的选举、直至后来的县长评议,甚至选举,无疑是开创了中国基层选举的先河,按照诸如胡适之等留美派看来,这是一场训练,一场普遍选举的训练。”
喝一口茶,山田庆一对于邯彰的基层建设之所以如此的了解,正是因为他曾将此作为一个课题加以研究,
“但这一切都是由什么推动呢表面上看来是在政府的推动下,民众自发促成的,但实际上,这一切都起源旨在挽救农村衰败现况的农村经济合作”
“农村经济合作”
“是的,就是合作社,邯彰的合作社分成两种,全区性的农业合作社,还有村落性质的农村合作社,前者”
“前者我知道,邯彰农业合作社通过向农民提供小额贷款、现代农具、现代良种以及现代肥料促进了农业的丰收,而在丰收后,又通过农业合作社以相对优惠的价格加以收购,再由其商业分支销往城市或者其它地区,这是一种对农民极为有利的经济模式,现在在日本亦有呼声要求建立全国性的农业合作,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作为一名财政专家,山田庆一自然曾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过“邯彰农业模式”,在他看来,这种农业模式无疑是成功的,合作组织通过对生产原料的垄断获得巨额利益的同时,农民的利益亦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但是,乡城先生,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却都无一例外的忽视了农村合作社而实际上,这又是邯彰之所以与中国其它地区不同的根本。”
“哦说来听听”
兴趣盎然的乡城之助,这会反倒对初时的问题没有了兴趣。
“对于欲建立现代政权的中国政府或者地方政权而言,这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他们大都选择了仿效日本建立乡公所、村公所之类的乡村管理机构,但是效果却极为一般,即便是邯彰初亦是如此,而相比于其它地方实力人物,管明棠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
话声稍顿,山田庆一将话留给了乡城之助,作为他的下属,他自然知道如何让上司表现出他的“智慧”。
“他是一个商人”
“是的,乡城先生,这正是管明棠和其它任何人不同的最根本原因他从来没有用政治的眼光去考虑如何构建一个乡村基层管理机构,而是用商人所特有的经营性的眼光去看待这一问题,所以,他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继续说下去”
兴致完全被挑起的乡城之助的语气甚至随之变得有些焦切,日本的乡村也面临着同样的严重衰败,甚至相比于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政治家永远都是从政治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在中国,也是如此,政府是从如何管理民众的角度去考虑,但是作为商人的管明棠,甚至从一开始,就没有把乡村视为乡村,而是将乡村视为市场,即乡村是工业消费品的最大市场,而与此同时,又将其视为一个个企业”
第三百一十二章何以不同
“企业”
眉头微微一跳,乡城有些诧异的看着山田庆一这位满洲国的农工部的农业顾问,他之所以对华北有农村极为了解,是因为其曾在满铁调查部任职,曾参与过对华北农村的调查,但这种“企业论”,还是乡城第一次听说。
“是的,这正是管明棠的独道之外,在几乎所有人的眼中,乡村就是乡村,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是管明棠却将乡村视若一个个的工厂,而所谓的市镇,实际就是厂町周围的集市,所以,当他开始思考对于农村统治与发展问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一家没落的工厂如何重新兴旺起来,”
无疑,这个观点可以说是极具
“一家工厂的没落不仅仅有着市场的因素,同样管理层也负有责任,作为一名商人,当他收购了一家工厂后,其管理层存在着失误的情况下,就必须要将其淘汰,同时,他还需要对收购工厂进行整合,”
作为一名农业研究学者,山田庆一曾和许多人一样,只是专注于农业问题研究,在他研究华北农业时,作为一个研究项目,当他研究邯彰的农业时,最初也是和其它人一般,对农村合作社只是稍加关注罢了,但最终通过不断的加深了解,使得他最终发现了一个其它人未曾关注过的问题乡村的企业化。
“而对于这种整合,他需要面对几个急为迫切的问题,首先,那些工厂无一例外都是经营失败的,而且设备凌乱,再次,工人的素质亦是低下的,最后,管理层亦是落伍甚至保守的,如何解决这三个问题呢如何让这些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呢这正是管明棠所需要面对的问题,要解决这家企业的设备问题,也就是土地问题,他选择了暂时放弃这一问题,而是首先对管理层动刀,在这个企业中,旧有的管理层是落伍保守的,且对企业衰败付出责任的,所以,他选择了中间阶层,也就是富农与许多地主或是依靠继承、或是依靠声望、或是依靠权力甚至本身就是土匪不同的是,富农大都是依靠勤劳致富的,有的是租种地主田地致富的,其特点是:其大都是种田能手,本人参加劳动兼做工或经营小商业,如现在摆地摊的小商贩。有的是卖肉的屠夫、有的是木匠,他们在村落里的威望,表面上看似低于士绅地主,实际上,他们的威望却远胜于地主,只是其在政治上未得到充分的肯定,而管明棠将农村以企业看待后,无疑相比于普通农民和地主,这些富农则是成功的,通过对富农子弟进行集团教育,教授他们现代的乡村行政知识、